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现今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引领幼儿教师科学实施工作的明灯,因此,认真贯彻学习《指南》的精神,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其自身工作的迫切需要。</h3><h3><br></h3> <h3>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3月4日上午,我们中班年级组集中在一起,深入开展学习并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吴琴老师组织进行,带领大家回顾《指南》概要与了解制定《指南》背景后,我们采用集中和分组研讨的形式对各领域的核心目标与教育建议进行了深入研析。</h3> <h3>老师们相互交流讨论:</h3><h3>1.讨论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h3><h3>2.讨论表演在前还是游戏在前?</h3><h3>3.讨论角色区材料怎样投放更科学更实用?</h3> <h3>姚彦妃:区域中,材料的运用是变幻无穷的,可以鼓励幼儿自制玩具:教师可提供半成品及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做玩具,给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h3> <h3>吴玫姗:区域活动开展的困惑:</h3><h3> 教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围绕教学主题投放数量充足,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而且这些还要操作性强、具有目的性和适宜性,层次性和丰富性,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h3><h3> </h3><h3> </h3> <h3> 陈林徽: 区域材料投放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但因教师自身能力有限,往往很盲目,无法真正做到追随孩子发展的需求,而有计划地投放和调整区域与材料。</h3><h3><br></h3> <h3>杨穗芳:我们在投放角色区材料时,一定要明确幼儿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要利用自己先前积累的一些经验,进行推测揣摩幼儿的想法,把依据重点放在孩子身上,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准确、科学的选择,根据教学主题与实际情况实行依次投放。</h3> <h3> 吴琴: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与替代:教师可经常鼓励幼儿使用同样一种材料做不同的事情。如冰棒棍,在医院里是体温表、压舌板,在娃娃家里是刀、梳子、勺子,在美工角又是绘画工具,根据特定的环境,发挥材料的效益。又如角色区的小朋友把操作区的珠子当“汤圆”,每种材料在每个幼儿手里都有它不同的用途,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h3> <h3>李金金:讨论角色区材料怎样投放更科学更实用?角色区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儿童审美特点的需要,我觉得在投放角色区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先组织孩子讨论,听取她们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h3> <h3>聂恒:“表演在前还是游戏在前?”有的认为游戏在前,因为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表演能力的提高;有的认为表演在前,理由是幼儿在表演中提升了了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俩者是密不可分的!</h3><h3> </h3> <h3>沈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区域教学中如何去观察孩子,如何适时适度选用适宜的指导方法介入活动,与幼儿互动良好。</h3> <h3>吴清华:教师应合理科学地进行材料的投放:教师投放的材料应不断多样化、生活化。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已经发展成病人和护士、医生和护士、医生和病人家属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该多角度的考虑,以免游戏材料单一而制约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和体验。此外对于易破损的低结构材料,教师应及时检查和更换,并积极补充适宜的新材料以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h3> <h3>杨久红:</h3><h3> 区域材料的困惑:</h3><h3> 对材料的投放时间长短缺乏依据,往往要检查了才想到增添一些新材料,否则就是天天老面孔,孩子觉得越来越没趣.</h3><h3> 进行区域活动时候幼儿多且分散,教师该如何观察和指导呢?</h3><h3> </h3> <h3>主教:解读《指南》艺术领域目标</h3> <h3>配班:解读《指南》艺术领域目标</h3> <h3>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指南》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br> 之后我们还会继续围绕《指南》展开系列学习活动,进一步了解掌握其要求,领悟其精神内涵,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教育理念与行为,扎扎实实地沿着《指南》指引的方向前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