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时间:2019年3月5日 周二</h3><h3>天气:阴 气温:11--13度 </h3><h3>交通工具:轻轨(6号线+3号线)</h3><h3><br></h3><h3><br></h3><h3>在老街群群友巧英的朋友圈里,看见了一则她独自到铜元局扫街的消息,一下触碰到了我的某一根神经,于是欣然决定自己也独自前往铜元局,去寻找那些诸如我知道街名的地方,许多年不见,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了。比如新街,旁街子,广东山,英厂街(小时候,听掉完牙齿的外婆说这个街名时把我吓得不敢往那条街上走,因为我把“英厂街”听成“阴惨街”了,哈哈)。</h3><h3><br></h3><h3>站在轻轨铜元局站的一号口,可以看见这样一条向下的道路,根据步行导航图可知,那就是通往铜元局正街的方向,也是我准备前行的方向。</h3><h3>铜元局,这个因当年长江电工厂的存在而存在的地方,如今建设变化成怎样了呢。</h3> <h3>经过大田坝街,向右拐便看见一大片很破旧的建筑群,清一色一楼一底楼房呈现眼前。许多屋顶长了青苔和小草,墙上到处写着“拆”字,地面铺满了枯树叶,有的窗框斜挂在墙上,听不见一丁点人声。我视线能及的房屋门都关闭着,门牌上写着图强村XX号,这让我下意识联想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口号来。</h3> <h3>我踩着枯树叶,在楼栋与楼栋间大约五米宽的通道上向建筑群里行走,越往深处,越显安静,那一栋栋并不高的房屋墙体,似乎把大田坝街上嘈杂的车辆声和人声都阻隔断了,一个人走着,只有我的脚踩着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响,心里真有一种慌慌的感觉。</h3><h3>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穿出两条一黑一黄的小狗,毫不客气的对着我吼叫起来,吓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赶紧把独脚架当打狗棍横在我和狗之间,嘴里还对着它们讨好的“幺儿”“乖乖”的喊着,狗真是通人性的宝贝,估计它们明白了我的善意,居然听话的各自站、坐在一边,呆呆的看着我,不再出声了。</h3> <h3>总算看见前方有位老者从一个门洞里走出来,我赶紧如获救星般迎上去。老者姓王,他告诉我这里曾是长江电工厂的家属区,房屋都是50年代建的,本来这里有一千多家住户,搬走了很多,现在只剩200多户了。</h3><h3>问及那些老街道,比如新街,英厂街,旁街子等,他像在释放心中什么东西一样大声说:没得了,没得了,全部拆完了,拆完了。</h3> <h3>告别王老先生,向着他所指的长江电工厂老医院旧址前进。途径芭蕉湾和长江中学,到达630小区,人工湖等地。一路上遇上许多热心人,告诉很多关于铜元局和长江电工厂的故事。</h3><h3>比如在630小区,居民们告诉我,这个小区是2004年长江电工厂修的还建房,每套住房的面积均为63平米,所以称为630小区。小区住户几乎都是从以前靠江边的广东山、旁街子、英厂街、新街等地搬过来的。</h3> <h3>630小区的热心人还告诉我,再往上面走不远,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那曾经是长江的一个小缺口流进来的水,然后人工把缺口扎起,修建起来的。我照此前进,果然看见一个很漂亮的人工湖,只可惜这天是阴天,所以拍不出她的美丽来。</h3> <h3>从人工湖返回到现今的重庆五院铜元局分院时,遇见一位83岁但耳聪目明的老奶奶,她指着重庆五院铜元局分院,口齿清晰的告诉我,那就是以前长江电工厂门诊部的地方,紧靠医院旁边的“金辉城.春上南滨”小区大门,就是昔日长江电工厂的厂大门位置。</h3> <h3>陪着我看了拍了,还给我指路说,在长江中学斜对面半山上,还存有一栋早年修建的红军院。随老奶奶指引的路我去到半山,果然见到一栋一楼一底的青砖楼房,与周边的建筑截然不同,一位在那里居住的先生告诉我,这大概也是修建于50年代,本来整栋楼住了两家人,而今,两家人儿女成人,各自成家,就成了八个小家了。</h3> <h3>这位先生住的是芭蕉湾18号,走进楼道,铁扶栏,混泥土梯级很陈旧。</h3> <h3>红军院的一端想拍全貌,结果拍成了这样。</h3> <h3>在医院对面的路边小餐馆午餐,居然遇上一位热心的李先生,他骄傲的说,当年长江电工厂是重庆市八大兵工厂之一,制造的子弹非常厉害,1969年的珍宝岛战役,就是用长江电工厂研发的一种专打坦克履带的子弹,因为其他子弹打在钢制的履带上,硬碰硬就会飞开,这种专门研发的子弹就像钻头一样,子弹打过去直往履带里面钻。听得我热血澎湃,心中莫名的生起一种自豪感,感觉那子弹就像是我家大哥研发的。</h3> <h3>吃饱喝足后,沿海铜路向江边前行。60年代末期外婆曾居住过的新街早已变成了小区的公园,曾经我们去捡铜元的地方已变成了一个小公园,(长江电工厂倾倒的生产垃圾中有许多如铜元般大小的黄色圆形铁块,两面光滑,色泽如铜,我们就叫这小东西为铜元)。外婆所住的楼房早已被其他楼房替代,我依稀记得,当时外婆住的是新街那片唯一的一栋一楼一底楼房,外婆住二楼,而且是靠江的江景房,我和妈妈坐轮渡从菜园坝到铜元局码头时,在江上就能看见外婆家的窗子。</h3><h3>外婆家距离码头很近,距离那个捡“铜元”的地方也很近。</h3><h3><br></h3> <h3>再往江边走就到了如今已是饮食、文化一条街的铜元道,道旁李花正怒放,很是好看。</h3> <h3>横过南滨路到达铜元局备战码头,为什么叫备战码头,我不清楚,但这个码头曾经的那一大坡石梯坎却印象很深。问江边的垂钓人,居然有一位和我同龄,曾经是广东山住的,现在已乔迁新楼,他告诉我说他们所站的地方就是曾经的铜元局码头所在地。那一坡去铜元局街上的梯坎已不再,旁边的那坡石阶是后来修建的。</h3> <h3>江对岸用红线画圈的地方大概就是曾经的菜园坝码头。</h3> <h3>顺着南滨路走向铜元局轻轨站,站在扶梯高处向长江眺望,远处江面上,想起了轮船汽笛声,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轮从远处的江中心缓缓驶过,我望着江,再扭头望望已成为现代文明都市的铜元局,心中有所失,又有所依。</h3> <h3>顺着南滨路走向铜元局轻轨站,站在扶梯高处向长江眺望,远处江面上,想起了轮船汽笛声,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轮从远处的江中心缓缓驶过,我望着江,再扭头望望已成为现代文明都市的铜元局,心中有所失,又有所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