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地里……

马宇丹😊

<h3><h3 align="center"><b>作者:郭庆辰、窦秉德等</b></h3></h3> <h3 align="left"> 从春节开始,同乡、同学、亲戚、朋友、过去的同事不断地问候:“在哪里?”</h3> <h3> “在地里,”回答简单而干脆。</h3> <h3> “在哪里地里?”对方不解。</h3> <h3> “在海南地里。”进一步解释。</h3> <h3> “过年不放假吗?怎么还下地?”大家感到诧异。</h3> <h3> 隔行如隔山,没搞过玉米育种的人很难理解育种人的工作状态和精神世界。你想休息,玉米天天在长,你要过年,玉米没这个概念。</h3> <h3></h3><h3 align="center">^^神奇的玉米世界</h3> <h3></h3><h3 align="left"> 从1月6号套第一个袋,1月12号授第一株花粉,天天下地,一直干到大年三十。2月4号(大年三十)早出晚归,突击授粉一天,把初一的活赶了出来。大年初一,放松一天,自由活动一天,初二照样下地,一直干到正月十二,2018-2019年度授粉任务划上句号。不走亲戚,不串朋友,不拜年,干什么?下地,看玉米,观察性状,产生灵感,新年第一天,一晃就过去了。</h3> <h3> 不断有熟人问:“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紧张呢?”</h3> <h3> “不搞育种.......”每个育种人都会如此回答。</h3> <h3> “怎么才能没压力?”</h3> <h3> “不想出品种,”</h3> <h3> “怎么才能不失眠?”</h3> <h3> “不想出大品种。”</h3> <h3> “事业成功唯奋斗,知识积累须勤奋。”既没压力,又不失眠,轻轻松松,出个大品种。世界上哪有便宜的事。</h3> <h3> 有人估计,玉米育种单位只剩下380多家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管剩下多少,想生存下去,就得拼命!</h3> <h3> 李新联授粉收获同时进行,谢绝一切邀请,根本出不来。刘毅一期收完,二期套袋授粉进入高峰期。闫汝涛恨不得把一天忙成26小时,花期集中,授粉任务量大,干不过来。海南这里还未忙完,春播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行动起来,收获、考种、脱粒、晾晒、设计春播方案,不管单位大小,不管人多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有的单位还在播种,在海南干2代。一年300天以上时间在玉米地度过,200天以上时间在授粉。一年3代,4月底5月初在海南授粉,太阳大,硬晒,胳肢窝里绑块海绵,每天往身上喷痱子粉,不知名的虫子随时会爬到身上,一咬一溜血印,刺痒好几天。</h3> <h3></h3><h3 align="center"><b>“创业不是难堪日,对象方为大问题!”</b></h3> <h3> 想成为育种家,就得撇家舍业,就得全身心地投入,就得“男人当和尚,女人守活寡”育种家一年在家待几天?问的太笼统,应该细化,问育种家一年在家待几个小时。一些优秀的女育种家三四十岁搞不到对象,优秀的男小伙子同样存在搞对象难的问题。</h3> <h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使人着迷:宗教和科技。张书申老师63岁,已经退休,1981年来到海南(八一打拼到海南,组组配配苦钻研),今年在海南度过的是第36个春节。程相文先生是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功成名就,82岁高龄,还奋战在育种第一线。常有同行说,我一到60就辞职。说说容易做到难,辞职也洗不了手,育种与生命已经融为一体!</h3> <h3> 我们的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人均占有粮食400kg,吃饭早已不成问题,粮食转化率已达到国际水平,肉奶蛋丰富,人均是寿命不断增长。</h3> <h3> 在粮食贡献率中,种子占50%,育种人功不可没,希望大家理解支持育种人的工作。年轻姑娘理解我们优秀的小伙子的工作。</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节日还在工作的小伙伴们</h3></font></h3> <h1 align="center">二</h1> <h3></h3><h3 align="center"><b>No pains, No gains.(一份耕耘,一份收获。)</b></h3> <h3> 种业严冬,品种井喷,品种不值钱,科研难过。闫汝涛老师(甘肃博盛种业)2018年在三大区审了7个品种,有个自交系某公司出价400万,同质化品种不值钱,真正科技含量高的品种还是受欢迎,模仿,抄袭,修饰育种,打擦边球,当然难以生存。</h3> <h3></h3><h3 align="center"><b>“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b></h3> <h3> 刘占文博士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在韩国注册了12个甜糯玉米品种,又准备在菲律宾搞地,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走标准化产业化之路,直销欧美市场,打造舌尖上的玉米美食王国。</h3> <h3></h3><h3 align="center"><b>“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b></h3> <h3> 白光红博士到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当了一名“学生”,这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新疆农大副教授年近半百,又开始充电,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知识是个圆,知识面越广,未知领域越大。</h3> <h3> 修明会老师坚持走二群论,先聚合再诱导,十年磨一剑,终于搞出了骨干NSS系,配出了一系列优良组合。</h3> <h3></h3><h3 align="center"><b>“删 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b></h3> <h3> 西北农大吴权明副教授既教书育人又潜心育种,对美系血缘划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就是悟,悟就是不糊涂,有了理论指导,少走或不走弯路。吴老师不在乎职务和职称,坚持干实事。所育的秦玉、农科大号显示出明显的超前意识,得到陕西多家公司认可。能否推出区域性大品种,种业界拭目以待。</h3> <h3> 范宏伟博士四两拨千金,在DH领域实现三高——高诱导率、高加倍率、高成功率。从常规育种到分子技术,从系统选育到诱导,干了一个遍。想通了,搞明白了,从组配基础材料到加倍到系选,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范博士在DH育种上走出了一条新路。</h3> <h3> 李玉峰经理与美国IG公司合作,搞爆裂玉米,不断拉长产业链,做成全国老大。利用土地优势(公司拥有1万亩地)和种质资源优势,自主研发玉米品种,育出系列适合新疆使用的品种,年销售种子200万kg。</h3> <h3> 华良种业薛光辉老师在选系上目光独到,坚持走洋×洋之路,系内改良,不断提高优良基因的响应频率,科研规模不大,年配组合不超过600个,但精准制导,能瞄准市场,一打一个准,不断推出区域性好品种。</h3> <h3> 窦秉德博士所育各色水果玉米好看好吃,既可熟食也可鲜食,得到精明企业家的青睐,(河北)舜耕农业科技公司与窦博士合作,开发其产品。</h3> <h3> 水果玉米酿酒品种和技术是窦博士的独创,可以制成风味独特的果酒,既有白酒的醇香又有红酒的果香,是一种独特的果香玉米酒。该项技术已得到许多企业家的认可。</h3> <h3><br></h3>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font>^<u>多样的成果</u></h1> <h1 align="center"><b>三</b></h1> <h3></h3><h3 align="center"><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b></h3> <h3> 育种人不是冷血动物,也是人,也有人情亲情感情。育种人(不管“家”不“家”)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长年累月泡在玉米地里,远离城市,远离乡镇,远离人群,看的是玉米,想的是玉米,说的是玉米,交流的还是玉米。离开玉米这个领域,对其他事情不关心不关注,知之甚少,甚至撞入盲区。</h3> <h3> 弗洛伊德说“人有潜意识”,佛教认为人有“第六感觉”,多世界理论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至少有10维,人的意识有时可以进入更高维度。在梦中,在苦思冥想之际,在苦热难耐的玉米地里,在整理数据头昏脑涨之时,当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关口,脑海里会突然出现同学同乡亲戚同事的身影或勾起对往事的回忆。</h3> <h3> 科学自有回天力。手机,互联网,微信,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生活网”成了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毕业后从来没见过面的同学一下子从微信里冒了出来,又惊又喜,处在地球两端的人可以视频交谈。</h3> <h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有时很想亲戚朋友同乡同学,但思考的最多的还是玉米,聊天少,视频少,打电话少,接个电话也是用最简洁的语气,三言两语了事。爱因斯坦说,时间是第4维,时间也是有弹性的,在玉米育种上我们尽可能把时间拉长,育种之外,时间一压再压。</h3> <h3> “灵灵同学”在西宁工作,上有老母,下有女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完美诠释。</h3> <h3> “暴R贤同学”在芬兰从事IT行业,那里靠近北极圈,当海南最高气温上到34度时,那里最低气温还在零下,也可能还是白雪皑皑的世界。</h3> <h3> “平J立夫妇”在美国宾州一家医药公司供职。从希波克拉底到巴斯德,从弗莱明到盖廷,通过一代代医学家的努力,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抗生素同病菌斗争的历史。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必将被一一攻克。人类的衰老基因终将破解,人类的寿命会不断地被延长。</h3> <h3> 春节期间,当我们钻玉米地时,高邑县中医院副院长“王X飞同学”坚持在工作岗位,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h3> <h3> “单F成同学”在澳大利亚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南半球,春节怎么过?当我们北方春寒料峭之际,那里是否热浪滚滚,单F成不断回来,进行学术交流,搭建友谊桥梁。</h3> <h3> 春节。“贾Y同学”外出讲学,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授食用苗栽培技术。</h3> <h3> “许H同学”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秦Z岐同学”在加拿大多伦多省,同学情,隔不断,他们对笔者的工作表示赞赏。</h3> <h3> 笔者带过许多实习生,短短3-4个月,学不到多少专业知识,学到的可能是育种人的执着及拼命精神。</h3> <h3> 段雅洁同学在新疆农大读博士。张青杰同学毕业于河北农大农学院种子专业,到河北武邑中学教数学,跨度不小,干的很出色。赵秀晓同学当幼儿园老师,用勤劳和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钟伟东同学在新疆和田教书育人。</h3> <h3> 钱学森认为,归根结底,世界上就两种学问。物理破解宇宙之谜,数学是破解宇宙之谜的钥匙,大到星际旅行,小到打油买盐,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工具,拓扑、矩阵、群论、数理分析,超出常人思维,高度抽象,但在量子世界和相对论领域,成为有效运算和分析工具。</h3> <h3> 孔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笔者所带实习生中,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西北农林、南京农大攻读硕士博士的一大群。陈艳花在中国农大读博士。刘宗凯同学跟着陈绍江教授读博士,主攻DH技术,也到海南来了,也在黄流镇。一块实习,走到一起,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有些同学考分不高,有个校上再说,作为赵军、何欢、郝敬爽实习以前,对玉米育种没有概念,实习了一个学期,爱上了玉米科研,留了下来,成为育种界的有生力量。</h3> <h3> ^^玉米,地球上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其任何两个品种的遗传差异,要大于人和猩猩的遗传差异,丰富多样的玉米,在人类持续的选择压力下,不仅每亩单产超过了两吨多,而且品质得到了持续改良,许多新的营养保健功能被发现被开发... ...</h3> <h3 align="center">玉米营养保健功能的开发---食品饮品</h3> <h3> ^^玉米育种人没有理由不为这个星球广大民众的福祉不懈追求,努力奋斗!</h3> <h3> 我们奋斗,我们光荣...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