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回望沧桑</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湘北徒步走读记 </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start;">石</span><span style="text-align: start;"> </span><span style="text-align: start;">峰</span><span style="text-align: start;"> </span><span style="text-align: start;">文/图</span></h3> <h3> 徒步走读历史,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h3><h3></h3> <h3> 今年春节刚过,与左力、志军、刘芳、庄晓晴等友,分别从京沪深宁等市,如约汇合于湖南益阳。</h3> <h3> 用一周时间徒步走读湘北的“长沙会战”、“平江起义”等历史遗迹,途经益阳、湘阴、汨罗、平江等市县,全程约160公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1.橘子洲揽胜</font></h3> <h3> 2月13日一早,从深圳乘高铁,3小时后抵达长沙,转地铁直奔“橘子洲”。</h3> <h3> 阴雨连绵,时而迷蒙,时而滂沱。浩荡北涌的湘江江面,银珠飞溅,游艇漂曳,沙鸥翔集。青年时的毛泽东常与同学挚友在此搏浪击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h3> <h3> 橘子洲宛如一艘航行于湘江的巨轮逆流而上,破浪前行,阅尽人间桑桑巨变。高大的毛泽东青年半身雕像如巍峨的泰山耸立于“船艏”。</h3> <h3> 西望岳麓山,雾纱掩映,层峦叠翠,尽展人间春色;</h3> <h3>东瞰长沙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遍览都市繁华;</h3><h3></h3> <h3> 岛上成片的梅园竹林,繁花似锦,青翠欲滴,傲霜斗雪,含笑报春。</h3> <h3> 站在橘子洲头,让人荡气回肠,浮想联翩。任何自私和狭隘,都会显得那么渺小;任何偏激和固执,都会显得那么可笑;任何低俗和污秽,都会无地自容。</h3> <h3> 傍晚,乘火车疾奔益阳市,与诸友再次欢聚,举杯抒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2.“红色恐怖”之痛</font></h3> <h3> 2月14日,从益阳市兰溪镇出发,参观“金家堤支部”纪念馆后,沿308省道,经八字哨入湘阴县,过新泉镇,再沿湘江北上,过临资口湘江大桥,经南阳镇,晚到达湘阴县兴隆村。行程46公里。</h3> <h3> 上午在“金家堤支部”展馆,观看了早期共产党在湖南益阳的活动史料。毛泽东于1925年6月曾在此考察农运,指导党建工作。</h3> <h3> 这里值得重点一提的是中共党史军史上一个重大的悲剧人物——夏曦。其1901年生于本地,16岁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窗,虽比毛泽东小8岁,却年少志大,名满三湘,聆听过列宁的教诲,在中共早期党建和工农学运中功勋卓著。<br></h3><h3> 但后来由于执行王明错误路线,加上国民党特务的策动,在红二军团和湘鄂西苏区大搞“肃反”运动,残酷杀害了大批红军将士,其中段德昌、柳直荀等师级以上干部就多达11人惨死其手,使红军受到自残式重创。后转战贵州毕节时夏曦被淹死于湍急的河流中,年仅35岁。</h3><h3> 对此心情十分沉重。一个错误的路线和决策可以葬送无数流血牺牲换来的成果和无辜的生命,这是惨痛的历史教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3.寒雨连江破纪录</font></h3> <h3> 沿途不时出现嫁娶婚庆的热闹场景和车队,忽然想起今天是情人节。</h3> <h3> 此刻,只有脚上的防雨鞋套,传感着家亲的温暖,因为这是临行时夫人特意准备的。无奈,坑洼不平的沙石路面,很快把鞋套磨穿了,加之雨下个不停,路面积水泥沙浸透了鞋袜。随着泥泞路途的延伸,渐渐举步维艰,恨不得扔掉身上的行囊,轻装前行。转念又想,战争年代的先辈,又何尝不是负重疾行,为抢占生命制高点,日行百里不在话下。于是自我挑战的激情油然而生。</h3> <h3> 忽然走到了一个满地金桔,却没有路的地方。只得爬上堤坝,顺湘江北上……</h3> <h3> 沿江堤坝冷风刺骨,夜幕降临,只有远处的渔火明灭可见。</h3> <h3> 穿过临资口大桥,已徒步38公里,此时双腿沉重疲惫不堪。距离湘阴县还有20多公里。左力问: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下桥搭车进湘阴城,改日回到此点接着行走;二是继续行走约8公里,到达预定地点……为了挑战自我,打破上次在陕北日行42公里的记录,我和志军异口同声:继续行进!</h3> <h3> 行至湘阴县308省道兴隆村段“好又多”小超市处,行程46公里。成功打破记录!<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4.无分国共民族魂</font></h3> <h3> 2月15日,全天在湘阴县及附近参观。</h3><h3> 湘阴,文化积淀丰厚。晚晴大员左宗棠、郭嵩焘,共和国元勋任弼时,曾在此主政的前国家主席华国锋,均在此留下丰厚的政治文化遗产。共和国第九号烈士陈毅安,更为这片土地平添悲壮的色采。</h3> <h3> 然而,此刻我更想缅怀的是在长沙会战中率一营官兵孤军奋战,与日军殊死搏斗,壮烈殉国的“国军”少校营长曹克人和他的全营官兵。</h3> <h3>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为争夺湘阴作为兵员物资中转港,1941年9月28日1000多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湘阴城发起猛攻。守城“国军”曹克人率全营400多名官兵在城外设两道防线奋勇抵抗5昼夜。10月4日晨,日军趁夜增兵800多人,迂回包抄,同时向曹营阵地后方空降伞兵,形成三面夹攻态势,使孤军奋战的国军官兵腹背受敌。曹克人操起一枝步枪,大声喊道:"弟兄们,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上刺刀!"随即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白刃战,最终因寡不敌众,除曹克人和17名士兵弹尽受伤被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日军将被俘的中国官兵绑住,分别用鞭打、刀剐处死。被缚在树上的曹克人怒骂:"你们这些没有人性的东西……"日军用刀割下曹克人的舌头和鼻子,挖去双眼,斩断两手,用刺刀剖开胸膛,将其躯体钉在墙上......</h3><h3> 后来曹克人家乡的亲人提出要将遗骨移回老家桂阳安葬,湘阴的父老说什么也不同意:"曹营长是为保卫湘阴而死。一定要葬在湘阴,和我们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世代凭吊。"湘阴县各界集资修建了烈士纪念塔。198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曹克人及全营“国军”官兵为革命烈士。在此我由衷感慨:青山处处埋忠骨,无分国共民族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5.人间正道是沧桑</font></h3> <h3> 下午,我们匆匆游览了左宗棠文化园后,又赶往30多公里外的长沙县开慧乡,参观杨开慧故居“板仓屋场”和事迹展览。</h3> <h3> 故居依山傍水,前有荷塘小溪,后有松竹环抱,环境十分清幽。这座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古宅,从风水学的角度,堪称风水宝地。房屋格局凸显家境殷实,又朴实无华;书香浓郁,且家风慈俭。这座大宅绝非等闲之家所能拥有。</h3> <h3> 从这座大宅里走出一位教育家(杨昌济)不足为奇,可为何又出了四位烈士(杨开慧、杨开明、杨展、毛岸英)呢?他们为何如此“不安分”?我想一探究竟。</h3> <h3> 最终发现,他们是一群完全不把自身安乐放在心里的“疯子”。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匪夷所思”的目标和信仰,那就是为了大多数人类的幸福,打破不公平的分配制度,推翻……按照鸠山先生的话说,他们都属于应受“天诛地灭”的人!</h3> <h3> 1982年和1990年,先后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分别在不同墙缝里发现杨开慧藏匿的书信文稿手迹5千多字。其中1929年写的《从6岁到28岁自述》一文中,回忆了她与毛泽东相爱的经过,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事。另一篇《追记》描述了她对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深切的思念。</h3> <h3>吾观其字,字如其人;大家风范,修养极深;外秀内刚,贞烈摄魂;毛公之外,孰配此君?</h3> <h3> 从这些史料可见,她是一个忠贞爱情的文弱女子。可国民党为何对她大开杀戒?就是因为她是“毛匪”的妻子,就是因为她没有和“毛匪”划清界限?真不知该如何理解这种民国之“清明”?抓不住“毛匪”竟拿女人开刀,用孩子作诱饵,何等穷凶极恶!这种黑暗和恐怖,注定了“找死”的节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6.前方一定有绿洲</font></h3> <h3> 2月16日,上港集团的庄晓晴小妹昨晚自沪赶来加入今天的徒步;刘芳由于体力不支放弃徒步,搭车到下一个宿营地做好住宿保障工作。我们从兴隆村“好又多”出发,沿鹤龙湖向东,过湘江大桥,新世纪大道,沿308省道一路向东北,经杨梅铺、栗桥村,傍晚抵达汨罗市,行程41公里。</h3> <h3> 由于体力还没完全恢复,加之腹泻,行进中双腿僵沉,步履维艰,索性借着身体向前的惯性,被动地拖动脚步。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儿,连进食补水都困难。边走边从行囊中掏出零食补充能量。不料一颗花生掉在地上,犹豫了一下没敢去捡,唯恐蹲下站不起来。即使站起来,所耗的能量恐怕要超过那颗花生所补充的能量,划不来……</h3> <h3> 志军的脚已经打了水泡,一直领先的他也不得不放慢了脚步。上海姑娘小庄,身形矫健,步履轻灵,丝毫不逊于爷们儿,负重走到30公里时也不见疲态。</h3><h3><br></h3> <h3> 左力,著名长征学者,我们徒步走读历史的领头羊。他的日记和他随身携带的计程设备,精确记载了每日行程。自2017年3月从延安出发开启第二次“长征”至今已徒步八千多公里。</h3> <h3> 他每次启程前都做足功课,对行走线路,沿途历史掌故作了详尽了解。</h3> <h3> 每遇到邮电所,他都要进去盖个邮戳,以标记到达的时间和地点。</h3> <h3> 他的步履始终不急不慢,保持匀速,像一头行走在沙漠里的骆驼,有极强的韧性和执着的定力,即使漫天风沙或雨雪,也义无反顾,总相信前方一定有绿洲和阳光!</h3> <h3> 当晚抵达汨罗,大伙为刘芳做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派对。这是她第2次“生”在途中,上次是去年今日在山东临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7.三大历史谜团</font></h3> <h3> 一路上,左力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分享他的故事和快乐,时而抛出疑问与大家探讨。</h3> <h3> “走读这段历史,我有三个谜团总也想不明白。”左力说:</h3> <h3> 一是国民政府是在日本人发动了侵华战争的十年之后才迟迟对日宣战,而且是在1941年12月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之后才宣战的。为什么?</h3> <h3> 二是日军将领冈村宁次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在抗战结束后,蒋介石竟然把他收为自己的贴身军事顾问,在举国舆论的巨大压力下,1949年国民政府竟公然宣布对其无罪释放,安然回国。为什么?<br></h3> <h3> 三是在开罗会议上,研究战后对日本国处理的问题时,罗斯福问蒋介石:是否可以从根本上结束日本的天皇制度,因为这是日本军国战乱之根。蒋介石的回答让罗斯福大感意外。蒋认为处理几个军事头目即可,而天皇问题就留给日本人自己去解决吧……就这样轻而松之的把裁决权拱手送给了日本人,使得日本至今在意识形态上从不认识那场战争的侵略本性和应负的责任。为什么?<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8.江山如画望晴空</font></h3> <h3> 2月17日:接下来两天的行程是从汨罗沿江东进,经浯口镇,赶赴平江县,全程70多公里。浯口镇处在行程的中段,正适合住宿歇脚。</h3> <h3> 沿江景色怡人,高铁横空穿越,水电站瀑流轰鸣。虽道路崎岖泥泞,风雨交加,依然乐在其中。</h3> <h3> 到达浯口镇时天色已晚,春节的气氛还未散尽,灯笼霓虹交相辉映。我们走进一家餐馆,卸下行囊,双脚已在冰冷的泥水里浸泡了一天,赶快脱下鞋袜。店老板热情的给我们的餐台下面设一电火炉。我们争相把脚伸了上去,从没有过的温暖舒适感传遍了全身,尽管脚上蒸腾的气味有些刺鼻,也在所不顾。这一天行程38公里。</h3> <h3> 歇息一宿,第二天(2月18日)继续沿汨罗江和平伍公路向东,经张市村,跨杨梅江大桥,穿将军山、石鼓洞隧道,直抵平江。一路山清水秀,风光怡人。行程33公里。</h3> <h3> 到达平江,是此次徒步的终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后的成就感,自不必说。这一路虽雾雨蒙蒙,心中却充满“江山如画里,山晚望晴空”的怡情快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9.赫赫猛虎出平江</font></h3> <h3> 2月19日,先后参观了平江起义指挥部旧址、平江起义纪念馆、彭德怀元帅生平展。</h3> <h3> 还参观毛简青烈士故居,拜谒烈士后代,分享感人故事。</h3> <h3> 平江起义是由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国民革命军湖南独立第五师一团和三团三营)内策动的起义。这支队伍原本是国民党派往平江镇压“三月扑城”农民暴动的,可不成想却“阵前倒戈”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这是继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之后的又一著名起义,成为共产党早期建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h3> <h3> 这支起义队伍后来的光辉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红三军——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红一军团第4师——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第6团——山东军区第1师第1团——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1师第1团——解放军(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334团。</h3> <h3> 这支部队在历次战争中屡建奇功,共参加战斗4000余次,先后歼敌117000余名。该团走出了1位元帅、183位将军和1000多名战斗英雄。是军史上战功赫赫的“十大猛虎团”之一。这是我军忠诚和血性的传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10.九泉之下有灵否</font></h3> <h3> 随战争硝烟的远去,沉浸在小康生活的人们,普遍乐于享受安逸,而不屑于涉艰历险回探历史。在返回深圳的高铁上,邻座一位女青年向我借充电器。听说她来自湖南常德,便询问“常德会战”的故事,结果得到一句淡然的回答:“那是很久远的事,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想,那些为后人幸福抗击侵略流血牺牲的先烈,若泉下有灵,定欲哭无泪。</h3> <h3> 值得欣慰的是,有这么一群又一群人,自发主动,激情满怀,身背行囊,风雨无阻,沿着先烈赴汤蹈火的足迹,默默追寻。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敬佩的赞许,也有人疑惑不解,间或冷嘲热讽。然而他们却义无反顾,执着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