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南阁古村是温州市的一个旅游胜地。位于雁荡山的北部,有两条狭长的山谷,南面的那条山谷就是章氏聚族而居的南阁村。这是一个以文物古迹著称的村落,有全国文保单位南阁牌楼群,也是明代著名诤臣章纶的故里。</h3><h3> 南阁在仙溪镇,车子从大荆镇往左边拐,在两条山垄之间行进,最后在一个汇合如门的地方停下来,就是人文气息浓郁的南阁村了。与雁荡山的前院灵峰、灵岩一带相比,这里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清静;少了烛香烟雾的缭绕,多了蕴含在绵绵山峦间的隐逸之气。</h3><h3> 来到南阁村口,一抬头就看见一个雄伟古朴的牌楼,上面写着“世进士”三个大字,从街口往里走,接下来的大红匾额分别是“恩光”、“方伯”、“尚书”和“会魁”。这里的牌楼群原来有七座,但如今只剩下这五座了。这五座牌楼呈一字排列,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既表现出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又象征着章纶及其子孙的杰出业绩:从明正统四年至嘉靖二十三年间,百年间,章氏一门先后出过三名进士和一名举人。<br></h3> <h3> 据内行人介绍,这五座牌楼每座结构均为三山顶六柱单间式,脊饰龙吻,两根立柱为圆角方形石柱,四根边柱为圆形木柱,左右柱子基柱用条石叠过,高约半米。柱梁之间的斗拱美仑美奂,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南方特色。这五座牌楼中,“会魁”建于明正统四年,,这一年章纶中进士;“尚书”为章纶建于明弘治初年;“方伯”为章玄应建于明正德年间,“恩光”为章玄梅建于明正德年间;“世进士”为章纶、章玄应、章朝凤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清顺治六年因兵事,牌楼群被毁,清道光二十三年重建。虽然说这次重建主体部分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但是感觉中牌楼群的“原版”可能会更加壮观。不过这只是一个好古者的个人猜测,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h3> <h3> 在牌楼下走进去,就是一条典型的村间街道,但是这条街道与别处不同,她是以红褐色的鹅卵石铺设各种图案而组成街面的,几百年人来人往,这鹅卵石也历尽沧桑,被磨得如玉石般光洁。街道两旁的老房子已所剩无几,但看到那侥幸留下的几间,屋檐下有的是乡间的副食品店,有的是老式的理发店,有的空落落地没人居往,再看看屋檐上那粗如蜡烛的瓦松,交错的画面里写满了古老的记忆。几千年前一位哲人在河边听见时间流逝的声音,你如果来到这个小村落,也会感受到时间如流水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无声无息的流逝。</h3> <h3> 关于南阁村章姓始祖的来历,据该村《章氏宗谱》记载,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2),南唐靖边指挥使的次子章贲,官任括苍提举时,有一天他从永嘉(今温州)出发,沿括苍山脉一路走来,到了雁荡山。他登上雁湖岗,看到了山巅上百亩之大小的雁湖,水面浩淼,湖面上芦苇丛在秋风里飒飒作响,举头远望,秋雁高飞,章贲惊叹不已,说此乃天然美池也。他继续往东行,过了百岗尖,走到了一个山谷垄中,只见南面的一座山峰如凤凰展翅,北面的山峰如狮似虎,一条清澈的溪流从西向东蜿蜒而过,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久,章贲卸任,便带着一家老少到这里定居,他也就成了南阁村的开山鼻祖。算起来,南阁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h3> <h3>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来自偏远的海隅之地的章纶考中进士。他入仕共四十多年,在北京只有十多年,在南京有三十多年,所任的职务一般都是闲职,从级别上看也只是一位六品或五品的中下级小官。如果没有那起复储之事及后来发生的“夺门之变”,章纶恐怕要在那些默默无闻的闲职上终老一生,明史上也将没有他的一页。</h3><h3>章纶为官的四十多年,正是明帝国从繁荣走向衰落,处于由强而弱的转折点上。此时在明王朝的北部边疆,蒙古瓦剌正在崛起,对明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带领五十万大军亲征山西大同,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一个杰出的英雄人物于谦出现了,他快速拥立明英宗弟弟朱祁钰为帝,粉碎了瓦剌部族首领也先胁持明英宗侵吞大明江山的阴谋。同时,调兵遣将,在北京九门外与来犯的瓦剌部队鏖战,保住了明都城北京,也保住了明王朝。</h3><h3>在这明王朝的危机时刻,章纶还在南京任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他职卑位低,又远在南京,明王朝的大事根本轮不到他。但新的皇帝此时在北京登场了,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章纶在南京任满,凭考绩升任京都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就在他到北京上任的途中,读到了一纸诏文,内容是景帝将哥哥的儿子朱见深太子位废掉,立自己惟一的儿子朱见济的生母杭妃为皇后。耿直的章纶对此事不满。</h3><h3>过了四年,新东宫太子朱见济一病不起,不久便死了。此时,表面上已经平息了的易储议论又沉渣泛起。相当一批官员认为,东宫是朝廷的根本,不久可虚,否则会使社稷不安,国家动荡,重新速立太子是朝廷的当务之急。其实,这个时候,前皇帝明英宗早已被瓦剌送回,虽然被景泰帝尊为上皇,实质被禁锢在南宫。两宫同时存在,虽然为同胞兄弟,但皇位使两兄弟虎视耽耽。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笼罩明朝廷天空的是一种凝固了的空气,让人窒息。这样的境地,朝野上下,背地里议论纷纷,但谁也不敢多说什么。不久,南宫太监阮浪和内使王瑶,因为接受上皇的镀金秀袋和镀金刀之事,被揭露出来,随即遭到杀身之祸。这使满朝文武,又倒吸了一口冷气。</h3><h3>景泰五年的冬天,明朝的都城北京,好象比往年任何一个冬季都要寒冷。对于朝廷大事,许多大臣只是说太冷了,龟缩在棉袍里开始装聋作哑,盘算着如何捱过这个可怕的季节。从北京到南京,明王朝的文武百官个个噤若寒蝉。但是,明帝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三位朝臣,此时全身已经发热,他们迟早要以自己的言语打破这个沉闷局面,他们是在北京的章纶和御吏钟同,还有一位远在南京的大理寺少卿廖庄。 这一年的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过去了。五月的一天,章纶和钟同在上朝的时候无意相遇了,谈到当前的朝政大事,对于恢复被废的太子,两人观点相同,竟越谈越投机,说到紧要处热血沸腾。于是,两人约定先后上疏。钟同上奏的疏章直截了当,要求皇上选择一个日子,搞了一个仪式,复还储位。景帝看了,很不高兴,自己惟一的儿子已经死了,还储就是要让前皇帝的儿子来接班,自己这个皇帝不是成了代理?但景帝又不好发作,勉强发交礼部,不了了之。不想,过了两天,章纶又上奏,他的题目是《修德弭灾十四事》,意思是根据天气预示,天下将有灾难,奏请皇上修德,做到如下十四件事,则天伦全备而和气充溢于宫廷,灾异自然就会消失。章纶在疏章第七条“敦孝义”中指出,希望景帝退朝之后去看看两宫皇太后,节假日时率群臣去看看上皇,恢复被废汪后的皇太后之位,并还前皇帝太子的储位……景帝一看,章纶一言一语如一针一锥都刺到他的痛处,当即火冒三丈,吩咐传旨。当时天色已暗,北京的太阳下山也特别早,大小宫门早已锁严,皇宫内外,暮色四起。可景帝一刻也不可能等了,令太监将诏旨从门隙中传中,命锦衣卫立即将章纶及钟同同进诏狱。</h3><h3>章纶在上奏章给景帝之前,早已料到会招祸自身。他在奏章的前部痛切地写道,作为臣子并非不知道逆耳之言一说出口必定会招致危险,但是臣子的生命与朝廷大事相比,能算什么呢?为了使朝廷事事平安,臣子虽然死了也无所遗憾。</h3><h3>章纶在狱中做了一百九十四首诗,因为没有笔墨纸张,章纶只得利用狱中的破瓦片和铁锈钉作为纸和笔,用铁钉在破瓦片上划字。后人将他这些诗作汇编成集,名为《困志集》。 章纶于景帝五年五月入狱,这一年 章纶四十二岁,到了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一月,英宗皇帝复位后出狱,在狱时间为两年七个月。在狱中御吏钟同,被挺杖活活打死,而章纶却在两次残暴的重刑之下不死,也算是个奇迹。传闻章纶在狱中,有“麻雀送梳”,“移床避祸”;还有一位叫王梦竹的温州同乡,为他送饭,及上下送礼打点。该人到底是谁?什么身份?为何在京城?直到现在还是个谜。据温州高腔《拜天寿》剧目所载,王梦竹是温州永强二都的农民。但据章纶所写的诗,王梦竹会弹琴做诗,又不象农民。不管怎么说,章纶落难时,确有王梦竹其人相助。</h3><h3>天顺元年的冬天,景泰帝终于病倒了。正月十六日夜,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吏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潜入南宫,发动了“夺门之变”,将软禁在南宫的英宗接出来复辟。并捏造了于谦等人“迎立外潘”的罪名,将于谦杀死。</h3><h3>于谦无辜被杀,因直谏犯上而坐牢的章纶在“夺门之变”后,却有了生的转机。当英宗重新将皇位坐定,一想到自己的儿子曾被弟弟废掉太子,环顾四周大臣问道:“朕在南宫时,关于易储之事,满朝文武中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敢为此说话吗?”朝臣们才想起被打入死牢的章纶。章纶终于被放了出来,近三年的时光,在黑暗的牢狱里,套在章纶颈上的铁链,被肌肤磨擦得如同白色的银链一样,闪着冷冷的寒光。</h3><h3>章纶出狱复官,已经四十五岁了,人说四十而不惑。狱中的生活使他无比苍老,御史钟同的死又使他痛哭不已,痛定思痛,一切如大梦一场,醒来时恍若隔世。他写了一首《哭御史钟同》的诗,与其说是在痛悼钟同,还不如说是在哭自己——</h3><h3>复储一语重于山,自是胸中铁作肝。慷慨捐生今不易,从容就义古尤难。释囚愧我如箕子,封墓怜君如比干。满地血污春草碧,东风泣雨泪泛滥。</h3><h3>章纶出狱后,英宗一高兴,在天顺元年的三月,提升他为礼部侍郎。但在第二年,章纶遭到石亨等人的排挤,被调出了北京朝廷,到南京补缺。临走之前,英宗皇帝假惺惺将章纶招到文华殿,进行一番劝慰后说:“卿是忠节之臣,本不想让你远去,但南京是祖宗的根本重地,非你去不可……”然后又赏赐章纶白金二十两和彩缎两包。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章纶官归南京,到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章纶上奏恩准致仕,当官十八年,他竟然一直没有得到升迁。据明史记载,章纶不得升迁是因为他“憨夫”的性格,个性亢直,不肯谐俗而难容于官场。</h3><h3>从南京辞官回家不久,成化皇帝即章纶当时为之拼命提出复储的那个皇子朱见深的钦差也到了,赐“笃忠堂”匾额一块。匾额上的那个“笃”字,在南阁村,章纶的后裔有一个流传至今的说法,说章纶母亲是在梦见山间竹林下系一白马时,醒后而生下章纶的。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章纶在故乡南(门+合)无疾而终,终年七十一岁。传说章纶逝世的当天,在他原配夫人故乡乐清瑶岙的村民,突然看到章纶骑着白马跨山而去,他们大为惊讶,说:“平时章大人都是坐轿的,今天怎么骑马了?”因此,南阁村的老人都有说章纶是天上的白马星下凡。</h3><h3>传说章纶死了的时候,按他的遗嘱棺材不能落土。当地的乡俗认为那家的棺材不落土,就意味着那家的后代不会再做官。而所谓的棺材不落土就是在墓里将棺材用铁链吊起来架空。这件事的真假已很难考证,但章纶后来对封建政治相当失望,应该是事实。</h3><h3>章纶死后葬在村东头马屿山的南坡,章纶墓还存有石人一对,石马一只,石虎一只。暮色苍苍,秋叶摇落,在南阁这个寂静的小村,时不时有章姓的后人或外乡人来凭吊章纶墓,找不到,向村民问路,村民一听,忙说:“哦,章纶公,章纶公。”满脸亲切,执意要给这些外来的游客带路。</h3><h3>这就是南阁村和一个古代读书人的传奇。</h3> <h3>走进南阁古村,牌坊静静为你诉说历史故事。</h3> <h3>南阁-灵峰穿越线路:南阁古村地处雁荡山主景灵峰北麓,与灵峰仅一山之隔,有一条古道通往雁荡山灵峰区,要翻过一个海拔360米的马家岭(大岭)。到达大岭后,接下全是下坡古道,看到一片铁皮风斗种植园,离灵峰景区不远了。从南阁牌楼---大岭---真济林场---灵峰徒步线路里程约4公里,用时约为2小时,全程石板路,路况优,强度低。</h3> <h3> 灵峰(夫妻峰)为雁荡山的东大门景区,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与灵岩、大龙湫并称为雁荡三绝。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绕,千形万状,美不胜收。灵峰夜景,移步换形,变幻多姿,妙不可言。两大奇洞——观音洞、北斗洞为游人所必至。合掌峰是雁荡山的代表景观之一。</h3> <h3> 峰内的观音洞建有九叠危楼,建筑极具匠心,与天然洞穴之美融为一体,为雁荡山第一洞天。观音洞隐于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洞中累有九层楼阁。太阳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数分钟。观音洞为雁荡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机,经年香烟缭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