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若寄

试谴愚衷

<p>岁月不羁,时节如流。</p><p><br></p><p>此时,距离春节只有一个星期,我独自一人在二六零医院的二楼病理室翻找父亲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p><p><br></p><p>一沓检验报告随意搁置在病理室窗口外的一个纸筐里,检验结果不断在溃疡和癌之间切换,我紧张的手甚至搓不开叠在一起的报告纸。像去猜一枝花瓣的偶数奇数就能立刻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我此时颤颤巍巍的手指和不断加速的心跳在转瞬间就将揭开父亲的生死……</p><p><br></p><p>此生若寄。</p><p>倏忽间,觉得人的一生如浮萍雁旅,聚散匆匆。从青丝红颜到华发早生,再到暮年霜雪,青春华容一路被岁月风蚀,形容枯槁,鹤发鸡皮,直至四大分离,九相殆尽。</p><p><br></p><p>风烛流年,转瞬即逝。人生若干生涯阶段,一个个在那里静静等你去掀开尘劫宿缘的命题,都是必答题,答案仿若在聚散离合间,答案似乎又在兰因絮果间。</p> <p>父亲四十年代生人,落于富庶人家,田地一眼看不到边。爷爷名叫李富匾,太爷李魁生。在那个时代,成分被定为地主,被罚清扫村落街道,接受批斗,受尽百般折磨,后不堪屈辱,自缢于县城法院,死后家人不敢领回尸首。我父亲命运多戕的一生拉开序幕。</p><p><br></p><p>父亲十七岁,寒冬腊月里浸泡在岗南水库里做苦力,在工地上练就了生存机巧,关于如何在一堆人中吃饱饭的秘密讲了一辈子。</p><p><br></p><p>当时河北的运动汹涌澎湃,成分高的人群受苦很重,内蒙较为平静。父亲后托了石家庄的姑姑给开了介绍信上了火车,与家中一个叔叔一起逃到了包头。在茫茫的陌生他乡,父亲住过草垛窝,下过煤矿,吃过猪食,后在黄河套边的邓家营子安身立命,父亲在包头耐火厂当上了火车司机。</p><p><br></p><p>蹉跎岁月的风云后来没再波及到父亲,但他一直活在叶落长安般的岁月里,在伤痕文学的文字里父亲艰难过活。北方隆冬萧瑟,但这里的寒山瘦水却给了父亲家的温暖,让一叶苦海中泅渡的小舟暂避了风雨倾覆。</p><p><br></p><p>父亲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英俊帅气,玉树临风,在那个年代是很容易引起人的关注。母亲当年也是花容月貌,几十年后老家村中乡人还能忆起母亲少有的几次回村,惊艳露面,后辈外甥也常常谈起最美妗子的初见。这样一对金童玉女相遇在风雨激荡的时代,因为时代和疾病的问题,没能过上该有的幸福美满生活,对酌流年里,不是浊酒入心的闲逸,而是苦酒钻心的痛。在浮萍离水的日子里,没能惊艳于时光,温柔于岁月,回首一生,却是晓风残月、千山暮雪。</p> <p>母亲常常站在包头的青山上,郁郁寡欢,絮语连连,头脑不再清晰。母亲成了丢失记忆的天使,她的躯体陪伴我们成长,记忆已经溯洄她美丽的国度。父亲四野八荒的苦寻,如水月夜时常低眉凝愁,一副弱肩挑起全家五口人的苦难日子。</p><p><br></p><p>全家执手苦度于包头这片土地上,哥哥上了初中,姐姐上了小学,我出生了。我们住的房子一排一排,红瓦三角屋顶,门口一只红冠大公鸡天天追我啄我。紧挨屋旁是一排大炮库房,时常拉出来检修晾晒。姐姐牵着我的手去买三角焙、钢丝面,母亲在炕连灶上为我们做莜面和土豆干菜,钢丝面一回来,开始上笼屉蒸。还有跟着姐姐去瓷厂垃圾堆里捡拾残损的盘碗水杯。还有风很大,吹得窗棂隆隆响。还有妈妈站在青山上,风乱了她的发……</p><p><br></p><p>天光微熹,惠风和畅,政策形势终于好了。</p><p><br></p><p>父亲离家几十年,相思迢迢隔重山。叶落归根的思乡之情终于抑制不住。父亲提出了工作调动申请,回河北老家!</p><p><br></p><p>八十年代,我们坐在绿皮火车上,我系着围脖在火车的搪瓷茶缸里吃葱头米饭。隔窗观景,兴奋不已。过北京,我瞪大了眼睛看北京站大厅和这座古城。父亲用一个床单裹着黑白电视机,紧紧抱在怀中,生怕磕碰,那可是我们全家攒了一年的钱、用了一整天时间买的最大家当。包头的松木家具装在货运火车皮里,其余东西都四散于了邻居。</p> <p>我们满口的蒙音,近乡情怯。</p><p><br></p><p>我们暂居于老家土坯青砖的三间祖屋里。院落宽敞,父亲架藤点豆,植木种花,一畦春韭绿,十里油花香,父亲将素白的日子扮靓。木棂纸窗,黄土地面,煤油蜡烛,偶尔来电能用白炽灯,豆黄的灯火下,父亲给我们讲述故事,那一束灯火一直还照亮着儿时灰色岁月。</p><p><br></p><p>后徙居姥娘家,离城更近一些。父亲一边在造纸厂上班,一边收拾院落和种植蘑菇。寄居岁月里,因为有姥娘的无微不至的呵护,虽也受了些舅舅家人的白眼,但总算日子静好安稳。</p><p><br></p><p>我们家很早就吃“商品粮”,父亲是受乡人羡慕的工人身份(时代真是有意思),因此,我们在八十年代末获得了福利分房。工厂领导都选了楼层较高的二三四层,我们开始分得是一楼,后来,父亲托关系调换到了最高的四楼,一间六十平米的房子成了我们后来唯一的家。</p><p><br></p><p>在这里,哥哥参加工作结了婚,姐姐当上了棉纺工人。在这里,我在恐惧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我午夜走过墓地,子夜被雨浇泼,不敢回家。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在1996年我考上大学,才离开了这里。在这里,母亲日渐病重,从沉默开始变得暴戾。岁月逐人,父亲在这里从阳光变得沉默,从身躯挺拔变得背跎腰弯,从疾步如飞变得踉跄蹒跚。</p><p><br></p><p>我们三个子女先后都从这个家离开了,各自奔忙于各自的生活,后来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连哥哥的女儿都有了自己小小的家。父母二人痴守着我们原生的家,以后的日子平淡如水。母亲从暴戾重回安静,只是喃喃絮语不断,父亲从沉默却变得情绪难控。我们三个女子回家越来越少,父母从此把儿女归家的期盼一点点等侯成了奢望。</p> <p>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误。</p><p><br></p><p>父母日渐衰老,从活动自如到现在步履蹒跚,母亲身体日渐衰弱,百病缠身,糖尿病并发症就达十种之多,眼睛近乎失明,吃饭的时候,都是在菜盘里胡乱夹起食物,掉在桌子上的菜,父亲默默夹走放在自己碗里。她终日躺在床上,极少下楼活动,偶尔从床上坐起,安静的看着窗外风物。父亲身体还算硬朗,近耄耋之年,还不曾有白发,这一点让我很欣慰。但他的听力日渐下降,与他交谈总要大声和重复,偶尔还需要母亲帮助“翻译”。2015年父亲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身体似乎大不如前了,饭量小了,走起路来小心起来,但只要和母亲出门,就始终拉着母亲的手。</p><p><br></p><p>父亲变成了母亲的眼睛,母亲成了父亲的耳朵。</p><p><br></p><p>我跟在他们身后,拍下了很多父亲母亲执手而行的照片和视频。</p><p><br></p><p>繁华瘦减,秋水迟暮。看着病体沉珂、秋水苍颜的二老,我不禁潸然泪下。</p><p><br></p><p>这几年,每逢春节我都会把父亲母亲接到石家庄过年。每次快春节前,父亲很早会给我电话说,何时来接他们务必要提前通知,好给孙子孙女准备好吃的。刚来几日他们还很兴奋,但很快就无所事事和小病上身,少了熟悉的邻居,没了三轮车的自由游转。</p><p><br></p><p>父亲不敢为我们做饭,生怕做咸了,每次只是做好准备工作,等我们回来做。他们过惯了春韭秋菘的日子,每次在菜市场尽量去买“豪华”菜,不买白菜萝卜,其实我知道这些饭菜并不合他们口,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现在更喜爱白菜萝卜这些原生家庭的菜品和口味。</p><p>……</p><p>这些过往的回忆虽痛,但有爱同行。</p><p><br></p><p>2019年的春节前我奔忙于二六零医院和省四院,春节后只身又去了北京三零一医院,反复确认检验结果和治疗方案。</p><p><br></p><p>该来的还是来了,该面对的现在已来临。</p><p><br></p><p>过了春节的正月十六,我把姐姐接到了我家,让她照看着母亲,我一个人陪着父亲奔忙于医院间。</p><p><br></p><p>父亲说,得个胃病怎么这么麻烦,我说你岁数大了。</p><p><br></p><p>父亲第一阶段化疗结束,姐姐要走的那天,父亲说,你能多住一天吗?大家在一起,多好啊!</p><p>我背后身,泪止不住地流!</p> <p class="ql-block">此生若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时迷醉,去时萧索。我开始怀想大草原的日子多起来。那时,关山迢递,浮萍漂泊,虽有苦难,但全家人在一起,没有少一个。全家站在黄河套,看着落日熔金,云霞叠浪,我和家人忘川河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水长天,寄思于云水。云横雁字,明春还会再来,羁旅人生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的骊歌已经奏响,但生命的赞歌永不落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4日于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