怀 念 母 亲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母亲离开我们已十周年了。但2009年3月19日上午母亲离去的那一幕仍清晰地印刻在我们脑海中,那撕心裂肺的悲痛永远刻骨铭心。每每想起,都会泪流满面、心痛不已! </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一直被病痛折磨着。几十年来为家辛苦劳作,于2007年下半年咳嗽久不见好,经查发现肺部病变已是晚期。因母亲年事已高且身患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还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所以无法手术,只能采用保守治疗。期间又几次住院未见疗效,最终母亲还是撒手人寰,带着对儿孙们无限的期盼、对生命的无限眷恋,离我们而去,享年79岁。母亲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无限的悲痛。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的离去 ,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尊敬爱戴的妈妈,父亲失去了一位相濡以沫六十余载的老伴,孙子们失去了一位慈祥善良、和蔼可亲的姥姥 奶奶。我们第一次饱尝了失去亲人心痛欲碎的滋味。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即将离去而没有丝毫的办法留住她。唯一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在母亲病重期间,我们几个儿女轮流值班,日夜精心看护着老人,尽全力减轻老人身体的病痛,使老人走时干干净净,身上没有一处褥疮,没有一处溃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到了太多的遗憾和无尽的懊悔,因为我们还没有更多的陪伴老人,照顾老人,还有很多话要对母亲说……但是来不及了,一切都晚了!母亲瘦弱的身体已不能再坚持了! </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1930年,于1947年结婚后随我们的父亲来到当时的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几十年来,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这些儿女们,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坎坷。生活的艰辛和经济的压力使得她过早地患上了多种疾病,过早地弯了腰,驼了背。但是母亲用顽强的毅力、柔弱的肩膀,硬是撑起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她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这个家。母亲虽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她心灵手巧、善于学习。在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仅靠父亲微薄的银行工作收入已不能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母亲就想方设法,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地为了让儿女们能吃饱穿暖,常年挑灯熬夜的将大孩子穿不上的衣服裁剪拼接,做成一件新的漂亮的衣服给小的穿。冬做棉衣棉鞋,夏做单衣布鞋,从没有让我们几个儿女缺衣少穿,以至于邻居们都感叹桑家的孩子们穿着哪儿像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为此,我们都非常骄傲自豪,我们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妈妈! </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忠厚善良、待人真诚,无论亲戚朋友还是邻居,谁来借东西 或有求于她,她都会毫不推脱地伸出援手;但凡有乞讨的敲门,她总是给一个馍 、一碗米 、一杯水的,从不让他们空手走掉。不谙世事的我们有时埋怨母亲:我们家也不富裕,都给了别人我们的日子就紧张了。但母亲以她言传身教的榜样行为告诉我们,帮助比我们更困难的人更需要的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由此我们也更深刻地领悟了一个人具有善良的品格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以至于今日,母亲的这些优良品格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动力! </p><p class="ql-block"> 母亲年轻时,要照顾几个孩子上学又要去工作,承受的家庭重担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像的。当她看到孩子们放学回家吃不上饭时,便毅然辞去了固定的工作而无怨无悔地相夫教子,做好家庭的后勤工作,让儿女们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无私的母爱,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几个儿女都是学习优秀生,班上的班干部,从没让父母为学习操过心,这也是母亲引以为豪的、深感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晚年时,由于身体病痛的折磨,精力体力大不如以前,发病住院达20多次。但她依然是,对生活满怀激情,充满活力、充满爱心地、在逢年过节时给儿孙们准备好吃的,还帮着儿女带孙子、做衣服、调节家庭矛盾,使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团结和睦 、尊老爱幼、 互帮互助、 互晾互让,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桑氏家风,让亲朋好友们赞不绝口。母亲用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中国母亲的传统美德,给儿孙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心中 永远矗立的一座丰碑! </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性格外柔内刚,做事坚韧不拔,在任何困难面前从不低头。虽是一个家庭妇女,但对子女的教育却胜似学者。她从不打骂孩子,而是以积极的、向上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使我们耳濡目染地学到了母亲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我们几个儿女都非常懂事,学习自觉刻苦、做事认真踏实、为人诚实友善、工作积极主动,先后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都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这一切都得益于母亲给予我们无声的教诲和人格魅力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缅怀母亲的丰功伟绩,心里的话说不完道不尽。都说人的灵魂最终会回归天国,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如果世上真有天使,我们会请它给母亲捎个信,带去我们无限的思念:母亲啊,您是天下最善良、最伟大的母亲,您坚强和执着的精神、勤劳和朴素的风格、贤良和聪慧的品德、宽厚和友善的为人,都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中,它将指引着我们桑家的儿孙后代们,以您为榜样,堂堂正正做人,勤勤垦垦做事,用实际行动报答您的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追忆母亲的一生,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p><p class="ql-block"> 千年伟业 万代功勋 百世流芳传佳话 </p><p class="ql-block"> 劳苦功高 才德望重 永垂不朽耀子孙</p><p class="ql-block">敬爱的母亲,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p><p class="ql-block"> 您的儿女、孙辈们敬上 </p><p class="ql-block"> 四女儿 : 桑惠君执笔 </p><p class="ql-block"> 2 0 1 9 年 3 月 19 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母亲生前与亲人们的珍贵留影,睹物思 人,昨日情景历历在目,母亲音容笑貌 永存心间。 </p> <h3>我们敬爱的父亲母亲</h3> <h3>连云港的三女儿女婿带父母北京游</h3> <h3>北京游<br></h3> <h3>北京游</h3> <h3>三女婿和父母在北京</h3> <h3>三女儿女婿带二老游北京</h3> <h3>住在北京的专家公寓</h3> <h3>连云港三女儿一家回新疆探亲</h3> <h3>连云港的两个外孙女</h3> <h3>女儿儿媳围绕着母亲</h3> <h3>母亲抱着家孙冰冰</h3> <h3>儿女们在母亲家</h3> <h3>四女儿一家和儿媳孙子陪母亲在乌市人民公园看灯展</h3> <h3>四女儿和儿媳孙子和母亲在人民公园看灯展</h3> <h3>四女儿带着儿子原原陪父母去南方在火车上</h3> <h3>在连云港两个外孙静静宁宁和姥姥</h3> <h3>在连云港码头</h3> <h3>在连云港</h3> <h3>在连云港海边</h3> <h3>在连云港港口</h3> <h3>在连云港公园</h3> <h3>在乌市明珠花卉赏花留影</h3> <h3>看花展</h3> <h3>看花展</h3> <h3>带着家孙游人民公园</h3> <h3>家孙带来了天伦之乐</h3> <h3>外孙杨原和姥姥</h3> <h3>儿女孙子去看望老人</h3> <h3>薛主任和我们一大家人在二女儿家过年</h3> <h3>大女儿二女儿外孙女陪父母游人民公园</h3> <h3>父母在公园里合影</h3> <h3>二女儿陪母亲游植物园</h3> <h3>父母在家中</h3> <h3>父母在家中</h3> <h3>父母在家中</h3> <h3>四世同堂的幸福大家庭</h3> <h3>四世同堂的幸福大家庭</h3> <h3>父母在儿子家</h3> <h3>二女儿一家和父母</h3> <h3>母亲和自己的妹妹</h3> <h3>我们的姨姨和父母在家中</h3> <h3>三女儿女婿回新疆探亲在父母家中</h3> <h3>外孙女李佳和姥姥</h3> <h3>父母在四女儿家</h3> <h3>三女儿陪父母在明珠花卉赏花</h3> <h3>父母到五家渠看望两个兄弟和嫂子</h3> <h3>母亲的小弟和弟媳来乌市家中看望父母</h3> <h3>母亲在五家渠和嫂子合影</h3> <h3>父母和大女儿及家孙在四女儿家与外孙杨原和杨光元合影</h3> <h3>孙辈们和二老在酒店合影</h3> <h3>四女儿请父母和三叔三婶到自己家里</h3> <h3>二女儿女婿和儿子儿媳陪父母游乌市新城公园</h3> <h3>在乌市新城公园</h3> <h3>在乌市新城公园</h3> <h3>在乌市新城公园</h3> <h3>1993年春节三女儿和四女儿女婿在母亲家</h3> <h3>儿子和二女儿及外孙磊磊在母亲家</h3> <h3>外孙子到母亲家过生日</h3> <h3>2006年十月一日在儿子国强家</h3> <h3>薛主任和父母及三叔婶婶在四女儿家</h3> <h3>2009年春节初二,母亲因在住院,儿女们孙辈们 前往病房给母亲拜年,之前三女儿专程从连云港回来照顾母亲</h3> <h3>母亲最后一次住院在病房,女儿们陪护在身边</h3> <h3>母亲在病房,外孙女婷婷和几个女儿们陪伴着母亲</h3> <h3>外孙女李佳在病房与姥姥亲切交谈</h3> <h3>二女儿和外孙李磊与母亲合影留念</h3> <h3>2019年3月19日,母亲去世十周年祭祀活动结束后在乌市阳光绿岛聚餐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