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本质上就是心灵品质的差别。心灵品质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敬业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我们的眼神里有光或者无光。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深处有没有真正的仁爱和巨大的热情。按照“心-道-德-事”四部曲,心灵品质是可以建设的,热情的眼神也是可以培养的!</h3> <h3>元宵节,我赶去老远,见几位很近的朋友,然后在一家很好的酒店,吃一顿很糟的午餐。</h3><h3> </h3><h3>我们点的5个菜,花了2个小时才上齐。在牢骚之余,大家自然忍不住将中国的酒店与欧洲的同行做一比较。结论当然很简单,月亮还是国外的圆。</h3><h3> </h3><h3>东道主是一位企业家,喜欢刨根问底,他一定要追问,国外的月亮到底比我们圆在哪?</h3><h3> </h3><h3>一位朋友说,咱们酒店的硬件宽敞明亮,却缺乏品味,而且建材粗糙,说不定还是豆腐渣工程;至于软件,也就是服务,人家英国都是四十岁以上才做侍者,哪像咱们,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才当服务员。说到这,这位朋友还特意站起来,分别模仿洋人和国人端盘子走路的样子,逗得大家笑个不停。</h3><h3> </h3><h3>东道主继续追问,国外的酒店到底比我们好在哪?</h3> <h3>有人说,国外的服务生都是靠小费生存,有了小费的现场激励,他们做什么都特别卖力。有人说,国外的服务非常标准化,即便是刷盘子的留学生也都做的有模有样,不至于像这家酒店,服务员不少,却显得乱糟糟。</h3><h3> </h3><h3>正说到这,一位服务生走过来倒茶,我们就趁机威胁他:“如果再不上菜,我们就结帐走人!”</h3><h3> </h3><h3>这位服务生轻快地回答:“好的,我帮你们催催。”</h3><h3> </h3><h3>这句话把大家逗乐了。谁都知道,这是一句标准的客套话,把你搪塞过去而已。</h3><h3> </h3><h3>笑后,我问,你们刚才有谁观察过这位服务生的眼神吗?</h3><h3> </h3><h3>大家摇摇头。</h3><h3> </h3><h3>我说,他的眼神中没有殷勤,也没有歉意,甚至没有专注,他只是把水倒进杯中,完成这份公事而已;他的眼神中没有热情,更没有光,因为他不喜欢这份工作,讨厌我们这些嘻嘻哈哈的顾客。</h3><h3> </h3><h3>酒店可以花钱盖大楼、建规章、立纪律;训练服务生的站姿、坐姿;调教他们的语声、笑声。除了手脚麻利,服务生还要学会动脑,能够针对各种情况,拿出聪明的应对方案。</h3><h3> </h3><h3>但是,要创造流连忘返的客户体验,除了用手和用脑,还必须要用心。</h3><h3> </h3><h3>而衡量其用心程度的指标,就是眼神。</h3><h3> </h3><h3>作为顾客,你走进一家酒店的时候,用不着在意服务生的姿态、语言、微笑时露出的几颗牙齿,只需留意他们面对你的眼神,你就能判断这家酒店的服务质量。</h3><h3> </h3><h3>比如,我多次观察促销员的眼神。当你走向他们的地盘时,你看到的是一副期盼的双眼;当你转身到隔壁去的时候,相送的往往是一束冰冷的目光。他在想,难道你去买其他厂家的电器,还要我热烈欢送你啊?在那里,你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忽冷忽热的待遇。</h3><h3> </h3><h3>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香格里拉饭店的服务生。在他们的眼神中,总有那么一份热情与专注,一份因服务而快乐的淡淡的光彩。即便你偶尔穿的寒酸一些,在酒店逗留一会,你也可以相信,在你转身离开的时候,身后仍然是温暖的注视。</h3><h3> </h3><h3>作为酒店主管,或者范围更广一些,作为服务企业的经营者,你也有类似的感受吧。</h3> <h3>一句话,眼神就是竞争力。</h3><h3> </h3><h3>有的顾客拒绝再次光顾,他们给出的理由可能五花八门,但我确信,他们一定是在与你员工对视的某一瞬间感到了冰冷或不屑。想想我们自己吧,有谁没有遭遇别人白眼的经历?</h3><h3> </h3><h3>如果不是经过以色列摩萨德特工那样的专门训练,我们没人可以掩饰自己的眼神。天然地,眼睛就是心灵的窗口。与此同时,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具备与生俱来的感受和分辨他人眼神的能力。</h3><h3> </h3><h3>所以,你无须去训练员工“操纵”眼神,只需要从“心”开始就行。</h3><h3> </h3><h3>1. 稻盛和夫说,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分为不可燃物、可燃物、自燃物,人也可以这样分。在招聘时,你就要挑选那种“自燃型”,他们天生就富有热情,因而愿意“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快乐”。至于具体的技能和知识,是相对容易培养的。那些天生就对人没有热情的人,很难培养出来。他可以去做其他方面的工作,但不适合于服务业。</h3><h3> </h3><h3>2. 卡耐基说,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打开,别人没有任何办法。你不能强迫你员工的眼神,就像你无法强迫一个人爱你一样,你也无法强迫你的员工善待顾客,除非他受到了及时的正向激励。而能够鼓舞一颗心的,只有另外一颗同样真诚的心。作为经营者,如果你自己的心灵之门是锁着的,就不要指望你的员工会自动打开。</h3><h3> </h3><h3>3. 柳传志说,以身作则不是说服他人的重要途径,是唯一途径。在训练和激励你的员工时,别总是说教。你一定要亲临第一线,让你的员工从你身上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体会到通过服务所能获得的成就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