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当孩子不愿意尝试新游戏,不愿意当众表演,甚至不想一个人睡时,你理所当然地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甚至在心里为孩子完成了“情绪容易失控,依赖性强,逃避;家里学校两个样,脾气坏,窝里横……”的画像?</h3><h3>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呢?</h3> <h3>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具体有以下三个:</h3> 心理阴影 <h3>不少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说过这样的话语,比如:不要到处乱跑,小心捡垃圾的把你骗走;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坏人。这些“大灰狼”式的话语无形中就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孩子就会认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坏人很多,自然就产生逃避或防备的心理。也有一些孩子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过一些可怕的影片,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从而使孩子胆小不自信。</h3> 家长过度保护 <h3>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保护过度过细,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日常生活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接触,比如:孩子要碰一下扫把,家长就说“小心扎着你,多脏啊,快放下”;孩子想洗一下碗,家长就嚷嚷:“别动,会摔烂的”,这些种种的小细节,使孩子没有在尝试和实践中得到经验,从而变得胆小。当孩子逐渐长大了,也还是照样保护着,正是这种保护伞导致了孩子的胆小。</h3> 孩子交往太少 <h3>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长辈一起外,就很少与同龄的小朋友交往玩耍,这样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见到陌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说话。</h3> <h3>适应性很差、内向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害怕陌生人,对新环境会有恐慌心理,会出现不喜欢他人碰触、胆小、爱哭、孤僻等情况,进而影响情绪、人格的健全发展。不肯轻易接触新鲜事物,主要是信心不足;适当给予孩子一些空间,渐渐适应距离感。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根本就厌烦,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没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