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文/王槐珂</h1><h1> 阳春三月,徐徐开启。春光明媚,繁花满枝,树穿盛装,好鸟相鸣,适宜踏青,适宜会友。<br> 与旧时同窗南海云鸥,相约于林老师画室。走进画室,只见林老师手执画笔在我看起来已经完工了的南海组图上细心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画与写文章一样也是不断修改臻于完善的过程。<br> 林老师一边指着画作一边说,色彩的变奏如同交响乐,也如交际舞曲是讲究节拍的,这里这个蓝过于突出,那个黄太显眼,要压一压,做画之前要定下色调,色彩讲究比对,更讲究和谐。就如,画一棵植株,不能花是花,叶是叶,而要讲究浑然天成。色彩与构图一样重要……<br> 林老师拿出他的得意之作《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发现色彩的搭配与之前有所不同。最先看到的画面有暖色的绿与枯荷相映。而这一次,绿色全被抹去了,只剩下一片枯寂,仿佛一场生离死别,只剩下寂寥与虚空。林老师说,这样的画面更宽阔,无限延伸,更能包罗万象,表达自然万物的内涵。<br> 有一段时间没来,林老师画室增添了许多新作,南海流观图系列、新面孔的人体、也不乏对生活底层人物的关注,内容与形式不断拓展与尝试,他一直都是努力在做不同的探索。<br> 林老师又指着画布说,你看这一块是用画刀上色的,而不是画笔,为了达到厚重斑驳的效果,要层层叠加,直到整块画板拿起来很重。<br> 墙上有一幅没有开脸的人像。林老师说,面部留白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体部分,也给人无穷的想象。绘画中构图、上色、取舍很重要。然后以屋顶攀爬的绿萝为例,说真实的画面是很杂乱的,你绘画之前一定要寻找这个画面之中哪些是吸引你的东西,就像女人的腰部或乳房,是你最想伸手去摸的部分就要保留下来,然后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br> 大师不仅是有自己的风格,更要不断的颠覆和重建。林老师对中西方绘画历史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梵高的执着与热烈,高更的原始和野性,毕加索的变形和破碎,弗洛伊德的厚重与心理的解剖,给予他不同的营养,仿佛就是他的亲戚,流着相通的血脉,从他们画作中林老师获得了灵感和启迪,这就是木心所说的读书要找到自己的”亲戚”吧,绘画也如此,要向大师学习,取法乎上得其中。<br> 林老师认为画作不一定是为了好看才画,如范冰冰这样的明星他是不画的。他更愿意从普通人当中找到触及心灵的东西,从而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br> 画家就是在别人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在他看起来却十分有趣。林老师近期画的人体系列,丰乳肥臀,是力量型的,有厚重感 。虽神情不一,体态各异,但都是一样的青春洋溢,富有生命的张力,让人想起孕育万物的母性之美。<br> 林老师为广美科班出身,自幼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潜心钻研作画几十年,也曾游历欧洲各地各大美术馆,尤其是自己喜欢的画展,每逢机会必不会错过。他说,绘画就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他除了教学,课余时间都泡在画室,常常作画到三更半夜或通宵达旦。</h1><h1> 林老师关注生活,就是大家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看起来都十分特别和有趣。他的画作多具海南特色和海洋特点,融入热带海岛元素,他的画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寂静的沙滩延绵,海浪拍打着海面,仿佛重复远古号声,如歌如梦。如他的”野菠萝”,他的”海浪”,他的”海螺”,随处可见,像斗士,像炸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性,将海南的文化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心潮澎湃,过目难忘。</h1><h1> 林老师一边为我们倒茶,一边赞赏何家英的人体画妙极了,尤其是对女人眼神的描摹,闪烁着像猫眼一样迷离深邃的光芒,看来摄人心魄。林老师还说自己一旦站在画布前,心中就充满花开。<br> 木心说,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人,艺术让人充满青春活力。记得有一个夜晚,已经是凌晨时分,看到林老师发的一张工作照,左手握住酒瓶,右手拿着画笔正在往画布上的佳人勾画,布景错落有致,人物立体可感如3D电影呈现在眼前。他在揣摩人物的眼神该怎么下笔,样子有些迷醉,神情却十分专注。万籁俱寂,周围的人都已进入梦乡,而他尚如此醉心于创作,此情此景,委实动人。<br> 修艺如修行,漫漫长路,上下求索。南海云鸥说林老师是站在艺术史上作画的人。茶叙之间林老师还对南海云鸥的新画作做了点评,肯定了他的工笔画大有长进,特别是在”写实”上,但在”写意”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并现场指导他怎么样上色才会脱俗,才会迈向高雅,具有深意。<br> 静水深流,厚积薄发,林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总是在平和中追求卓越。他说,画家最忌讳急功近利,他只需要默默的做好自己的画,作品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评价和回馈。<br> 最后,伴随着配乐钢琴曲《寂静之声》,我们朗读诗歌,卞之琳的《断章》、洛夫的《烟之外》、徐志摩的《偶然》……意犹未尽 ,不知不觉月影西斜。<br> 春风沉醉,夜色阑珊,与佳友品茶谈艺读诗,这何尝不是一场美妙的心灵之旅?</h1><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