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爱心,传递真情,关爱残疾儿童,梁原学区横渠小学志愿者服务队在行动

流年 乱了沉浮

<h3>  梁原,灵台县最西边的一个乡,地理位置偏僻。马家沟村,更偏僻,在梁原西北部的半山腰上。残疾儿童马新月的家,就在马家沟村东边不远的李家沟社。梁原学区控辍保学、学雷锋,送温暖的事今天就从这里说起……</h3> <h3>  马新月,马家沟村留守儿童,小儿麻痹一级残疾,常年卧床,不能站立,不能正常行走,不能正常入学。父母在外打工,生活由年迈的外祖父,外祖母照顾。与同龄孩子相比,她的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差距。看着小月月一天天长大,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了父母压在心上的一块石头……</h3> <h3>  2019年2月16日,在县局安排的“大走访,大劝学”活动中,学区主要负责人亲自上门动员其入校就读,鉴于该生特殊情况,学区主要负责人现场召开办公会,安排横渠小学和马家沟初小为该生赠送了学习用品,并按时送去营养餐,定期送教上门,解决了马新月的入学问题!</h3> <h3>  学区负责人现场召开办公会</h3> <h3> 随着送教上门这一措施的落实,小新月能识文断字了,家里人紧皱的眉头终于展开了。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的问题又来了。由于行动不便,长期一个人在家待着,孤独、不合群、性格内向,学习之余,常常一个人对着墙壁发呆,从孩子落寞的目光可以看出她心灵的寂寞和精神世界的孤独。在一次工作检查中,学区主要负责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与帮扶学校和帮扶教师进行了沟通,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不光要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要让她融入社会。下一步的帮扶工作该怎么做?大家都清楚,作为教育人,除了教给孩子知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h3> <h3>  心动不如行动,在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梁原学区安排部署横渠小学成立了“残疾儿童马新月志愿者服务队”,在学区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从横渠小学出发,奔赴5公里之外的马家沟村马新月家中开展帮扶活动!</h3> <h3>  队旗迎风招展,16名志愿者踏着春风,一路高歌,成为乡村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对面就是秦王山,秦王李世民在泾州大战薛举前曾在此屯兵养马,山因此而名。听着孩子们手中高举的队旗猎猎作响,看着对面的秦王山上白云悠悠,想想我们将要帮扶的学生充满渴望的眼神,一股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油然而生。</h3> <h3> 终于到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带着梦想,带着希望涌进了这座大山深处的农家小院。</h3> <h3>  师生一起动手,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h3> <h3>  学区主要负责人给马新月赠送了书本,马家沟初小送来了本周营养餐,横渠小学的志愿者们带来了水彩笔、卷笔刀、文具盒等学习用品。</h3> <h3>  学区主要负责人检查马新月同学的作业和近一个月学校帮扶措施的落实和帮扶效果。</h3> <h3>  为马新月的作业本书写封面。经过20多天的送教上门,马新月不仅学会了书写自己的姓名和简单的常用字,还能快速认读所有的拼音字母,看到孩子的进步,外祖母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h3> <h3>  志愿者王小娥老师向马新月同学讲解雷锋事迹,教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讲了《男孩和小乌龟的故事》,从刚开始的轻微抵触到后来的放声歌唱和与同学们的亲切互动,小新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h3> <h3>  帮扶志愿者任婉君老师上美术课,并向马新月同学讲解了所画图画的含义,耐心的讲,手把手的教。</h3> <h3>  加油,我们一起努力!</h3> <h3>  小新月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感恩的心》,虽然画面有点凌乱,但掩饰不住她心中的那份满足和兴奋!</h3> <h3>  学区主要负责人与家长一起座谈,就家庭教育和学校下一步的帮扶工作进行了培训和指导,要求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要求学校对马新月的志愿者帮扶服务,要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作为一种精神,传承下去。学区主要负责人对帮扶工作的要求得到了家长及现场闻讯而来的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扬。</h3> <h3>  院子里春意融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此刻,所有人的眼里,满满的全是爱。不知不觉,已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师生们一起合影留念,孩子们想把这张照片带回学校,把马新月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孩子们,让爱心一个接一个的传递下去。近年来,在梁原学区的正确领导、统筹安排和大力支持下,梁原乡的温家沟村、东门村南沟社等大山深处,相同的故事正在演绎着、传播者......一个又一个家庭困难孩子,一个又一个残疾儿童圆了自己的读书梦。一名又一名老师,一日又一日,不辞辛苦,不惧严寒,脚踏这方热土,把党的教育惠民政策送进了千家万户,把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撒遍了梁原的沟沟峁峁。如今,这些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正在迎着春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棵棵参天大树定会拔地而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