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物见证:中华文明历史的厚重和传承!

月藏

<h3>收集编辑:刘永生</h3><h3>整理发布:天涯yletpkki</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点图片看大图欣赏细节,感受中华文明的震撼!</font></h1> <h3>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玉器</h3> <h3>中国写实人像艺术五千多年前就有了:</h3> <h3>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工具、车马器等八类。</h3><h3>  下面是部分的食器、酒器、水器(礼器):</h3><h3>  </h3> <h3>每一种类型又有无数形态,比如青铜觥,下图是部分青铜觥觥盖的头部图案(绝不相同重复):</h3> <h3>青铜器的图案类型很多,下面是部分以猫头鹰为主题的(内有两件玉器)</h3> <h3>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很多,下图是一些有实物为证的。很多都失传了,比如秦始皇之前的《史籀篇》。</h3> <h3>周代以前的酒杯,大部分为青铜器,右下角有六个为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品。</h3><h3>  这么丰富多彩的酒杯酒具表明,古代中国酒业发达(最早的含酒精遗存在贾湖遗址发现,8000年前),这充分表明古人粮食生产的发达。这也是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h3><h3>  所有这些,古埃及、其它古文明有吗?</h3> <h3>久远的酒文化,少不了精密度高的青铜容器</h3> <h3>三千年前的中国青铜器上,保留了当时甚至更早之前的古代民居的样式信息,而这些样式,甚至现在的影响还在。这就是文物,真正文物的魅力。</h3> <h3>汉代陶楼</h3> <h3>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丰富的物质条件是文明产生发展的基础条件。</h3><h3>  下面是古代丝织物文物的资料图,还有装载食物的容器青铜簋的部分图片(在广东一些地方,九大簋至今还是顶级宴席的代称)。它们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丰富的资源条件以及文化发达的程度,也显示了古代先民的智慧。</h3> <h3>物质的丰富使到饮食文化十分繁荣,这是中国烹饪技术中热加工的部分手法。其他有那个文明能与之比?</h3> <h3>中国汉字自商代甲骨文开始初步成熟,发展至春秋时期(期间大概一千多年),开始出现了装饰性很强的变体美术字、鸟篆文,那写法几乎是诚心让人看不懂的做派。这是文字写法玩到了极致做法,那是文字成熟的自然结果。这是真文字。</h3> <h3>古代中国调兵的凭证---虎符。</h3><h3>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君王)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h3><h3>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但实物所见,隋代仍有虎符,为立虎)。以实物所见,东周秦汉时期为卧虎,南北朝至隋,为立虎。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h3><h3></h3><h3>  还有节。</h3><h3>  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目前所见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韩将庶"铜虎节和错金"杜"铜虎符;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马状的"骑传"铜马节;有的用以供给食宿,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等。</h3> <h3>中国古代的马车,除了有众多的车马坑遗址,有最精美的两辆秦青铜马车整车出土,还有众多的青铜马车构件、饰件出土流传于世,还有一整套的关于马车各部位的古代专用名词。还有专门调动马车的令符---出土于南越王墓的错金铜虎节。</h3> <h3>古代文字只能手写不能印刷,因此面貌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为后人留下丰富的艺术宝库。</h3><h3>  看看中国的竹简,秦以前各不相同,即使是统一之后的秦简还是千姿百态,就算是同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前后也是不尽相同,充满变化。</h3> <h3>龙文化从兴隆洼玉玦算起,到今天,延续了八千多年。</h3><h3>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如果从湖南高庙文化算起,到今天已经延续7400多年了:</h3><h3>  其他地方有这样的长久延续吗?</h3> <h3>从商代甲骨文开时,汉字一直在演变,历经钟鼎文隶书楷书等阶段,期间还有行书草书,唐代以前,都是手写,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宋代以后开始流行,形成了印刷体--宋体。</h3><h3>  每一个时期每一种书体都有千万种作品,千姿百态,竞相争妍。</h3><h3>  同样经历了几千年的古埃及文字,却很难得的千载不变,纹丝不动。</h3> <h3>刻录有日食月食记录的殷商甲骨:</h3> <h3>这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一些席镇。</h3> <h3>战国秦汉的一些量器(左下角分别是战国衡器和汉代尺子)。</h3><h3>  还有衡器,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h3><h3>  </h3> <h3>这是古代的贵族用的铜灯。基本上都是制作精良设计巧妙。在古代没有电的漫漫长夜,这灯就是人们的光明之源。</h3><h3><br></h3> <h3>从新时期到秦汉时期的部分出土工具文物,材料涵盖石头、木头,骨头,青铜,铁器。</h3> <h3>中国青铜文化举世无双,在青铜器风光的备有,有制作青铜器所必须的模与范的默默付出。</h3><h3>  这是出土的古代青铜器的模范:</h3><h3>  </h3> <h3>古代货币。</h3><h3>  最初交换的时候一般是以物易物,再后来是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成为最受欢迎的,然后都用它,这样,这种东西往往就成为事实的货币了,人最需要的,一是吃二是穿,所以,谷物纺织品都曾是货币,再后来是金属货币、铸币,这是文献历史中使用最长的货币,纸币的出现最晚。</h3><h3>  看看古代货币的历史印记:</h3><h3>  丝织物。帑,币,都有个巾字旁;东周时期一种青铜铸币叫做空首布,像个铲子,估计最初布也是货币。</h3><h3>  有些造型像铲子(空首布),像刀(齐刀形币),估计早年这些必须的生产用具也曾是通用过一段时间的。</h3><h3>  贝壳。汉字中有贝字旁的字一般与财富有关。贡 财 贩 货 贫 贪 购 贮 质 账 责 贵 费 贷 贺 贱 贻 贸 贾 贿 赁 赂 赃 贼 资 赊 赈 赐 赌 赋 赔 赏 赎 赚 赠···</h3> <h3>在甲骨文中有一个字跟独木梯是很像的,不过释读为“阜”字。</h3><h3>  左下箭头指处:</h3> <h3>古代中国王权的象征,钺。</h3><h3>  古时斧钺并称,但大小有别,大者为钺,小者为斧。</h3><h3>  这是部分出土青铜钺,时间从夏代至战国,最下一行是玉钺。钺与王权的关系,可以从王字的渊源看出来,王字最初就是斧钺的象形字。</h3> <h3>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灞桥纸。这是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是西汉武帝时制造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h3><h3></h3><h3>  1957年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丁一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几层古纸。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h3> <h3>这是新石器时期的各式陶鼎,是用来加热食物的,由此产生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h3> <h3>青铜 衡器 秦铜权</h3> <h3>砖头 秦 小篆 十二字砖</h3> <h3>丝帛 西汉 马王堆帛书</h3> <h3>悬崖 东汉吴房长张汜请雨摩崖石刻</h3> <h3>黄金 唐 武则天金简</h3> <h3>纸 唐钞本 春秋经传集解卷二</h3> <h3>泥 汉代封泥</h3> <h3>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梁带村春秋早期芮国国君墓出土的部分玉器</h3><h3>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诸侯国就有如此多的东西陪葬。</h3> <h3>龙山鷹紋圭中的鹰</h3> <h3>二里头夏代遗址出土镶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 3000年前</h3> <h3>中国古代马车上的精美黄金白银镶嵌件。</h3> <h3>看看中国古代的黄金白银是怎样用的?</h3><h3>  错金银青铜器,画龙点睛、恰到好处:</h3> <h3>每个朝代都会有自己特色的生活用品。比如汉代就有一种特色用品--博山炉。</h3><h3></h3><h3>  中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随着熏香习俗的传承流播,熏香文化得到发展,熏香器具也应运而生。至迟到战国时期,一些熏炉的制作已经达到了令今人难以想象的精湛程度。</h3><h3></h3><h3>  两汉时期,社会稳定,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熏炉的风格开始由异彩杂陈的局面逐步趋向统一,有了代表时代风尚的特殊形制——博山炉。</h3><h3></h3><h3>  博山炉的“博山”,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实际上确有此地,其地在蓬莱以西的山东鲁中,淄博市博山区境内,博山区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即在该区东南。自古博山一带(古称颜神镇)是我国古代陶瓷、窑业的重要产地。博山炉之名即寓炉盖似群山之外观,又合产地之名。</h3> <h3>看看古人的环保意识、先进理念:</h3> <h3>礼仪青铜凿</h3><h3>  中国,商代,安阳早期,约公元前1300-1200</h3><h3>  与绿松石镶嵌玉(软玉)叶片青铜</h3> <h3>九连墩战国羽人玉佩</h3> <h3>中国先秦的文物,最不怕的就是近看细看。</h3> <h3>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从最初的族徽符号到简单的一两个字,再到十几个字,发展到后来一百几百字(最长的毛公鼎铭文499字)的长篇,经历了大概一千多年。</h3> <h3>毛公鼎</h3> <h3>远古时代的黑科技:</h3><h3></h3><h3>  大汶口31个古人类头骨被钻洞 5千年前开颅术···</h3><h3><br></h3><h3>在一次公路的扩建中,数百具遗骸破土而出。在地下,他们已沉睡了五千两百年。</h3><h3>  这位中年男子给了我们一次洞悉历史的机会。男子头上这个鹅蛋大小的孔洞,既不是外力打击的创伤,也不是身前疾病诱发,所有的推导最终引向一个惊天的推论--那就是远古部落里的一次开颅手术。</h3><h3>  (1)</h3><h3>  这一天,山东考古所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是当今中国考古学界和医学界的权威,他们到这儿就是为了这颗有洞的古代头骨。头骨是山东考古队抢救发掘一处墓葬群时出土的,属于5200年前原始部落中的成员。</h3><h3></h3><h3>  韩康信,中国考古学界一位极有声望的人类学家。他是头骨的发现者。十天前,他对头骨上的孔洞做出一个惊人的推论,他认为,这位男子在生前接受过脑部开颅手术。</h3><h3></h3><h3>  对于如此大胆的推定,各界权威产生诸多质疑。</h3><h3></h3><h3>  采访:张学海(过去知道有接骨头,接鼻骨的,考古上发现过,但是开颅这种手术,原来也没有出来过,不光我,其他的考古人员也没有想到这么早就出现了开颅手术。)</h3><h3></h3><h3>  身为古人类起源的研究学者,几十年来,韩康信在各地先民遗骸中,陆续发现有洞的头骨,象许多人一样,韩康信首先从野蛮来解释这些神秘空洞的原因,经过多年的反复求证,他确信,这是一种在活人头上实施的手术。</h3><h3></h3><h3>  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圆洞的边缘。他认为,这圈光滑圆润的骨头是手术后生长愈合的痕迹。</h3><h3></h3><h3>  几个小时过去了,会议恰恰僵持在韩康信提出的核心证据上。</h3><h3></h3><h3>  专家们认为,肉眼的确能看到光滑圆润的骨质,可是,怎么能证明这就是生长后形成的呢?况且,仅仅凭借几十年的经验,就能够推断出事实的真相吗?</h3><h3></h3><h3>  鲍修风要为头骨做CT</h3><h3></h3><h3>  字幕:2001年6月26日 山东齐鲁医院</h3><h3></h3><h3>  鲍修风,被人称为脑科的“第一把刀”,在头骨论证会上,韩康信的推论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震动。</h3><h3></h3><h3>  采访鲍修风:“五千年以前我们老祖宗就能开脑袋,我是干脑外科大夫的,你看不惊讶吗,所以说现在,什么是手术,在活人身上做的才叫手术,你用肉眼看看、摸摸,我看不好定,作为疑点就是这样,我考虑可能是,但是不能定。”</h3><h3></h3><h3>  对于韩康信的结论,鲍修风是将信将疑。凭借他对颅骨的了解,古人要想在人的头上徒手切出一个圆洞,这并不是件难事,可是,要想保证切骨后,人能活下来,就不能出现任何微小的差错,否则,必将致命。</h3><h3></h3><h3>  在那个蛮荒的年代,古人真的能做到吗? 这颗头骨使鲍修风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h3><h3></h3><h3>  鲍修风为头骨检测的事情给韩康信带来不小的震动。如果他真的能够检测出孔洞是手术后的形成的,那专家组所质疑的关键证据就能得到一个有力的证明。</h3><h3></h3><h3>  山东考古所试图寻找物证</h3><h3></h3><h3>  (字幕 山东考古研究所文物整理室)</h3><h3></h3><h3>  为头骨寻找证据的不只是鲍修风一人,山东考古所研究员张振国,与韩康信交往了十几年,在他的印象中,韩康信是一位严谨而有几分保守的学者,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他是不会公之于众的。</h3><h3></h3><h3>  虽然因证据不足,头骨论证会最终没有认同他的推论,可是在张振国看来,还不能判定谁是谁非。</h3><h3></h3><h3>  遗址出土的所有物品目前还在清理当中,凭他对这个遗址文化的了解,也许能够从中找出证据。</h3><h3></h3><h3>  采访:张振国:我们过去一直讲,大汶口文化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文化,那么就是说先进到底在哪儿,通过墓葬反映的,有巨大的贫术差异,有比较精美的陶器,那么就是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反过来想,那么如果是出现早期的开炉术也应该是非常有可能的。</h3><h3></h3><h3>  此时,文物整理室是只剩下张振国一人,他眼前的这些石器是遗址中的随葬物品,五千两百年前,人类还处在石器时代。</h3><h3></h3><h3>  如果头上的孔洞真的是人为做的手术,那么当时手术的工具也只能是石器。</h3><h3></h3><h3>  张振国一遍遍尝试着石器的锋利程度,石器的刀刃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锋利,此时,张振国有些迟疑,如此粗糙的工具怎么能做精密的开颅手术呢?</h3> <h3>早期的青铜直纹卣,看得出最初的卣是竹制的,青铜器仿制了竹器的竖纹:</h3> <h3>成熟期的青铜卣</h3> <h3>古代器物的成长路线图,从陶器到金属器</h3><h3>  商代白陶</h3> <h3>从陶器到金属器,鬲</h3><h3>  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生殖崇拜</h3> <h3>新石器龙山文化 黄玉鹰纹鸮首纹圭</h3> <h3>三千多年前,古代中华先民奈何不了坚硬的大石头,但是他们从容易的入手,操弄泥制模范,做出了精美的青铜器:</h3><h3></h3><h3>  看古代青铜的做工</h3><h3>  青铜方罍</h3> <h3>春秋曾侯乙墓陪葬的部分青铜器,仅编钟一套就重达二点五吨,连装碳的簸箕铲子都是青铜做的,可见当时青铜资源的丰富。这么一个小国却拥有如此之多的战略物资甚至可以把那么多的可以制造顶级武器的物资深埋地下,更证明了当时国力之强。其他的大国呢?更不用说了。</h3><h3></h3><h3>  这些,其他文明能比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