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游(上)摩尔曼斯克(冰雪篇)

三叶草

<h3>  🐷年春节刚过,农历正月12——20(2019.2.16——2.24)与同学好友向量👭相约同游俄罗斯🇷🇺。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游。不仅参观游览了俄罗斯著名的几大宫殿,还领略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踏上了北极圈最大的城市摩尔曼斯克,行走在林海雪原中👻👻 也留下小小的遗憾——我没有看见北极光☹️不过与穿行在冰雪中的兴奋比起来,这点小遗憾也算不得什么了😄</h3> <h3> 摩尔曼斯克市(俄文: г. Мурманск),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是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虽然地处寒冷的北极圈,但在北大西洋的暖流的影响下,这里成为了终年不冻港,是俄罗斯在北大西洋方向的重要交通港口,也是俄罗斯海军的重要基地,俄罗斯所有的核动力破冰船都来自这个基地。<br>  </h3> <h3>摩尔曼斯克北极圈城市标志</h3> <h3>  摩尔曼斯克二战胜利英雄烈士纪念碑阿廖沙。 纪念碑位于城市高位,俯瞰整个不冻港港口,瞭望进出港口的船只。因为河水水温高于气温的原因,河上迷雾缭绕,犹如仙境。</h3> <h3>  摩尔曼斯克也是一座英雄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摩尔曼斯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来自盟军国家的各种物资,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联各地。400万吨军用物资通过此港运进了苏联,占美英援苏物资的1/4,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战争期间,摩尔曼斯克战士顽强的抵抗了德军的猛烈攻势。在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城市承受了20.7万千枚炸弹的轮番轰炸,几乎被完全被摧毁。摩尔曼斯克保卫战一共打了40个月,德国法西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985年苏联人民政府授予摩尔曼斯克为“英雄城市”的光荣称号。<br></h3> <h3>“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h3> <h3>“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是全世界第一艘采用原子能反应堆产生的能量进行行驶的船只,比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导弹巡洋舰“长滩”号早了两年多时间。“列宁号”主要执行北冰洋地区的考察和救援活动,1989年退役后停泊在摩尔曼斯克港,现在成了一个博物馆,供游客参观。</h3> <h3>参观摩尔曼斯克州立博物馆</h3> <h3>  摩尔曼斯克还有一个亮亮点就是萨米民族村。 距离摩尔曼斯克市110公里的苔原地带,有座露天的博物馆,它就是萨米民族村。</h3> <h3>  萨米族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1930年以前被称为拉普人。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欧洲北部已经生存了几万年。他们身着萨米族的传统服饰,讲萨米语,吃林森最纯洁的鹿肉;小松鼠肉被灌成香肠,狐狸被当做宠物;驯鹿雪橇车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h3> <h3>  驯鹿(学名:Rangifertarandus)驯鹿又被称为角鹿,雌雄都有角,成年体长和身高多为1.1米左右,这种鹿蹄子宽大,尾巴非常短,主要是石芯和植物叶子、苔藓为食,大多分布在北半球极地地区,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的一些岛屿上也有分布,在我国只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并且目前已经没有纯野生驯鹿存在,多数为我国北方鄂温克人驯养的圈养驯鹿或者是半野生驯鹿(林区人工参与喂养),这也是驯鹿中文名字的由来。 </h3> <h3>  与驯鹿亲密接触😆😆😆鹿是美丽、爱情与长寿的象征,更代表了健康与权力,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 鹿也是可爱温驯的动物。</h3> <h3>  据说 每年一到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就出来了,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就是驯鹿。 今天我们也乘坐驯鹿拉的雪橇穿越林海雪原,做了一回圣诞老太太😄😃😆 当然也品尝了鹿肉😝😣</h3> <h3>还有可爱的哈士奇🐶</h3> <h3>乘坐狗🐶拉爬犁,在雪中穿行,美爆了!😻😹😸</h3> <h3>北极光(Aurora Borealis)被誉为“祥和之光”, 按照萨米人的传说,那是狐狸跑过北极荒原时,尾巴搅动起地上的白雪,激发出了照亮夜空的火花。科学家对这现象的解释是:太阳风向地球发放大量带电的粒子,当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便释放出能量,形成彩色幻光。北极光最常出现在北纬67度附近的环状带区域。(这是正月十四团友用华为手机拍的)</h3> <h3>这是同一时间用专业相机📷拍的</h3> <h3>我们在正月十五,十六两个晚上等待极光出现,期待欧若拉女神眷顾。“正月十五雪打灯”,我们看见的是厚厚的云层下慢慢飞舞的雪花🌸</h3> <h3>小小的遗憾🤔</h3> <h3>美丽的雪景,纯净的雪乡已让我们陶醉……</h3> <h3>手机随意拍,“大片”嗨起来。六旬老妇人,也撒孩童欢!👯👯💃💃</h3> <h3>摩尔曼斯克人的慢悠悠的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