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红楼梦》中小人物的爱情(一)

北风那个吹

<h3>  《红楼梦》中,有许多的小人物,如每位公子小姐身边的丫鬟、亲随、小厮,还有豪门大户人家买的优伶,甚至还有小尼姑,这些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他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主子们相比,这些小人物的情感更直接、更少一些囿于礼教的束缚,他们爱就爱的轰轰烈烈,恨也恨的刻骨铭心。走近这些下层社会的平民百姓,让我们能更真实更直观地透视那个时代里普通民众的家长里短、爱恨情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片痴心只为蔷的龄官</b></h1><h3> 贾府为了迎接贵妃省亲,派贾蔷到姑苏去采买了12个八到十二岁的小戏子,聘请了教习,置办了全套的乐器行头,组建起了一台家庭戏班子。这些小戏子背井离乡,她们进了贾府就被安排在梨香院。梨香院在贾府的一隅,是个自成一统的封闭型小院落。这些小戏子除了偶尔在大观园里走走,平时哪里也不能去,她们除了头顶上一方天空,看不到任何外面的东西,除了管理戏班子的贾蔷、教她们学戏的教习和照顾她们生活的干娘,见不到任何外人。</h3><h3> 这些小戏子最大的不过14岁,最小的才9岁,她们分别是:宝官、玉官、龄官、芳官、的官、蕊官、藕官、葵官、文官、豆官、艾官、茹官。她们里面最出众的是龄官和芳官。龄官的唱功很好,贾元春命太监给她赏赐,说龄官极好,不拘那两出,在唱来。贾蔷命她唱《游园》、《惊梦》两出,龄官说此二出不是本角之戏,执意不唱,定要唱《相约》、《相骂》两出。贾蔷拗不过她,只好依她。贾妃甚喜,说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还额外赐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等物。可见,龄官很有个性。即使你是贵妃,她也不愿意屈就,也可以不给面子。原因很简单,不是我的戏份,我绝不迁就。这也可以看出龄官极有职业操守,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h3><h3> 龄官性格曲折忧郁,内向深入,在戏班子里扮小旦。贾府买来作为家庭娱乐的小优伶,只被人看作是三四等的奴才,甚至是“娼妇粉头”之流。不过,在大观园里,她们不但享受了一段女儿王国的生活,还受了《西厢记》、《牡丹亭》这一类戏曲的启发感染,她们要求作为一个人的自尊和情感的自由,与自己所处环境形成很难调和的矛盾。</h3><h3> 龄官在戏班子里年龄比较大,又因为经常在戏中谈情说爱的缘故,她情窦早开,喜欢上了管理戏班子的贾蔷。喜欢上贾蔷之后,她就发现问题了,贾蔷是个真少爷,她呢,是个戏台上的小姐,下了戏台,她的社会地位连奴婢都比不上。赵姨娘就骂芳官“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龄官明白,自己与贾蔷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这让她心中非常痛苦。只是爱情没有对与错,爱情来了挡也挡不住,这就让龄官陷入了情感的旋涡之中。</h3> <h3>  第三十回里。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h3><h3>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至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h3> <h3>  在赤日当空的三伏天,龄官独自一人在花下呜咽。这个时段,多数人都在屋子里午睡,要么就躲在有阴凉的地方避暑,而龄官却在烈焰下哭泣,若不是心中有莫大的委屈,也不至于要找无人的地方独自垂泪。通过宝玉的眼睛,我们明白了龄官之所以伤心,是为了一个人,那就是她在地下划了几千次的那个“蔷”,也就是采买和管理她们的贾蔷。</h3><h3> 大毒日头下,龄官为什么不在屋子里,而要跑到无人的花下难过?无疑是她对贾蔷的情感遇到了困惑,或是两个人的情感有了波折。龄官遇到了困难,无人可诉,无法化解,才不得不一个人偷偷躲在无人的地方自我烦恼。</h3><h3> 我们先看贾蔷是一个什么人。贾蔷,宁国府的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长到十六岁,贾蔷生得比贾蓉还要风流俊俏,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他与贾蓉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斗鸡走狗,赏花玩柳。这样一个潇洒帅气的公子哥,虽然家道没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外人眼中,贾蔷依然可以算得上是高富帅的典型了。情窦初开的龄官遇到了风月场中的花花公子,怦然心动、坠入情网那是情理之中的。</h3> <h3>  等到龄官真正爱上了贾蔷,又无以自拔时,才发现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那就是他们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等级差别。贾蔷是正经八百的贵族子弟,哪怕家道中落,但依然是贵族身份。而龄官是一个优伶,也就是俗称的戏子。今天文艺工作者的地位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以至于出现了全民追捧、万人空巷的盛况,各类媒体对于各种影视明星的报道和消息传播更是乐此不疲,出现了各类选秀节目,诱导了很多年轻人梦想一夜成名。清朝的法律规定,两类人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一类是理发的,第二类就是伶人。所以,那时的优伶是真正的下等人,龄官与贾蔷之间隔了好几个等级差别。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时代,龄官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她明白想要和贾蔷走到一起根本不可能,但她对贾蔷的感情却又无法放下。也许这就是龄官纠结无奈的地方,每天脑子里想的就是贾蔷,心里挂念着贾蔷,眼睛里也只有贾蔷,因为她心心念念都是贾蔷,所以,哪怕是在大毒日头底下,手里金簪所画的全是“蔷”字。可无论龄官怎么画,怎么琢磨,她和贾蔷之间终究隔着千难万险,那种“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的痛苦萦绕着她,让她忘记了所处的环境、所置的境地,以至于只能痴心于那个“蔷”字。她没有料到,她的痴又引发了另一个人的痴,两个痴人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既可笑又辛酸的场景,不禁让读者也掩卷沉思,也痴心入戏了。</h3><h3> 龄官的痴情让宝玉发呆,让宝玉怜惜;龄官的倔强和自尊也让宝玉吃了瘪,让他受到很大的刺激与教训。宝玉自认为自己是个万人迷,谁见了都是笑脸相迎,谁都对他捧着宠着。没想到一个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等外之人——优伶,就是不卖他这个面子,对于他的软语相求不为所动,一付我就是不乐意,爱谁谁的架势。这要是碰到赵姨娘之流的主子,招一顿臭骂是免不了的,可是龄官偏偏遇到的是一贯爱心泛滥的宝玉。哪怕是龄官不买他的账,不给他任何面子,宝玉也没有生气,还看了一出“龄官训蔷”的好戏,让多情的宝玉又不禁“痴了”。也让宝玉明白了,天下的女儿很多,并不是所有的女儿都为他生,也不是所有的女儿都会围着他转,“各人得各人的眼泪”,这是宝玉悟出的道理。</h3> <h3>  第三十六回。宝玉因各处游的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曲来,自己看了两遍,犹不惬怀,因闻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的好,因着意出角门来找时,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内,见宝玉来了,都笑嘻嘻的让坐。宝玉因问“龄官独在那里?”众人都告诉他说:“在他房里呢。”宝玉忙至他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文风不动。宝玉素习与别的女孩子顽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进前来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晴丝”一套。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他坐正了,再一细看,原来就是那日蔷薇花下划“蔷”字那一个。又见如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宝官等不解何故,因问其所以。宝玉便说了,遂出来。宝官便说道:“只略等一等,蔷二爷来了叫他唱,是必唱的。”宝玉听了,心下纳闷,因问:“蔷哥儿那去了?”宝官道:“才出去了,一定还是龄官要什么,他去变弄去了。”</h3><h3>  宝玉听了,以为奇特,少站片时,果见贾蔷从外头来了,手里又提着个雀儿笼子,上面扎着个小戏台,并一个雀儿,兴兴头头的往里走着找龄官。……只见贾蔷进去笑道:“你起来,瞧这个顽意儿。”龄官起身问是什么,贾蔷道:“买了雀儿你顽,省得天天闷闷的无个开心。我先顽个你看。”说着,便拿些谷子哄的那个雀儿在戏台上乱串,衔鬼脸旗帜。众女孩子都笑道“有趣”,独龄官冷笑了两声,赌气仍睡去了。贾蔷还只管陪笑,问他好不好。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那里的香脂油蒙了心!费一二两银子买他来,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把将笼子拆了。龄官还说:“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叫大夫来瞧,不说替我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取笑。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说着又哭起来。贾蔷忙道:“昨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他说吃两剂药,后儿再瞧。谁知今儿又吐了。这会子请他去。”说着,便要请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听如此说,只得又站住。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深意。</h3> <h3>  龄官恋着贾蔷,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幅画面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处于恋爱期男子的火热情感。不管贾蔷以往对待女人的态度如何,至少在对待龄官时,绝不是那种逢场作戏式的游戏情感,他还是非常在意龄官的。又是一个大热天,贾蔷为了讨好龄官,不知道跑了多远,花了一两八钱银子买了一个雀儿,就是想赢得龄官的开心,这颇有一点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意思。只是没有想到,贾蔷的一片热心却让龄官大光其火,这完全出乎贾蔷的意料,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人能想到龄官敏感到如此地步,看着笼子里的雀儿,就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是个优伶,与贾蔷的差距是天壤之别,龄官由雀及己,冷笑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龄官对贾蔷发火,其实是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不满,也借说雀儿说人,表达了自己对屈居人下,身为优伶的不甘。</h3> <h3>  龄官还感叹:“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h3><h3> 贾蔷又忙着去请大夫时,龄官又叫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底下,你赌气去请了来,我也不看的。”</h3><h3> 其实,这是龄官掩饰不住地对贾蔷的关爱。虽然他不满意贾蔷给他买个雀儿,但她明白贾蔷是在意自己,才在大热天去买了这么个玩意儿;当贾蔷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对,要去为她请医生时,她又不忍心让贾蔷这么热的天来回折腾,她心疼贾蔷,不想让他那么辛苦。</h3> <h3>  这里可以看出,贾蔷与龄官,两个人互相爱恋,相互关心,两个人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也相互体会着对方的冷暖。这是真正进入恋爱状态才会有的表现,这时的贾蔷和龄官应该都是真诚的。贾蔷虽是纨绔,但一心放在龄官身上,令人可喜;龄官虽是优伶,但也暂时得到了一段真情,在牢坑一样的环境中有人疼有人爱,有人在意她的悲与喜,令人可羡。“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倘若两个人真能这样一直你侬我依,那真是不羡鸳鸯不羡仙了,怎奈天总不如人愿,这也是龄官黯然神伤,独自饮泣的原因了。</h3><h3> 因为宫中的老太妃薨逝,朝廷下令,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贾府决定,买来的十二个伶人,愿意回去的,叫父母来领回去,有不愿意回去的,就留下。愿去的四五人,其中就有龄官。龄官一走之后,杳无音信。她与贾蔷的爱情,虽浓烈,却终未持久。为了难得的自由机会,她毅然割舍了贾蔷,终于也能像那只雀儿一样,脱离了牢笼的束缚,寻找自己自由的蓝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龄 官</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龄齿稚嫩飘异乡,</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官法如炉①身入汤。</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痴心妄想脱囹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情意绵绵独恋蔷。</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忧思深远盼自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郁郁寡欢爱痴想。</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贻伊戚②使小性,</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尊人卑己坠情网。</h3> <h1><b>注:</b></h1><h3>①官法如炉:指国家如炉火无情。出自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个便是铁呵,怎当那官法如炉。”</h3><h3>②自贻伊戚: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出自《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