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吃饱喝足,告别了弹唱的山姆大叔,又拎了几大瓶啤酒,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德州这家著名牛排店,挥师北上,向着科罗拉多州的钥匙山开去,这一路又是好几百英里的车程啊。</h3> <h3>钥匙山是落基山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越往北开,海拔逐渐高起来,天黑时分,天空飘起了雪花,望出去,高寒的地方已经积雪,路上有些湿滑,车也不能开快,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却找不到进这个度假区的入口。折腾了个把小时,才找到了住处,在一栋房子的三楼,可惜没有电梯,待我们提溜着箱子十分吃力的进到这去美国后的第4个家时,已到夜里23点半了!</h3> <h3>带着疲惫和憧憬很快睡过去了~</h3><h3>一夜的甜美梦游醒来时,天已大亮。匆匆拉开窗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阳台上的积雪,那些秋叶就这么静静的铺洒在雪地上,让人不由心生怜爱~</h3> <h3>早饭后,趁着3-40度的光线角度,赶紧出门去看看昨夜没见过的山山水水~</h3> <h3>这是一个高山滑雪场的度假区,由于才步入秋冬,大概是第一场雪吧,度假区人气不旺,~滑雪季尚未开始。</h3> <h3>这是买票的地方,大门紧锁。</h3><h3>看牌子上有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的票价,滑雪,雪橇,轮胎滑好玩的项目还不少~</h3> <h3>头顶上方是缆车,应该是接送游人到山顶去吧。</h3> <h3>还有个很大的医护站,估计这项冰雪运动的疗伤很多,非常必要。</h3> <h3>我们住的楼对面就是一根雪道。</h3> <h3>风把才黄了的叶子吹落,盖在这积雪的道路上,煞是好看。</h3> <h3>小溪带着化了的雪水,淙淙流淌着~</h3> <h3></h3><h3></h3><h3><br></h3> <h3>松树是主要植被。</h3> <h3>雪山离我们不遥远~</h3> <h3>坡上有这毛茸茸的植物,我叫不出它的名来。</h3> <h3>外面走一圈,寒气钻心,好在屋里有空调,还有这么个火炉,马上就暖回来了,而且烧火是很有情趣的一件事,有些人为它乐此不疲~</h3> <h3>中午的阳光从玻璃折射到墙上和地毯上,形成一幅美丽的几何图案。</h3> <h3>山上走走~</h3> <h3>高山上还藏着一个湖泊!</h3> <h3> </h3> <h3>美!</h3> <h3>晒了两天了,这冰棍还没化去!</h3> <h3>傍晚时分~</h3> <h3>这棵松老厉害了~抱不过来~</h3> <h3>我们住的民居。</h3><h3>主人一定是个有知识和文化修养的人,并且有浓浓的印第安文化情节,很有审美意识。这一点从他家的装潢设计和摆设可以看出,既有现代感,又有民族内涵,这么搭配着,一点不违和,非常温馨。</h3> <h3>金属和陶器这么摆搭着~</h3> <h3>还有原木</h3> <h3>壁炉上的射灯打在这些小摆设上,很是好看。</h3> <h3>土陶</h3> <h3>进门的旁边墙上的木刻。</h3> <h3>沙发靠垫和盖毯~ 统一性的软装</h3><h3>低调里无不透着奢华和对印第安文化的认同。</h3><h3>也难怪,美洲大陆原本就是印第安土著人的家园,由于哥伦布的发现,白种人来到了美洲大陆度难。对此,很多美国人对印第安人是心存感激的,包括感恩节也是因为印第安人拯救了大饥荒的美国人而设。这种文化的认同就是对一个民族的认同。</h3> <h3>环视整个居家,只有这一幅挂在走道里的图片和其他不是一类。但我认为他也是为了突出了这里是滑雪胜地的意思。</h3><h3>站在这幅水粉画前注视良久,深深感受到滑雪人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和痴迷。</h3> <h3>楼中还有复式一层呢~</h3> <h3>早上8:30准时出发,按计划将驱车2小时去丹佛南边的派克国家森林公园。</h3><h3>昨夜里又下了雪~,室外 -4度C,车窗上结满了冰霜。为了不刮花前视窗的玻璃,启动前花了不少时间用水擦小车的前视外窗 ,再启动空调热气,总算可以上路。</h3> <h3>在盘山路上,近距离看到滑雪场的雪道~</h3> <h3><br></h3> <h3>好不容易上到一个观景台,为了停下拍照,结果车子陷在雪地里动弹不得,轮子打滑,所有人下车推车,浓爸做司机,或进或退,退的空间又有限(不远就是万丈悬崖),大家大呼小叫的,齐心推车,总算爬了出来。</h3> <h3>爱你喂,小插曲,不影响心情。</h3> <h3>车子盘旋到山顶~</h3> <h3>其实这里视野更开阔,车子也好停!</h3> <h3>离天远吗?</h3> <h3>一、二、三~ 起跳</h3><h3>跳不起来不怨我,是海拔高,气压低好伐~</h3> <h3>Go On !</h3> <h3>看到滑雪场正做着开园准备,雪道积雪不厚的地方有吹雪机把雪吹来~</h3> <h3>今天要去魔鬼头。</h3><h3>我们见到的这位,是不是呢?</h3> <h3><br></h3> <h3>路不好走,尤其是太阳没有晒到的地方~</h3><h3>被人踩过的地方如果结了冰,那就更是难了,跟着动物脚印走吧,这么大个,是熊吗?</h3> <h3>林子里道路非常湿滑。</h3> <h3>阳面的雪都化了~</h3> <h3>年轻人厉害!</h3> <h3>竖个大拇哥 !</h3> <h3>这个妈妈真厉害,一个人带着宝宝爬雪山,这里她让我们给她照一个~</h3> <h3>回眸一望~</h3> <h3>爬了半天才半程~</h3><h3>路路高山反应,放弃了后面的登顶,群群也不想再上,陪路路就附近走走,剩下四人继续向上~</h3> <h3>爬上魔鬼头自然保护区的最高点,好帅的两个!</h3> <h3>海拔9748英尺,(约3200米)</h3> <h3>云彩似乎就在你的身边,一览众山小~</h3> <h3>这爷俩的这张,好极了!</h3> <h3>玩嗨了,那么多color see see 过,却没想到下山的苦!</h3><h3>苦什么?雪地里行走,鞋子不给力,一步三滑,加之浓宝和我的几个扎扎实实的跟头,把大家惊出一身身冷汗~ </h3><h3>这才体会到魔鬼头真正给你的color!<br></h3><h3><br></h3> <h3>这么连滚带爬,总算下了山~</h3><h3>却把山下等着的两个人急坏了~</h3> <h3>疲惫的啥都不说,回家!</h3> <h3>睡一觉,再泡一泡,一身舒坦啊。<h3>这是什么?</h3></h3> <h3>又是一个出发的早晨~</h3> <h3>雪山升起红太阳,拉萨城里闪金光~ 脑子里瞬间出来这样的旋律~</h3> <h3>棒!</h3> <h3>很棒!</h3> <h3>非常棒!</h3> <h3>虽说是在车子里眺望,但这样的景色真是被自己亲眼所见,还是激动得很呐 !</h3> <h3>要去St.Maria 冰川,据浓宝说,此景点难度系数为入门级,什么人都能爬。</h3> <h3>由于被昨天的雪地经验吓到了,所有人都走的很小心,但其实这边砂石为主,并不太滑。</h3> <h3>这样的蓝天上海见不太多啊~</h3> <h3>海拔10000英尺的地方出现一个湖泊,此时它的上面全是冰凌。显育在砂地的乱石中寻宝,捡了两块小绿石,而群群则领头走向了冰湖~</h3> <h3>狗狗不怕冷,在岸上和湖边奔跑嬉闹着~</h3> <h3>群群自告奋勇为两个会说中文的美国女孩拍了照后,她们主动回赠我们集体照。中美人民真的很友好!</h3> <h3>没有去冰川里面,外面玩玩罢了~</h3> <h3>顺利出山,又遇到刚才独自爬山的高个中年男子,他说他也没进冰川,因为天还比较暖和,十月份的冰还不硬,再过个把月,那时候冰川才比较好玩,他还show me (向我出示)了他预备套在鞋上的防滑铁链,真是个装备完善的专业登山人士。他告诉我们说冰雪季节登山,没有做好防护,每年都有摔伤致残的人~ 听了他的话,我暗暗侥幸,昨天的仰天一跤只是砰的一声,把头撞了个大包,胳膊和腿都没事。</h3><h3>从另一方面想,我觉得美国人都崇尚运动和冒险,从昨天到今天,见到太多的例子,不管老幼,都喜欢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h3> <h3>由于房东给了一个优惠,可以80$再多住一晚这大房子,所以我们更改了一下行程,在科罗拉多的钥匙山上又多住了一天。 </h3><h3>7个人住的大房子,自己烧可口饭菜,房子里还带着这么个天天可以随时泡的温泉,这日子哪里找?</h3> <h3>下午去丹佛,留在后集慢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