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爱💓的美篇

芯爱💓

<h3>《大爱无边》</h3><h3> 怀念敬爱的丁一老厂长</h3><h3><br></h3><h3><br></h3><h3><br></h3><h3>想您的时候,我的眼里总有泪水涌出,当思念在一个又一个黑夜降临,当牵挂在一个又一个瞬间不期而至,我才发现您的名字早已填满了我的记忆。</h3><h3> 2019年3月5日,上午12:27分,一个顽强的生命停止了呼吸,带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走了!丁一,一个响亮的名字,作为终生致力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技术专家、领导者,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杰出的领导水平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成为祖国第一代三线建设者以及东汽精神的典型代表。为国家经济建设,电力工业发展,特别是我国汽轮机研制能力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将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创造的民族工业的铺路人!</h3> <h3>&nbsp;&nbsp; 今夜,我又翻看着由丁一老厂长亲笔为我签名的《丁一回忆录》,真实的故事恍如发生在昨天,从他的童年到参加革命;从清华到留苏;从哈汽到汉旺三线;从文革批斗,经历非人折磨到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虽然那些苦难的岁月离我们日渐遥远,虽然“批斗”“牛棚”这些不堪回首的年代永远不会再现,但是,丁一身上那种为了理想,刻苦学习;遇到困难,锲而不舍;为了产品,励精图治,百折不挠;为了用户,刻不容缓,全力以赴;个人恩怨,淡然释怀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东汽人,尤其是青年人学习的。全书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精辟深奥的理论学说,就是真实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朴实无华的内心独白。但是,却总是叫我在读的过程中忍不住热泪盈眶!我在心里问自己:是什么力量,叫丁一在被挂牌批斗、住牛棚、大冬天下河捞鱼、上级领导极力阻止东汽30万生产等种种刁难和委屈面前,没有崩溃,没有以怨报怨,而是以德报怨,没有破罐子破摔,一走了之,而是依然坚持理想,坚持对党的忠诚,坚决干我们自己的30万汽轮机?我想,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最终的答案,那就是:爱!对东汽这片热土的爱!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在他的书出版发行仪式上,丁一深情地回顾过去,并希望我们全体东汽人在困难面前,要敢于面对,他说,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胜利一定属于东汽!他第一次喊出了:“东汽万岁”!这是我们的老厂长对东汽寄寓的最深情的厚望啊!</h3><h3>在丁一的心中,用户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永远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77年夏天的一天,山东辛店电厂发来电报,说我们的20万机组出事故了!丁一放心不下,决定亲自去处理!他当即和总工程师王树槐坐上大卡车,从汉旺到德阳赶火车,买张站票再到成都搭上顺路飞机到了北京,再转乘火车一路站到山东辛店电厂,他身上揣着几个干馒头和几根大葱。就这么喝凉水吃大葱啃干馒头,硬是站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到了电厂时,连近在济南的电力局的同志还没有来!电厂领导深受感动!连说了几遍:没想到!没想到啊!你们来的太快了!接下来,丁一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分析了事故原因,决定不惜代价,用飞机运送人员和叶片到电厂,几天功夫,就把汽轮机修复如新,原本需要3-5个月才能完成的修复工作,总共一周多就干完了。这件事,震动了山东省,《大众日报》记者采访后写出长篇通讯《一切为了用户的利益》称赞这是“东汽精神”。这台机也成为了东汽的第一争气机!从此,我们提出了“24小时”服务精神,即接到用户要求,要在24小时内处理、答复、动身出发。要求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不与用户讲责任,不许扯皮,只求给用户解决问题。丁一说,电厂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人家既然信任你东汽,把订单给你来做,你有什么理由不做好?你有什么借口不去为用户服务好?别忘记,用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要发展壮大,职工要过上好日子,没有市场订单,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态度,一切都是扯淡!</h3><h3>在70年代至8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我们没有计划任务,工厂的几千职工要工作,要生活,怎么办?丁一说,工厂不能没有任务,否则,工厂就会散!于是,他提出了:“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的口号,到处找市场,什么活都干!很多老职工家里,至今还使用着厂里自己做的菜刀,比外面卖的不知道好用多少倍!那几年,我们非但没有亏损,还稍有盈利!每次说到这些,丁一总是很开心!</h3><h3>在丁一的回忆录中,说的最多的是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开拓!对自己所受的批斗、折磨、委屈、等等都以博大的胸怀淡然释怀。其中,他为了上30万、60万机组,受了多少委屈啊!有时回想起来,他还是哽咽不已!他说:那时候干点事情难啊!真是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去找上面领导,给我们准生证!记得当年有人不叫我们上30万机组,否则,还停止我工作!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他含泪说:“国家要发展,电力必须先行,中小机组是满足不了需要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国家就会需要大功率发电机组。东汽必须要研制30万和比30万千瓦机组更大的汽轮机。我那怕不当厂长,党票不要,也要把30万机组的试制搞下去!没有30万,就没有东汽的明天!1983年9月29日凌晨2:00,东汽第一台30万千瓦汽轮机试车成功时,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丁一,这个山东倔犟的汉子,疲惫干瘦的身躯和布满血丝的眼里写满了刚毅!,那年他已经是56岁! </h3><h3>为了给60万机组找到“婆家”,他和总工程师王树槐等人到了山东邹县电厂参加会议,人家看他们是东汽来的,脸色很难看,爱搭不理的,为什么?就因为有人想要“引进”机组,不要我们自己制造的机组。会开完了,也没有人招呼他们,电厂离县城和火车站还相当远,丁一问了几个去开会的兄弟厂家领导和电厂负责会务的领导,想搭便车到火车站,却借口说不去!无奈,他们只好自己提着提包行李,走了很长时间到了汽车站,然后再到县城去赶火车!</h3> <h3>可以想象,那一路的艰辛与内心无言的酸楚,这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每当想起这些苦难的岁月,我总是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为了60万,丁一忍辱负重,他说:“只要60万机组能够找到电厂安装,我受再大的委屈又算什么?”1997年,经过全厂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第一台60万千瓦汽轮机组终于在山东邹县电厂顺利安装投运成功!</h3><h3>有一天我下班开着车,听着车里放的一首歌曲,我的泪水突然一下子就流出来了。歌词大意是这样的:“当我失意低落之时,我的灵魂是那么疲倦不堪;当困难烦恼来袭之际,我的内心是那么负担沉重。然而,是你鼓舞了我,给予我力量,所以,我才能够站在群山之巅!你鼓舞了我,让我走过风暴中的海洋!在你坚实的臂膀上,我变得坚韧强壮!你鼓舞了我,使我超越自我!”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东汽,历经三线建设的艰难曲折和金融风暴的考验,历经2008年5.12特大地震灭顶之灾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八角重建的辉煌。是丁一老厂长用泰山压顶不弯腰东汽精神鼓舞着英勇的东汽人跨越苦难,顽强挺立起来!正如国际歌中唱到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全靠我们自己!”</h3><h3>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他正在北京医院准备更换心脏起搏器电池。本来,预约好时间做检查,但是,当看到电视新闻中,四川绵竹汉旺东汽受到地震重创,厂房设备损失惨,人员伤亡重,他受不了了,坚决要求回来。医生反复强调,你的年纪大,心脏不好,如果不做检查,起搏器电池没有电了,出危险怎么办?你不能回去啊!这个坚强的老人,无奈的用手使劲捶着自己的心口!躲在房内的厕所里,放声大哭!他说,如果东汽厂毁了,东汽职工没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医生被他深深感动了,以最快的速度为他做了检查,更换了起搏器电池,二十几天以后,丁一老厂长,便出现在汉旺东汽厂区余震不断,危险重重的废墟上!同时,他还把自己省吃俭用几十年的全部积蓄</h3> <h3>207365元捐献给了东汽!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与孙昌基、沈国俊、何木云、张绳铨、孙平元等东汽老领导们一起,为了新东汽重建慎重选址,开会讨论、商议了再商议,考证了再考证。</h3><h3>&nbsp;&nbsp;&nbsp;&nbsp; 他心中有大爱,除了平时自己日常生活外,他的工资基本上都用于进行捐助贫困大学生,这个秘密,还是我在2004年去青城山看望他的时候,小保姆说漏嘴的。那次,我还亲自陪着丁老总去街子镇找到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取钱再到邮局去寄钱。他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问我,知道密码吗?我说不知道啊!他就悄悄告诉我说:六个六!这些年,他已经连续捐助了100多个孩子读完大学,可他自己却连一分钱都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平时他最爱穿的衣服就是我们的蓝色厂服,夏天,穿短袖,秋天,穿长袖,冬春季节,他穿我们的蓝精灵外套!孩子们给他买了很多好看的衣服,他连衣服上的吊牌都不叫剪,他说,不要,我就穿东汽厂服!我活着,是东汽人,死了,就是东汽魂!我的心,永远与东汽在一起!</h3><h3>还有一个故事,是我在整理《丁一回忆录》时听老厂长张绳铨讲的,我们厂设计处原来有一个叫徐荣达的副总设计师,他工作特别认真努力,在当时,大家称赞他是:“不是劳模的劳模”。他爱人是纺织女工,两个男孩子又小,他回家还要买菜做饭。长期劳累,使他得了肝癌去世了。后来,他的儿子到成都找到董事长丁一,说了家里的困难,丁一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积攒的2万元存折全部给他了!80年代初,2万元,相当于是现在的20多万啊!他的家里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我问他当时怎么想的,他说,徐荣达为东汽做过很多贡献,他死了,孩子小,他的家里有困难,我怎么能够不管?往事如烟,虽然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40多年了,但是,老一代的东汽人依然牢记在心。这就是我们的丁一老厂长,一个心里总是装着职工,只有他人没有自己的好领导!他用自己无边的大爱,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工业振兴而不懈追求的赤诚情怀!</h3><h3>当我们进入德阳东汽新基地八角生产服务楼一楼大厅时,大家都能看见丁一老厂长的铜像。那是2002年7月,当时的东汽老职工们,给工厂领导提建议,强烈要求为他塑一座铜像!因为,丁一,是东汽精神的象征,是一代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更是东汽人代代相传,学习的楷模!他是我们东汽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当时,厂里领导决定,由当时的宣传部部长曾尚富带队,请了老专家邵君来、魏松涛、王植强等去青城山,看望丁一老厂长,我和驾驶员师傅王培松、吉乔,摄影师谢瑞发老师一行第一次到了丁一老厂长住的部队疗养院。很简陋,就是当时我们在汉旺住的5字号家属区一样。中午,就在他住地附近一个农家乐吃了简单的午饭,记得当时加丁一和他外孙毛毛一共9个人,我们点了11个菜一个汤,大部分是素菜。他说一个人点一个菜就可以了,点多了,吃不了,怕我们浪费!大家都小心的把菜一点不剩全吃完了。那会丁一穿的衣服都是旧的,我们想给他拍照,连续翻衣柜,都没有什么好衣服。再后来,就是去重庆美术学院找了王官乙教授为他制作铜像素描和模型。到2003年8月,我们在高青鹤书记带领下,又去了重庆,看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铜像模型。最后,到2004年夏天,成都金属冶炼所将丁一的铜像浇铸成功,我记得当时是党委书记高青鹤带领在家大部分厂领导都去了,还是小车队驾驶员吉乔开了一个面包车,我也去了,还有运业公司一个开双排座车的司机师傅。后来,铜像就一直放在汉旺总厂12层大楼一楼大厅里,地震的时候,我带着解放军和车间的一些工人,靠人力把铜像抬上卡车,正好下雨了,我和实业公司的董泸明师傅赶紧找来雨布,把铜像盖好,一路上,我让驾驶员师傅小心翼翼地开慢点,生怕把铜像碰坏了,那时候,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丁老总在,我们的东汽就在!他的铜像就是东汽魂,他会保佑着东汽人站起来的!想到这些,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就这样,一路风雨中我们终于把丁老总的铜像平安运到了德阳。</h3><h3>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美好时光。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历历在目,亲切温暖。</h3><h3>你来时,一头青丝,你走时,却满头白发!</h3><h3>青青曙光山,潺潺绵远河,一直在唱着那首东汽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英雄赞歌!</h3><h3> 敬爱的丁一老厂长,您安息吧!我们永远爱您!永远怀念您!</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br></h3><h3>2019.3.7</h3> <h3>他说他永远爱东汽,爱这片热土❤</h3> <h3>重庆美术学院王官乙教授为丁老总塑铜像。</h3> <h3>第一台三十万千瓦汽轮机试制成功。</h3> <h3>东汽四任老厂长:丁一、陈宽金、孙昌基、何木云。</h3> <h3>豪情满怀的丁一老总,对东汽寄予厚望。</h3> <h3>英俊潇洒的丁一留学苏联时代。</h3> <h3>丁一,开创了光荣的东汽精神。</h3> <h3>全国第一代英模人物丁一</h3> <h3>这是他去世的前一天,病情稍有好转,立即开始阅读,关注国内外的实事。</h3> <h3>和黄伯超副总经理一起去灾区视察</h3> <h3>心系东汽新基地</h3> <h3>2008年5.12</h3><h3><br></h3><h3><br></h3><h3><br></h3><h3> 特大地震发生后,他赶到德阳,把自己全部的积蓄捐出!</h3> <h3>敬爱的丁一老总!您安息吧!您没有走,您的精神永存,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