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到延安,一切都是陌生的。刚走出火车站,就被一群招呼“旅游、住宿”的人拦住去路,我逐个谢绝后,走到七里铺大街上,准备去火车站附近的延安汽车南站,买去壶口瀑布的汽车票。忽然感觉有些饥饿,环顾四周,七里铺大街两旁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餐馆,早听说陕北的面食不错,不如去尝尝。</h3> <h3><br></h3><h3> 一家餐馆门前的招牌上写着饸饹面、碗托、洋芋擦擦、油馍馍、钱钱饭、油坨坨、抿节……。看着这些既新奇又诱人的名称,我犹豫了,因为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吃食,好不好吃。“姐,吃点啥?”我寻着声音望去,一下40岁上下的男人,笑容可掬的招呼着我。我忙问到“请问老板,您这招牌上都是面食吗?”老板笑着点点头说“是,里面请”。</h3><h3> 我走进这家面积不大,但很干净的餐馆,走道两边摆放着十几张长方形的桌子,几乎是坐满了食客,我东看看、西瞧瞧,还是没打定主意吃什么,这时,我看见离我不远处的一张桌子前,坐着一个长发女孩,面前摆着一个大长盘,里面有十几个小碗盛着各色的佐料,一个大碗里是一短节一短节的面,另一个大碗是红色的汤。我问老板:“这是什么?”老板用地道的陕北话说:“抿尖”,说着抬手指着墙上的牌子,我抬头看去,牌子上写的是抿节。我问老板写的是抿节,您怎么告诉我是抿尖呢?那个长发女孩用普通话说:“在我们陕北,抿节要加儿化,听起来好像是抿尖,所以抿节儿也可以叫抿尖”。我这才恍然大悟。</h3><h3> 我要了一份抿节,坐在了离后厨很近的桌子旁等候着。隔着窗户能看到里面的制作过程,一口锅上架着一个长方的木制工具,中间有长方形的口,呈凹形,上面有一块金属板,上面有排列整齐密密麻麻的小孔,一个师傅把一个面团放在上面,用手掌挤压,这时,一寸来长、扭曲着的抿节就直接落入锅中的沸水里了。</h3> <h3><br></h3><h3>我好奇的问老板,“那是白面吗?”“不是,三份豌豆面,一份白面和的杂面。”我又问道“架在锅上的是专用工具吗?”“那个叫抿床,是专门做抿节儿用的,抿节儿是陕北的名牌小吃,好消化,可有营养了”,老板不厌其烦的回答着,说着还哼起了陕北民歌“挖的那个杂面抿成抿节,挖的那个白面揪不成楂……。”</h3> <h3>一个托盘十二种佐料,一大碗热气腾腾地抿节,一大碗西红柿汤摆在了我面前,顺着热气一股淡淡的香味飘了过来,里面有土豆丁、豆腐丁、豆角丁,小碗佐料里有芝麻、辣酱、香菜、西红柿酱、醋、葱花、蒜泥、韭黄、油泼辣子等。</h3><h3>看着眼前大小十四碗,我不知道从何下嘴,难免有些尴尬。旁边的一个大姐看出我的心思,主动告诉我,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各种佐料拌着吃,也可以浇上西红柿汤,再加佐料吃汤面。我按照大姐的指点,将汤浇在抿节儿上,逐一的加佐料,慢慢品尝,抿节放到嘴里既软滑又筋道,随着加佐料味道不断的变化着,酸甜苦辣,好似人生五味。</h3> <h3><br></h3><h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各地的美食数不胜数,各有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以吃小米和杂粮为主,聪明的人们用杂粮,做出了各色美食,满足了食客们各异且挑剔的口味,粗粮细作。对于我这个初到延安的人来说,既增长了知识,在饱了口福的同时,也饱了眼福。</h3> <h3><br></h3><h3> 陕北是革命老区,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之地,是革命时期党中央、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直到现在延安的革命遗址多达445处。那高高的宝塔山,静静的延河水,曾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今天站在这里,感受到这片红色的大地之上,除了有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有高亢的信天游;有原汁原味的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之外,延安的小吃也让我回味无穷。一份抿节品出了革命老区人民的朴实、热情、豪放;一份抿也品出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所创造的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h3> <h3>二零一八年六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