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b></h3> <h3><b> 孩子进入学校教育之前的主要教育场所是家庭。就孩子而言,家庭是他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场所,可以说,孩子“进入”世界的第一道门是家庭。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来自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成才。</b></h3> <h3><b> 3月4日,后小河小学两校区同时进行“</b></h3><h3><b>2018年度家校共育表彰活动”,共评选出“新时代好家长”十二名。他们是小河2000余名学生家长的代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已成为他们的共识。让我们一同来听听他们是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b></h3> <h3><b>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一个问题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家”该如何定义?在我看来,家不仅仅是一个小家,还是一个信仰的开端,是一个社会的组织结构,规矩都是从家里开始的。家也是每一个人认清角色、学习担待、跟人相处的一个课堂,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领会到,亲子关系是一场关于爱与分离的修行。该呵护的时候,就给孩子最浓烈的爱,该退出的时候,就勇敢体面地放手。给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也给孩子放下一切的勇气。鼓励孩子乐观,但不鼓励急于求成。给孩子放下精神的包袱,但绝不是只溺爱、纵容。从不懈怠跟孩子交流功课,对孩子除了满满的爱、沟通、安抚,还特别强调引导和教育。我想这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吧。</b></h3><h3><b> 五年十班杨钰宸家长</b></h3> <h3><b> 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当成为母亲的时刻起我也深感重任在身,因为我需要努力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那鲜活的生命是如此纯洁美好,我必须做好他们的榜样,才不会辜负他们的降临。从一件小事说起吧,我们一家四口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我认为百善孝为先,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作为表率将“孝”的道德品质带给孩子们。每次开饭我都会让孩子们呼唤爷爷奶奶先到餐厅就座;有刚刚买回的食品我也会分切好后先让孩子给长辈递去;每天早晨准备出门上学孩子们都会和长辈们道再见;每晚睡觉前会和亲人们说晚安……还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都可以让我们一家人去彼此关爱和尊重。希望我可以成为孩子的好老师,我们一起共同成长!</b></h3><h3><b> 二年五班卫唐宁、卫唐宇家长</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适应环境 超越自我</b></font></h3><h3><b> “爸爸,我不想在这里学围棋了,这里没有我的朋友,我还想回以前那里!”“儿子,你要懂得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只有你适应了各种环境,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你才能成功……”</b></h3><h3><b>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环境是造就一个人的必要条件。人类在不断适应环境中延续发展,人的能力在适应环境的不懈奋斗中积聚形成。可以说,适应环境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适应环境中改造环境,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才能到达成功彼岸、成就精彩人生。我们的孩子刚刚步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懵懂善良,天真无邪。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为孩子把稳舵,引好航,这样孩子才能扬起帆,驶向成功的彼岸!</b></h3><h3><b></b><b> </b></h3><h3><b></b><b> 四年四班姜奕辰爸爸</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孩子,勇敢说出你的愿望</font></b></h3><h3><b> 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经常会出现因交流不畅而引起的误会、痛苦。这些误会和痛苦不是因为不爱或不关心,恰恰可能是因为彼此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孩子们的心思都非常细腻,他们会想到很多成人根本想不到的东西。所以,我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和你是两代人,我们的年龄不同,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都不可能完全猜透对方的愿望和需求。如果你内心有什么愿望,无论父母同意不同意,都要说出来,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不要去猜测父母的想法。你说出来,父母才能知道你的需求。”</b></h3><h3><b> 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尊重内心的愿望,勇敢地表达自己。</b></h3><h3><b> 三年三班王成杰家长</b></h3> <h3></h3><h3><b>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别说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们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他自己收拾自己的书桌,书柜;完成学习任务后,要帮我洗碗,扫地,搭衣服;出门的时候帮我提东西…… 一方面让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做可以赢得孩子的敬重,从而更加珍惜我为她所做的一切。除了正常的零花钱之外,我们很少给她钱,她要买什么都会事先征得我们的同意。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赚钱是多么不容易,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b></h3><h3><b></b><b> 二年一班陈则羽家长</b></h3><h3></h3><h3></h3><h3></h3> <h3><b> 孩子,一些秉性特点与其说是“遗传”的,还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正所谓:耳濡目染。在生活中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因为孩子天真的眼睛在观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并加以模仿。我的孩子上小学五年以来学校每年组织“读书节”,我们积极响应,希望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家校共育,相信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我们重视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健康,展现给孩子的是父母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充电”,希望能够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后盾与榜样!</b></h3><h3><b> 五年一班张浩钰家长</b></h3> <h3><b>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为孩子不仅容易从父母的言论中接受教育和影响,而且更容易从父母的行为中直接受到熏陶和感染。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做人要正直、善良。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就需要做出这样的表率。有一天,我在家里的阳台看着孩子放学,但在回家的途中将躺倒在路边的共享单车扶了起来,并有序地摆放到路边。此刻,我顿感欣慰,在我的眼里看到了孩子的优秀!</b></h3><h3><b></b><b> </b></h3><h3><b></b><b> 五</b><b>年七班杨立勤爸爸</b></h3><h3><b></b></h3> <h3><b> 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与孩子共成长的这些年间贯穿始终且萦绕于心的课题。以我在实践—反思—自我调整—再实践的反复中,我认为对孩子而言母亲自身言行的影响以及人格品质的浸化是及其重要的,看似无教化,却潜移默化。多年来,我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琴练琴。孩子每周的钢琴课后我也会像个认真的学生般努力练习老师布置的乐曲作业。我记得孩子有一次问我:“妈妈,你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每天读书学习写作业”?我回答道:“活到老学到老啊!我的姥爷也就是你的太姥爷现在都91岁了还每天一如既往看书写作呢!”孩子没有再言语什么,但我坚信他已拥有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信仰萌芽。家庭教育之路漫长且修远兮,我需要先做好自己:修身,齐家…… </b></h3><h3><b></b><b> 二年三班刘弋硕家长</b></h3> <h3><b> “爸爸,刚才在公交车上,人很多环境又乱为什么那个小姐姐还在看书了?” </b></h3><h3><b> “你觉得小姐姐看得认真吗?” </b></h3><h3><b> “小姐姐看得很认真,她怎么不回家看了?” </b></h3><h3><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要想实现首先要有自律。晋时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为了三更半夜时学习不打盹,他找来绳子将自己头发和房子的房梁绑在一起。这样读书疲倦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就会因为疼痛而醒起来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这就是自律的重要性。” </b></h3><h3><b> 四年三班郭普光家长</b></h3> <h3><b>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无声的“身教”往往胜过有声的“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优秀品质的养成,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每天晚上陪伴他看书,讲睡前故事,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坚持着,我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可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田,坚持的种子也可以生根发芽,普撒芬芳。每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我都会告诉他,坚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当我们拥有良好驾驭自己的能力,就获得了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b></h3><h3><b> 一年七班赵艺博家长</b></h3> <h3><b> 在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这些年中,我深深地感到,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身教大于言传。模仿是孩子的特点,父母做什么孩子本能的就会去学习,比如过斑马线,你给孩子讲十遍、百遍,不如亲自带他过马路,在过程中告诉他该怎么做。也许就是这一个动作就让孩子记忆深刻一辈子!父母是镜,孩子是影,所以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应该先反思家长的行为方式。 </b></h3><h3><b> 六年二班祖要经纬家长</b></h3> <h3><b> 与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真正能影响孩子成长方式的最好路径;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与孩子一起读书,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可以构建更为和睦,相亲相爱的家庭,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学会了怎样通过读书突破个人视角的局限,学会从书中汲取智慧,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孩子分享,在与孩子的共读中理清认识的误区,分享孩子的进步。 </b></h3><h3><b> 一年八班胡博皓家长</b></h3> <h3><b> 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好,社会才能好。家风好,社会的风气才会风清气正。期待更多父母能够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提升教育能力,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从而让家庭教育在代际传承的过程中不断优化。</b></h3><h3><b> 期待您也来分享自己的家教故事!</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