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4年1月4日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前往江西婺源晓起村拍鸟,第二天一早在鸟导的带领下去了太白镇周边乡村,打听到有个渔夫看到一群中华秋沙鸭,但我们来到时那渔夫对我们说:那群鸭子已经被溪河边的村民家结婚时放鞭炮吓跑了,已有个把月不见中华秋沙鸭的踪影。</h3><h3> 渔夫对我们说已有好几批的拍摄鸟类人士都跑空了,我们就在溪边附近一带一边观察寻找中华秋沙鸭一边拍些其他的小鸟,拍到中午时分准备下午再到其他地方去拍鸟。就在回转来的路上,200米远处的溪河边发现几只似乎像中华秋沙鸭,而且正朝着我们的方向游过来,肉眼看不清楚,大家迅速地拿出相机来看看究竟是不是中华秋沙鸭,一看正是中华秋沙鸭,有一公三母四只中华秋沙鸭。由于我们大家都有着兴奋的心情,一直拍摄到下午三点钟中华秋沙鸭飞走了才收工,也不觉得饥饿,在太平镇上吃了饭又继续去寻找鸟群了……</h3> <h3>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h3> <h3>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冬客,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它们与各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h3> <h3> 它们目光敏锐,警惕性高,稍感异情就迅即游向湖岸隐身躲藏起来;夜间露宿在苇丛中或岸边树上,把头转向后方插入翅膀下神情悠然自得。</h3> <h3> 种群现状: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中华秋沙鸭属于比杨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h3> <h3> 生活习性:通常,中华秋沙鸭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动,只在迁徙前才集成大的群体。春季迁徙到长白山后,它们很快就由集群状态分散开,以家族和雌雄配对的方式活动,家族和家族之间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亚成体和没参与繁殖的个体会选择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栖息,而已经成功配对的成体则会选择距离他们的巢位不远的河段活动,它们很少鸣叫。它们的身体具有更好的流线型结构,因此飞行速度要比其他鸭科动物迅速。</h3> <h3> 繁殖方式:中华秋沙鸭在树上营巢,把巢建在粗壮的活体阔叶树的树洞里。中华秋沙鸭的雏鸟在刚刚孵化出来的一两天之内,就要从树洞里跳出来,然后快速进到水中,所以通常中华秋沙鸭选择距离水体较近的树营巢。对于中华秋沙鸭来说,水里要比陆地安全得多。</h3> <h3> 繁殖季节成对,偶尔见有一雄二雌结合,求偶期间亦常出现争雌现象。4月中旬到达繁殖地后,就开始寻找天然树洞做巢。雄鸟常有伪巢。巢多筑在紧靠河边的老杨树的天然树洞中,洞口距地面13米左右。洞内直径27厘米,洞口为20厘米x9厘米。巢内垫以木屑,上面覆盖着绒羽,并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叶。其在溪流中交配。交配前雄鸭围绕雌鸭游动嬉戏,当雌鸭靠近时雄鸭猛扑到雌鸭背上进行交尾。</h3> <h3> 4月初到4月中旬产卵,通常1天产1枚,年产1窝,窝孵数8-14枚。</h3><h3> 孵化期间,雌鸭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它每天外出觅食2-3次,每次外出觅食的时间大约1小时左右。晴天并且气温较高时,成鸭外出觅食的次数多,觅食时间也要长一些。阴天或气温较低时,寻食时间也稍短一些。在雏鸟出巢前的2-3天内,母鸭外出寻食的次数明显减少,并且每次外出寻食的时间也由原来的1个小时左右缩短为每次20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h3> <h3> 2000年8月,江西省弋阳县政府已成立了“弋阳县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弋阳县城景区又一个难得的生态旅游观光点……</h3><h3> 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