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风走过

<h3><br></h3> <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b></h3><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b></h3></b></h1><h3> </h3><h3>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h3><h3>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如约而至,款款走来,新学期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在上一学期,让我们欣慰的是,置身实验园,美好在悄悄发生,幸福在慢慢靠近,浸润德育映射在每个实验人的智慧和汗水中。在这个新学期,我们的德育工作更要做到:俯下身,对确立的德育研究和项目开发进行实践验证;抬起头,对德育课程多元化的发展的拓展与深耕;迈开步,对德育工作构建和创新做以行动追索。</h3><h3> <b><font color="#ed2308">一、 指导思想</font></b></h3><h3>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以《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沈阳市小学生品行手册》为依据,以沈河区 “智慧教育”总体布局为方向,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严抓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浸润德育课程为载体,以积极评价为基本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提高学校德育育人水平。</h3><h3> <b><font color="#ed2308"> 二、工作核心:</font></b></h3><h3> 本学期以“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品行培养”“教师素养提升”“文化建设创新”四项工作为基础,丰富浸润德育理论与实践,叫响实验德育品牌。</h3><h3> ▋传统文化浸润</h3><h3>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同行,向圣贤问道,本学期,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学生文化修养提升为着力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小培养孩子的大仁大爱,大德大能,润育生命,智慧人生。</h3><h3> ▋学生品行培养</h3><h3> 紧紧依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沈阳市小学生品行培养手册》的要求,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出一个特色培养点,积极开展品行培养的特色活动。</h3><h3> ▋教师素养提升</h3><h3> 师资水平主要指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提升、科任教师特长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借助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平台,开展教师原创论坛活动来提高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研究与实施水平,形成研究成果,带动班主任核心素养和科任教师特长能力的整体提 升。</h3><h3> ▋文化建设创新</h3><h3> 根据《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和谐家园建设方案》,继续加强和谐家园建设,继家园环境建设成为家园常规工作之后,强化家园文化建设,突出一班一品的核心地位,将一班一品纳为每周常规工作,创建班品课程教研制度。使一班一品一特色的研究成为一种常态化育人过程。同时加强一班一品班级和学校层面资料的收集与整理。</h3><h3> <b><font color="#ed2308">三、工作实施:</font></b></h3><h3> <b><font color="#ed2308">(一)传统秉承—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font></b></h3><h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学校要充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开展“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活动,以孔子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线,融合学校的文化底蕴,对应核心素养要素,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架构适切的德育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我们依靠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有担当的实验娃。学校预计在四月中旬在各个学部,选拔出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在喜迎六一儿童节时,进行汇报演出。传统文化节的开展,意在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验园中传承与发展。</h3><h3><font> </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 2.实施“基因工程”,唱响我的祖国</font></h3><h3> 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唱响活动。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作主线,组织全校师生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活动。利用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做好宣传活动。</h3><h3> 继续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活动。按照沈阳市“学习雷锋精神 助力沈阳振兴”活动要求,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继续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打造沈河‘锋’景”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雷锋班级的辐射作用,引领全校学习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活动。开展向国旗敬礼、清明祭英烈、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走进博物馆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h3><h3><b><font color="#ed2308"> (二)评价落实---以落实评价带动常规夯实</font></b></h3><h3> <font color="#ed2308"> 1.常规活动 渗透评价</font></h3><h3> 继续开展红领巾广播站、校园之星电视台、板报等宣传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每周一7:40——8:00是德育处统一利用时间,进行红领巾广播或播放电视台节目。为同学们播报国内外新闻、校园内外见闻、推荐优秀书籍、讲述身边故事,播放励志音乐。每期的实验之星电视台节目录制,由校园电视台与德育处共同策划、集中采编、统一制作,以发现身边的优秀榜样,引导学生自觉向身边道德楷模学习,讴歌流光溢彩的校园生活。黑板报做到月月有主题,每月初布置并进行评比。</h3><h3> <font color="#ed2308"> 2.升旗仪式 总结评价</font></h3><h3> 坚持开展周一升国旗活动。强化环节训练、规范少先队员的站姿以及队礼姿势,提高教育效果。各班承办升旗仪内容,落实升旗活动的规范性、教育性。在每次升旗仪式中,对上周的值周情况进行评价小结。让全校学生人人争先进,班班不落后。力求让全校班级、全体学生在评比过程中不断进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自我追求的良性循环。</h3><h3> <font color="#ed2308">3.平安校园 体现评价</font></h3><h3> 各分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疏散演习。本学期的疏散演习主题包括:消防疏散演习、防震演习、防恐防暴演习等。日常教育教学中,全体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为主题的班队会,并做好纪实。加强安全、文明的检查和整改,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各分部结合本部情况,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h3><h3><br></h3> <h3>  <font color="#ed2308"><b>(三) 特色创新---以创新思维推动德育品牌发展</b></font></h3><h3> <font color="#ed2308"> 1.品行培养创新。</font>要紧紧依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沈阳市小学生品行培养手册》的要求,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出一个特色培养点,积极开展品行培养的特色活动。将这一常规要求落实到平日的同时,各年级也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点进行总结和汇报。例如:在品行手册中尊敬师长这一章节中某一个年级的第17条内容是:知道自己学校的历史和光荣传统,记住校风校训。那么围绕这一条款内容,年级开展一项特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让品行手册的内容可以内化到孩子的心里,同时通过学习能让孩子真正的从行为上外显出来。</h3><h3> <font color="#ed2308"> 2.社会实践创新。</font>改变社会实践浮在上面,走马观花的现象。建立“分组研究,导师培养”制度。社会实践基地走访前,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访问小组,每个访问小组配备一名教师或一名家长志愿者成为导师,全程参与和指导访问小组的社会实践过程。走访之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形成内容和形式丰富的实践报告。同时,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作主线,以“我读沈阳城”为主题,充分体现社会实践基地的多元性、可学性、实践性与发展性、探究性。本学期德育处会制定学生社会实践的班级评价与考核机制,使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在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上运行。</h3><h3> <font color="#ed2308">3.社团调节创新。</font>继续探索社团百分制评比,开学之初,德育处将上学期百个社团的评价结果公布给全体教师,意在激励教师不断创新,以便新学期更好的开展社团工作。本学期社团工作将制定社团评价与选拔制度,推荐一些优秀的社团项目,例如:钉子画、石头画、集邮、风筝制作、文化衫创意画、茶艺与礼仪等20多个项目,希望学科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出适合学生的项目,希望在本学期期末有更多的优秀社团的涌现,让社团成为学校课程多元化发展的前沿阵地。</h3><h3> <font color="#ed2308">4.科技素养创新。</font>学校开展了五年的科技节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家庭实验平台带来的惊喜,已经习惯于超级变变变带来的激情,已经习惯于各种比赛带来的欢愉和进步。本学期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科技节常态化。三月初,德育处将布置家庭实验平台的工作,各班酝酿主题,经德育处确认后,各班实验平台便可操作。我们将这一工作纳入常规工作中,激发孩子们爱科学,爱动脑、爱动手的能力,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记录发现,整合对比,思考感悟,让科学素养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基因,让科学情感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本学期实验结束后,我们会将孩子的实验记录汇编成册,记载下孩子们在科学探究路上的点滴美好回忆。超级变变变一直以来也是我们学校的德育特色产品,本学期的变变变演出会安排在四月份,请各位老师做好安排。</h3><h3> <font color="#ed2308"> 5. 班品发展创新。</font>开学初,全校各个班级开始班级环境的建设,营造深厚的家园氛围,实现班级情感认同的正向引领和品德提升的能量驱动。3月中旬会对家园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本学期德育处会创建班品课程教研制,使一班一品一特色的研究成为一种常态化育人过程。每个班级要做到班品课每周一课,一学期上满14节。每周三上午第一、二节课为常规班品研讨课时间,每周安排教师做好班品课的教研工作。另外,每位教师上交4个优秀班品课教案,学校汇总后,最终形成班品优秀汇编集。要为孩子搭建展示班级以及个人的舞台,开展“百家小讲坛”活动,多渠道的展示平台会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让班级的特色得以发展。每个班级在通过一学期的班品研究后,将自己班级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形成班品特色成果。</h3><h3> <font color="#ed2308">6.家校共育创新。</font>家校共育永远是教育共同体当中的重要一环。在继续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各项工作管理的同时,我们要引进沈阳日报家庭教育发展中心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以外力推动家长群体学习内驱力的生长,通过“三五家教法” 搭建家长自主学习成长的平台,开展“家校共同体建设研究”,不断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h3><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四)优化培训—让培训为教师素养的发展助力</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 1. 以班主任德育原创论坛为契机,积极开展班主任培训。</font></h3><h3> 利用周三集会时间开展原创论坛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德育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根据班主任的实际需要而定,加强教师师德发展、同时重点在班级管理、家校建设、学生教育、教育合力等方面的辅导。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3月份,我们会开展第一次原创论坛活动,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的落实”,也希望我们广大老师积极参与,把自己优秀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分享给我们。</h3><h3> <font color="#ed2308"> 2.以社团教师特长培训为基础,提升社团教师综合能力。</font></h3><h3> 本学期,德育处会与师训处合作,邀请校外或者校内专业素养突出的教师对社团教师进行培训。也结成师徒对子,让专业素养突出的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和影响更多的老师。通过这些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社团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h3><h3><b><font color="#ed2308">四、工作期许</font></b></h3><h3> 本学期德育工作要实现更稳妥、更有效、更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形态。横下心坚定目标,坚守前行;放缓脚步夯实基础、雕琢细节;静下心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让浸润德育文化特色落地生根,让发展持续延伸,让前行更稳健、更充满力量。让我们在坚守中回归教育的恬静、美好,坚守中寻回那份初心,那份梦想,在坚守中享受教育的意义和尊严。</h3><h3></h3><h3></h3><h3>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德育处</h3><h3> 2019年3月6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