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龙瑞,1946年生,四川成都人,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为李可染先生研究生,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环境是画面最浅层的,画得不好就是画环境。不同的山水有不同的环境,黄山有黄山的环境,皖南、桂林、四川的山有它们的环境。环境往上一步就是情景,这个情景是个人的,不带普遍性,我画出来不一定能感染你,情景要交流,所以,情景一定要带有普遍性,规律性,是众多人的感情,不是你一个人的感情,否则太小情调了。李可染山水画的情调就是群体的,庄严肃穆的,他更程式化、更突出典型、感情化,所以李可染的画耐看,他不是单纯的风景画,他画山的情景比较大,为祖国山河立传,把情景最后上升到了境界,境界就是把学养人品、阅历都加起来,体现在作品中。</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同样画树如果按照西画的观念和办法画,一棵树和一棵树不同,树叉粗细,扭曲等等没有雷同,把它画像非常复杂。可是中国画的写生是写所有树的一个基本共同点和特征。有基本特征可以画无数的树,最后把极其复杂、不同的树都提炼概括为程式,所以传统中画松树,近处的松树画松针,有画六根针的,画八根针的,黄宾虹画四根针,第四根针横过来了,不细看横过来的就分不出来。这些东西既要观察出处,又要找出它的基本特征,把这种特征上升到带有符号性的程式,便于笔墨的结合,这就叫写。要善于上升到写上。我上学的时候,可染先生说写生越深入越好,后来有些老师把它引申到画的越像越好,形成了在宣纸上拿毛笔画素描,那不叫写生,概念上混淆了。画出的东西就贴不进写,贴不进写就贴不进笔墨,写生和中国画的本质规律没有连接起来,只是去画,没有对中国画写生的思考,画出来的东西上升不到艺术的高度。</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造型上方圆二字就很有讲究。中国人认为流线好看是好看,但是太圆则太巧、太光、太滑,而太方则不圆润,不融通,气不顺,所以,最后把方圆要体现在线里头,就要一波三折,圆中带劲,这是中国人很具体的造型法,要把这些观念演化到中国画的实践中去。</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山水的传统技法和现在新的画法相联系,但必须先要有传统的绘画技法,最起码的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荷叶皴等要背的滚瓜烂熟,然后掌握、演化它,演化要有度,要非常小心,不要弄来弄去弄掉了,应该坚持我们基本的原理。有很多人喜欢调墨,而我画画不用调色板,到纸上调去多好,干湿浓淡都在笔上,纸是大调色盒,调出来丰富多彩,自然变化比较活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中国山水画好在哪儿?好在用笔,好在境界,有笔有墨,意境深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人格魅力。古朴、清远、博大、和谐、浑厚华滋是中国人的审美范畴,也是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一些西方所没有的审美观念,是我们给人类的贡献。比如说中国诗,几千年了,它能够把人生心灵—上那种最微妙的东西用文字表述出来,高度概括,非常到位,变一个字就变成另外一个味道,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难能可贵的审美意识,是你读其他文字或看美国大片不能感受到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任何墨的点、线,放在合适的位置,就有价值,有意味。黄宾虹的中锋用笔就是如此。用笔的多变性就是统一中求变化,随意中带出严谨的东西,画画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画面上要制造矛盾解决矛盾,要敢制造矛盾,就像黄宾虹的画,山石结构不能说不合理,好像是自然中来的,但又怪怪的,没有这些亮点和有趣味的东西就不好玩了。他能想出矛盾解决矛盾,通过多方面的用笔和章法把这些矛盾解决了,还特别合理,所以他的画很生动。不能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绘画语言就很平,很淡,不感人,我为什么偏爱黄宾虹就是因为有这些感人的东西。过去北京有一些老先生,功夫好,学问也好,画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就是不耐看。</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山水画的技法表现和特征,同文化背景,审美意识是相连的。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产生于所谓的文化人和官员,白天当宰相,晚上修书一封,写的那么好,是书法艺术,不是专业创作的作品。他们的目的观念与西方艺术不一样,中国人把艺术、绘画、诗词、书法作为自我修养中的一种方式,是心中的浩然之气按捺不住,而去做诗、赋歌、写书法,至于写出来干什么,没想。中国人把这叫做“游于艺”,就像鱼游在水里面才有生命,这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艺术观念。而现在为开展览、为卖画去创作。心中的丘壑就没有了,心中的浩然之气出没有了,成了西方创作的观念。</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决定,技法表现要简约,如同把山的画法依缩成皴法,有十几种之多,常用的就几种,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规范,能够表现各种各样的山。在共性的基础上寻找个人的不同,这就叫和口而不同。和是什么,就是规律,就是共识,然后在上面发展个性,这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色。就像中国书法,字体笔画不能写错,然后带出自己的风格。你写李白的诗,他也写李白的诗,写完之后,人家去看,说你写得娟秀、清雅,说他写得老辣、厚重,在共同的规则下有了不同的个性,看谁能百尺竿头更上—步。没有共同的认识基础,你出走不了多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用线要有笔断意连的感觉,迂回的感觉,线条要毛一些,就像书法家写字写到干涩的程度,就有了干湿的变化,这样线条就丰富了,而不是不干不湿。点景人物、房子用笔要简约,画山要表现山的结构,线、点、皱法先表观清楚,最后要表现模糊,让人感觉没怎么画。姜宝林有一张黄宾虹的画,也就一尺大,山体画得特别细,用线也很细,每次去看都看不够,线条互相交叉很丰富,近处看是张张驰驰的笔触,稍微往后看,山上有无数的凹凸关系。所以画山水开始的时候有—画一,把山石的结构表现出来,后来要做到画一能看出二,画二能看出四。黄宾虹这张画,他可能画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山上那么多的东西,而观画的人感觉山里头太丰富了,东西太多了,都不知道他从何下手,怎么想出这么复杂的东西,所以说要把实的东西画虚,先实,后虚,才是高境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运笔的感觉就要像池中的鱼群。游起来是—个整体,又是每一个个体,有动势,有变化又有联系。因为“气势”正是由相同的气的单元基因(鱼)积累而产生的。所谓“皴与皴相错而不相乱,皴与皴相让而不相碰”就是此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中国画必须要创新,但应该慢慢来,艺术不是变戏法。我们年年说创新,月月说创新,不断的耍花样,不断的出新花招,中国画的精神就失掉了。中国画强调和人生的阅历同步,这与西洋画不同。过去南京有些学美术的,主要是用西洋语汇的画法,学素描,学造型,然后搞创作。往往年轻的时侯有天赋,有才气,自我表现一些感悟,容易出成绩。到后来就听不到了。作为中国画家,古人也有很有才气,很年轻就做出非常高的成就者,但是绝大多数的山水画家是长期浸泡在中国的文化艺术中,有了相当的阅历才出成果的,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打基础,学本领,先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与其他艺术根本的差别在哪里这样—些基本问题。</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中国画发展的一条重要任务是“正本清源”,因此必须要探本溯源,理清源流。要研究历史,尊重传统,相信经典。只有踏踏实实修养身心,扎扎实实磨练笔墨。开拓视野,提高认识,中国画才能更加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