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i>文、编/江水滔滔</i></h3><h3><i>图片/部分选自网络 翻拍 致谢原作者</i></h3> <h1>▲ 马兰基地</h1><h3></h3> <h3> 提起"7601”演习,我师干部战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早己将它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四师师史》。它也已成为部队战备教育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师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亲历"7601”演习的官兵来说,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h3><h3> 所谓"7601"演习,就是1976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我师在军委、总部和军区领导下,结合我国核爆炸原理性实验,进行的"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陆军师对立足未稳之敌进攻研究性演习",简称"7601"演习。正式演习于1976年9月26日进行。</h3><h3> 当时参加演习的有师(团)首长、机关和师直属队,十团,炮兵团,十二团首长机关和部分连队,以及军区加强的坦克,装甲,汽车,洗消等分队共两千多人。部队在茫茫戈壁,冒着盛夏酷暑截着防毒面具反复进行艰苦的训练。他们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爆炸,亲身体验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h3><h3> 我就是这次演习的一名参加者,亲身经历了演习的全过程。</h3><h3> 在这次演习中,参演官兵在3.8万吨级原子弹空爆一小吋后勇敢地通过爆心,在沾染区完成多种战斗动作,进行实弹射击,戴着防毒面具在爆心停留半小时后,在沾染区冲击七华里。十团二连徒步通过爆心,该连炊事班还在沾染区进行了野炊。这种演习是我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就整个演习形式而言,也是中外建军史上空前绝后的第一次。对于所有亲身体验、亲眼目睹的参演官兵而言,也是最珍贵的令人彻骨震撼和终生难忘的人生一页。我事后曾作诗一首,永志纪念。</h3><div>五律 "7601"演习</div><div>核弹震天宇,光焰万丈长。</div><div>平地烟尘起,横空风飓狂。</div><div>雄狮突险阵,果敢越铜墙。</div><h3>神武破敌胆,胜决阳屏岗。</h3><h3> —— 赵水江</h3> <h3>▲赵水江提供照片并附人员简介</h3> <h3>▲ 四师后勤部参加"7601"演习及保障人员在场区合影留念</h3> <h1>▲ 师后勤指挥所</h1><h3></h3> <h3>图片显示内容简介:按演习想定要求,师后勤部长李志峰,带领军需科长(赵水江充当),军械科长(赵丑寅充当),卫生科长(常贵生充当),运输科长(巨廷林充当),战勤科长(王志君充当),一行六人列席参加师党委扩大会,为党委、首长制定战斗部署,定下战斗决心提出后勤保障建议,每人发言不超过三分钟。军需科长主要讲战时水源困难条件下用水(生活用水和洗消用水)保障建议。其他各部门也就其专业提出相应建议。图中显示的是军械科长正在发言。(实况是在后指进行演练)</h3><h3>后来在机关流传的笑话说:阳屏岗战斗当科长,回到营房一抹光…… (赵水江)</h3> <h3>在演习训练准备阶段,我曾接触到总后军需部来参观调研的两位同志。一位是管给养的陈助理员,一位是管被装的刘助理员。与我们师军需科参加演习的同志们一起探讨"在原子武器条件下如何搞好军需物资的储存与管理"。主要办法就是挖洞储藏,挖坑掩埋等等。(赵水江)</h3> <h3>参演部队在位于原子弹试验场的茫茫戈壁上,冒着盛夏酷暑戴着防毒面具反复进行艰苦的训练。大家称这里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终年无雨雪,风吹石头跑……"的悽凉之地。(赵水江)</h3> <h3>参演连队进行适应性训练</h3> <h1><i><font color="#ed2308">▼以下5幅图片选自【荐读】:</font></i></h1><h3><i style="color: rgb(237, 35, 8);">【荐读】罗布泊是什么?看完震撼了!</i><br></h3><h3><font color="#ed2308"><i>人民日报 2017-11-06</i></font></h3><h3><font color="#ed2308"><i>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转载</i></font></h3> <h3>众所周知</h3><h3>天山、昆仑山等大型山脉合围</h3><h3>阻挡水汽进入</h3><h3>群山夹峙之中的塔里木盆地</h3><h3>形成了面积极为广阔的沙漠、荒原</h3><h3>盆地最东缘的罗布泊亦是其中之一</h3><h3>(下图为罗布泊与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形图,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化亦有重大影响;地图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标注)▼</h3> <h3>这里遍布荒漠、异常干旱</h3><h3>极目四望,往往寸草不生</h3><h3>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h3><h3>也是当仁不让的死亡地带</h3><h3>(请将手机横屏观看;罗布泊北部山区地貌,摄影师@文兴华)</h3><h3>▼</h3> <h3>然而就是这样的死亡地带</h3><h3>却拥有极其强大而神秘的吸引力</h3><h3>从1876年</h3><h3>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罗布泊</h3><h3>到1901年</h3><h3>在此沉睡千年的古城</h3><h3>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偶然惊醒</h3><h3>再到1964年</h3><h3>中国在此成功试爆第一枚原子弹</h3><h3>无数的探险家、科学家为之着迷</h3><h3>甚至付出生命</h3><h3>(1980年生物化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因迷路脱水而亡,两人的遇难在当年影响极大;下图为位于罗布泊中心地带的余纯顺之墓,经过此处的人们会在墓前放上饮用水,以示祭奠;摄影师@文兴华)</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