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巾帼建功展风姿,献身教育谱新曲”。在东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个工作岗位上,随处闪现着女性的倩影,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热情、细致,践行着“为学生明天着想对孩子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创造着业绩,演绎着现代女性的职业风采,在搞好教育教学,服务残疾儿童,发展特教事业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东港区特殊教育学校是市级巾帼文明岗单位,全校25名教职工,其中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可以说,女职工构成了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她们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带头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大无畏精神,以中国妇女执着、仁爱、细腻的美好形象,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中,取得优异成绩。</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注重学习,永不服输是她们的精神
</b></h3><h3> 2017年9月,市特殊教育布局调整,学校转型,她们开始加强学习,恶补专业知识,向书本学,到网上学,利用一切机会学。积极服从学校安排,到长沙、上海、南京等地培训学习,到淄博、莒县等特殊教育学校进行顶岗跟班学习,学习归来再对其余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等学习交流活动,慢慢地她们又找回了自信,成为新教育对象下的行家里手。</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她们一贯的品德
</b></h3><h3> “老师,我就希望能听孩子叫我一声妈妈,谢谢你们完成我的心愿。”雯雯的妈妈眼含热泪的握着老师的手说。
</h3><h3> “老师!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按你们说的那样做,我们浩浩终于不流口水了。”浩浩奶奶拉着老师的手一送再送,就是不舍得放他们走,浩浩和老师依依不舍……</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孩子你不会喝水,老师喂你喝;孩子你不会梳头,老师给你梳;孩子你哭你闹,老师来抱抱你;孩子老师陪伴你开心的玩闹。</h3>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这些都是送教上门服务过程中的一个个极为常见的场景,为让每个特殊儿童都能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她们顶严寒冒酷暑、风餐露宿克服种种困难,足迹踏遍了东港区所有重度残疾孩子的家庭,共组织了80余组送教小组200余人次教师对80余名重度、多重残疾儿童开展了10余轮的送教上门服务。这一活动受到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 </h3><h3> 她们辛勤的付出家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您辛苦了”,“老师下次什么时候来,孩子想你”,“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一小包花生米带上,路上吃”这是送教后新韵奶奶的嘱咐,看到每次老师来了就忙着给孩子上课,有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新韵奶奶过意不去,执意让老师带上。<br></h3> <h3><br></h3><h3> 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没有一个人叫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工作细致认真”是这个团队的一贯作风。刘老师和惠老师还有几个月就将退休,但每次送教从没落下,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为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她们会无怨无悔义不容辞地坚持下去。</h3> <h3></h3><h3></h3><h3></h3><h3></h3><h3><b> 坚持不懈,用爱创造奇迹是她们不变的追求</b>
</h3><h3> 学校克服校舍困难实际,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同时,不等不靠,自我加压,积极为招生创造条件,于2018年11月5日顺利开学,13名孩子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圆了上学梦。</h3><h3></h3><h3></h3><h3></h3><h3></h3> <h3> 这13名学生中,有自闭症孩子、有唐氏综合征孩子、有脑瘫学生,还有多重残疾孩子。学生障碍程度均为中度及以下,他们有的长相奇特、行为怪异,有的连正常走路都是奢望,有的没有任何语言,完全不听从你的任何指令,不理会你的存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谈,难度可想而知。</h3> <h3> 孙月英,一个有着20多年盲聋教育经验的女教师;潘晓辉,一个刚刚踏入特教门的女教师。在困难面前她们没有退缩,主动请缨迎难而上担任班主任。<br></h3><h3> 虽然孩子们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弱,情绪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脾气固执,学习动机不足等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的闪光点,独一无二!在老师眼里他们都是一个个宝贝。她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适合这群孩子的教育方法,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进步。</h3> <h3> 生活语文课上,孙老师像妈妈一样与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做游戏。“人”“大”……一字一字孙老师做了无数的生字卡片,一个音节带着孩子们朗读。每天的黑板上更新着日期天气,孙老师带着孩子们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数着过着。孩子们在时间流逝中慢慢进步。</h3> <h3> 鑫鑫每天到学校都要和孙老师拥抱问好,从刚开始的发音模糊,到现在每天和孙老师说“老师好,我爱你”。这是孩子对他的“妈妈”老师最真挚的感情!</h3><h3> “自己的孩子也照顾不了这么仔细”晓丽的妈妈说,言语之中尽是钦佩。</h3><h3><br></h3><h3></h3> <h3> 生活适应课上,潘老师总能设计一些精彩的场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雪天在雪地中扫雪堆雪人,认识大自然神奇的产物“雪”,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h3><h3> 洗手、洗脸、上厕所,潘老师一遍一遍带着孩子们学习。“老师,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了,太不容易了”,“老师,孩子自己走路越来越顺利了”, “老师,太谢谢你们了”……</h3><h3>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这些孩子来说掌握起来却非易事,一遍,一遍,不计其数遍训练,其中辛苦,不是亲眼看到很难体会。</h3> <h3> 有的孩子闹情绪了,有的孩子尿裤子了,有的孩子病了,有的孩子流口水了、流鼻涕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她们去处理,她们干的那么认真、仔细,毫无怨言。她们的行动感动了家长。</h3> <h3> 俗话说“师者父母心”,班主任老师既是妈妈,又是老师。在孙老师和潘老师的身上体现了所有教师的美好情感和优良风范,她们以耐心、热情、善良和敬业,诠释着特教教师的精神风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