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早就仰慕吴哥窟的大名,2019年2月17-21日,五位女教师,趁寒假末尾,开学之前,开启了五天的吴哥之旅。<br></h3><h3></h3><h3></h3> 魔法树酒店 <h3>我们入住的魔法树酒店,位于暹粒市效区,木结构装修,古朴安静。</h3> <h3>酒店木制的楼梯,供奉着神像的牌位。</h3> 吴哥国家博物馆 <h3>到达暹粒市的傍晚,柬埔寨的金同学带我们去参观吴哥国家博物馆。观看了朝鲜创作团队制作的3D全景巨型吴哥历史壁画,壁画宽120米、高13米,描写的是在8-15世纪鼎盛时期的高棉帝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有战争画面、有修建吴哥窟的施工画面,有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壁画虚实结合,有实物、有绘画,分不清哪些是实物,哪些是手绘,非常震撼。没有想到朝鲜的绘画、3D技术竟然如此高超,我们国内的博物馆可以借鉴。<br></h3> <h3>照片的背景就是朝鲜创作团队制作的3D全景巨型吴哥历史壁画。</h3> <h3>博物馆的导游正在为我们讲解吴哥王朝的历史。</h3> 巴戎寺(Bayon temple) <h3></h3><h3></h3><h3></h3><h3>巴戎寺(Bayon temple)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是佛教寺院,它的整体构成是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建在三层基台上,底层基台尺寸为140米×160米(南北×东西),二层基台尺寸为72米×80米(南北×东西),三层基台为十字形平面,中心为圆形平面的雕刻塔。各层基台的周围有围廊,基台中部和围廊上共有塔49座,形成林立的塔群。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的石柱。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观音像,揭示着当时高棉王朝的辉煌。</h3><h3></h3><h3></h3><h3></h3> <h3>永恒的高棉的微笑。</h3> <h3>大神们在岩石上笑了一千年。</h3> <h3>墙壁上的漂亮仙女。</h3> <h3>石砌的穹顶。</h3> <h3>看书,我们是认真的,临行之前,团长为每个人买了一本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我们还看了很多介绍柬埔寨的纪录片,看了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做了功课才出门的。</h3> <h3>团长正在做研究。</h3> <h3>对照书中的图片,寻找实景。</h3> <h3>巴绒寺的寺猫,跟周围灰褐色斑驳的岩石是多么的协调啊。</h3> <h3>大吴哥城中,游人乘坐大象观光。</h3> 巴芳寺(Baphuon ) <h3> 巴芳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于1060年修建献给湿婆神(Shiva)的国寺,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戎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芳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br></h3> <h3>东门进入正殿长长的石桥引道。</h3> <h3>人造的须弥山</h3> <h3>团长在认真学习,为大家讲解。</h3> <h3>近乎直立的台阶,向上朝圣真不容易。幸亏我和汪老师经常在工地爬脚手架,再高的楼梯也难不倒我们。这就是学土木工程的素质。</h3> <h3>长的奇形怪状的古树。</h3> 空中宫殿 Phimeanakas <h3>空中宫殿(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br></h3> <h3>空中宫殿,正在修复。</h3> <h3>正在修复的施工现场。看到这些仪器、工具和工人是多么的亲切,因为我是施工老师。</h3> <h3>石门洞里卖工艺品的小女孩和乞讨的婆婆。</h3> 斗象台 <h3>斗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为十二世纪晚期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巴戎寺式(Bayon)建筑,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著莲花。平台的墙壁则雕上狮子和神鸟。象台的外观,主要是厚皮动物如大象、犀牛、河马等图饰,栩栩如生。古代的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象队,鱼贯在广场上走过。<br></h3> <h3>象台</h3> <h3>象鼻子形状的长长的石柱。</h3> <h3>站在象台上俯瞰废弃的王宫</h3> 吴哥寺(Angkor Wat) <h3></h3><h3></h3><h3>吴哥寺是柬埔寨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又称吴哥窟,建于12世纪初。后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15世纪上半叶,随吴哥都城废弃而荒芜,19世纪中叶重新修整,成为世界著名古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美。吴哥寺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br></h3><h3>吴哥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br></h3><h3><br></h3><h3></h3><h3></h3> <h3>吴哥寺正门的狮子和七头蛇。</h3> <h3>正门口的菩提树。心形的菩提叶子就像是佛祖的爱心。</h3> <h3>宽190米的护城河</h3> <h3>一个侧门</h3> <h3>走廊上的浮雕。</h3> <h3>像算盘珠子一样的窗柱,透过夕阳长长的影子。</h3> <h3>吴哥寺中心最高的殿堂,人造的须弥山。</h3> <h3>高山仰止。</h3> <h3>古老的石砖之上,墙上美丽的仙女,微笑着面对展翅飞翔的大鸟。</h3> <h3>寺中的沙弥,身上的黄色袈裟格外耀眼。</h3> <h3>谁曾经走过这个时光的隧道,漫步在光与影中。</h3> <h3>吴哥寺的落日,金光四射。</h3> <h3>落日显现出飞跃的龙形图案。</h3> <h3>吴哥寺的日出。尖塔型的宫殿倒影在黎明拂晓的碧波中,披上一层粉红的外衣,充满了神秘色彩。</h3> <h3>张开双臂,迎接旭日东升!</h3> <h3>吴哥寺的日出。吸引无数游客在黑夜中前来,一睹她的倾世容颜。<br></h3> <h3>神庙前看日出的人们。</h3> <h3>吴哥寺门口墙壁上的两个仙女。</h3> 圣剑寺(Preah Khan) <h3>圣剑寺,是柬埔寨吴哥一座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主要庙宇。 它紧邻吴哥城东北方。相传该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800米、宽700米。通往寺庙有四条路,在寺庙的门口立着数尊手拿长蛇搅动乳海的众神与阿修罗,在东西两边,有一列长的砂岩石莲花墙,而莲花上曾经有佛像,现已被毁坏。在圣剑寺东边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从中央圣塔开始,四条狭长的走廊向各个方向延伸,并带拱顶。在圣剑寺的西面和背面则分别供奉着毗湿奴和湿婆的神龛。<br></h3> <h3>西门</h3> <h3>我们是来考古的,现学现看。</h3> <h3>断头的阿修罗</h3> <h3>石头上方长满青苔,呈现一层绿光。</h3> <h3>废墟上长出的树也充满妖气。</h3> <h3>石柱上方的光影,幻化出一根蜡烛。</h3> 龙蟠水池(Neak Pean) <h3>龙蟠水池位于圣剑寺以东约300米,意为缠绕的巨蛇,缘于水池中小岛上依照须弥山而建造的石塔上,有一个两条蛇神Naga缠绕在一起的雕像。龙蟠水池原为医治病人的寺庙疗养所,中间的大水池四方各连有一个小型水池,大水池的水通过四个方面的雕塑的喷口流入小水池,北方为象,代表水;东方为人,代表土;南方为狮,代表火;西方为马,代表风。当时在大水池的池底种满有医疗作用的草药,待雨季到来,池内水涨,药水就会流入小水池中,而人们认为四个池中的药水疗效不同,所以根据每个人病情的不同,再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里。<br></h3> <h3>通往龙蟠水池的笔直的木栈道。</h3> <h3>木栈道两旁广阔的水面,生长着型态奇异的神树,有一种诺亚方舟、世界末日的感觉。</h3> <h3>水池中心人造的须弥山。</h3> 比粒寺(变身塔 Pre Rup ) <h3>比粒寺(Pre Rup)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 II )建于10世纪下半叶,是用来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举行已逝国王火葬仪式的寺庙,又称变身塔。比粒寺是典型的“塔山”风格,基座上建造砖塔。其基座为砖红壤,上一楼贴的是石阶,上层为砖塔。石阶上面有很多洞洞,并不是风干所致,而是砖红壤干后自然形成的。 <br></h3> <h3>呈现红褐色的塔身。</h3> 塔布隆寺(Ta Phrohm) <h3></h3><h3></h3><h3></h3><h3>塔布隆寺是国王加亚华尔曼七世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寺院,兴建于1186年。塔普伦寺属于吴哥文化较为后期的作品。</h3><h3>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之后,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的独特景象与标记。<br></h3><h3><br></h3><h3></h3><h3></h3><h3></h3> <h3>入口处的高大的树木</h3> <h3>树根长得很像两个仙女。</h3> <h3>高大的树木与废墟缠绕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h3> <h3>千年的树妖,整个根系包裹着废墟,枝杆伸向天空。</h3> <h3>大树的树根像一个粗壮的大蛇缠绕。这里是电影《古墓丽影》的拍摄地。</h3> <h3>古树长成一座房子。</h3> <h3>人站在树下是多么的渺小。</h3> <h3>长在墙上的树</h3> 天台落日 <h3>由于天气炎热,不能去巴肯山看日落,心有遗憾。姐妹们只能早早的回到酒店,坐在天台上欣赏日落美景。</h3> <h3>天台茶话会</h3> <h3>天台上看到的日落、又大又圆、色彩绚丽。</h3> <h3>元宵节的月亮,月光皎洁、清明澄澈。</h3> 皇家浴池(SrahSrong) <h3>皇家浴池建于十二世纪末,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建成,用来供奉菩萨,举行沐浴仪式的场所,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庙,现在只剩了石基。</h3> <h3>一个人工湖</h3> <h3>皇家浴池四周的石板路</h3> 女王宫(BanteaiSrei) <h3>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王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女王宫,建于公元967年,之后,她也曾被埋藏在丛林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发现了她的踪迹。这整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T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h3> <h3>进门长长的走道。</h3> <h3>蔣勋老师称为像绣花一样的雕塑。</h3> <h3>湿婆和太太骑在大象上。</h3> <h3>女王宫中间位置的水塘,湖面开满美丽的睡莲。</h3> <h3>各种精美的石雕。</h3> <h3>石雕工艺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h3> <h3>女王宫外边,在树林玩耍的当地孩子。</h3> 买糖水 <h3></h3><h3></h3><h3></h3><h3>
我:糖水多少钱一杯?
小哥: 1美金两杯。
我:我这里有9000索尔,能买一杯吗?
小哥:你这是1000索尔,不是9000索尔,买不了一杯。<br></h3><h3>(不认识货币)</h3><h3>我:那我买半杯吧。</h3><h3>小哥倒半杯糖水给我,同伴四人拿出两美金买了四杯。</h3><h3>我:我的朋友们买了四杯,能不能再送我半杯?</h3><h3>小哥高兴的又给我加了半杯。</h3><h3>讲谈判课程的白教授说,要把这次买糖水列为经典案例。</h3><h3></h3><h3></h3><h3></h3> <h3>女王宫门口卖棕糖水的小哥。充满着灿烂的笑容。<br></h3> 崩密列 (Bengmilea) <h3></h3><h3>崩密列,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这座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
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原。<br></h3><h3></h3> <h3>这片废墟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再也不会醒来。</h3> <h3>躺在地上的石柱,雕刻着美丽的花纹。</h3> <h3>寺庙附近的护城河,早就已经干涸,赤裸着褐色的河床。</h3> <h3>现在寺庙的主人是这些古树,它们肆意的在废墟上生长。</h3> <h3>断壁残垣。</h3> <h3>走在废墟的木栈道上,迈着轻轻的脚步,生怕把它的主人吵醒。</h3> <h3>虽然是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古树缠藤,遮天蔽日,依然能想象它昔日的繁华壮丽。这是一片美丽的废墟。</h3> 罗莱寺(Lolei) <h3>罗洛寺群是高棉人修建的最早的大型寺庙之一。被称为高棉艺术的开端。包括神牛寺(Preah Ko)、巴孔寺(Bakong)、罗莱寺(Lolei)。罗莱寺是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寺庙,供奉湿婆林迦。它的4座砖结构宝塔几乎和神牛寺的宝塔如出一辙,寺内佛龛上有砂岩石雕,门柱上还刻有梵文,根据其中一段铭文记载,宝塔建于893年7月12日,是耶输跋摩一世献给他的父母和祖父母的。<br></h3> <h3>罗莱寺正在修复。红砖结构的塔身破损严重。</h3> <h3>罗莱寺后面有一个公益学校,孩子们正在学习。</h3> 巴孔寺(Bakong) <h3>巴孔寺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中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根据1935年发现的寺碑记载,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当时的国都在罗卢奥斯Rolous)。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br></h3> <h3>红砖塔身,外表风化剥蚀严重。</h3> <h3>塔身上雕刻的仙女像。</h3> <h3>砂岩的石基</h3> <h3>坐在光与影,明与暗,现在与未来的门口,冥想。</h3> <h3>最高处的岩石塔身,人造的须弥山。</h3> 暹粒市中心广场 <h3>西哈努克行宫,只能远看。</h3> <h3>广场上玩耍的、欢乐的孩子们。</h3> <h3>赤脚的小姑娘。</h3> 后记 <h3>短短的五日,游览了吴哥的大部分景点,收获颇丰,惊叹于柬埔寨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对照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大部分景点与描述相符;不相符的部分是因为真腊民族历经战乱,很多古迹已经被毁,令人扼腕叹息; 炎热的天气,淳朴的民风、大多数风土民俗也沿袭至今。</h3><h3><br></h3><h3>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巴肯山的日落,没有游览洞里萨湖,留待下次体验。</h3><h3><br></h3><h3>内疚的是,离开前一天的晚上,夜市吃过晚饭,坐突突车(类似三轮摩托车的交通工具)回酒店,开突突车的小哥走小路,越走越暗,黑灯瞎火,感觉到了荒郊野外,姐妹们顿时警觉起来,齐声要求停车,让他原路返回。我还自以为机智地拍了他的照片发到群里,还发了定位。小哥一脸无辜,百口莫辩。他说前面100米就到酒店了,我们怎么也不相信。直到后面另一辆突突车也拉着客人经过,我们才将信将疑地让他往前开,果真是一百多米就到了酒店。虽然多给了他1美金的车费,但我们对他的不信任和粗暴的态度还是对他造成了伤害;如果再见到他,我想对他说声“对不起”。</h3><h3><br></h3><h3>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且同伴四人都是资深教师,一路上受益匪浅。刘团长充分利用她工商管理的经验,做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各项事务井井有条;她还是我们的兼职讲解员,一路上带着书,边看边讲。汪老师提前安排行程,订酒店、包车,兼职翻译。白老师一路上妙语连珠、声情并茂的给我们讲她的谈判课程,教我们如何谈判,买东西时如何讲价,她说我是实践最好的学生。简老师不愧是专业财务老师,记账、算帐分毫不差。我是负责查攻略,摆pose的人。</h3><h3><br></h3><h3>鸣谢金松,他是刘老师柬埔寨的学生,正在家里过寒假,听说老师来了,坐六个小时的车,从金边过来见老师,尊师之情,令人感动;他竟然也没有游览过吴哥窟,很高兴的与我们一起游玩了一天。鸣谢㓋利,我们预定暹粒的包车司机,开车熟练安全,为人踏实随和,服务热情。鸣谢汪老师的先生,起早摸黑,送机接机,温暖贴心;大帅哥与汪老师神仙眷侣,羡煞旁人。</h3> <h3>文中景点地理信息一部分来自网络,一并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