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进课堂,指导课题研究--水师营中心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系列活动(十一)

zxl

<h3><b>  新学期伊始,刘广民主任就走进了水师营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的课堂。对水师营中心小学的数学工作室“问题驱动,情知共长”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给予了深入的指导与点拨,也为本学期“冷冉百年诞辰现场会”准备蓄力。</b></h3> <h3><b>  张晓蕾老师“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基本功扎实,学生训练有素。</b></h3> <h3><b>  课后,刘广民主任首先对水师营中心小学的校领导重视教学研究和老师们积极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b></h3> <h3><b>  接着,刘主任围绕“教师提问”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培训---教师的提问类型,教师的理答类型,问答呈现方式等,并对工作室成员提出通过“问题驱动”的深入研究,要让自己向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迈进。</b></h3> <h3><b>  如何走向成熟?就看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生成问题”,如何将“学生问题”与学科核心问题、本源问题有效链接。</b></h3> <h3><b>  16÷6=2(个)……4(根),当学生看竖式提问“为什么余下4根”教师要将其连接“因为4根不够再搭一个小房子”的认识上来,而不是16-12等于4根的表象上;当学生提问“为什么商2时?”老师就应问:“对呀,商1不行吗?1×6也没超过16 ,16-6也够减呀”,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教师就要善于提出这样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刺激学生思维和情感持续卷入与参与,这才是“问题驱动”下的“情知共长”。对知识的深入处理,彰显其本质特点,让孩子的思维获得发展和提升,正是“问题驱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b></h3> <h3><b>  让青年教师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正是水师营中心小学数学工作室致力于的方向和目标。</b></h3>

水师营

中心小学

工作室

学生

教师

问题

提问

驱动

成熟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