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大班年级开展的“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了耳朵的构造,知道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是暴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叫做耳廓,能把声音集中起来送入中耳和内耳;耳廓往里是外耳道,有细毛、皮脂腺和耵聍腺,可防止外面的灰尘、脏物和小虫子等入侵;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负责把外界声音传入内耳。</h3> <h3> 了解了耳朵的构造之后,孩子们发出感叹:原来耳朵这么奇妙呀,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耳朵呢?</h3><h3> 有的孩子说:“看电视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大。”</h3><h3> 有的孩子说:“不能把手指头放进耳朵里,不然耳朵要受伤的。”</h3><h3> 另一个孩子说:“还是查查资料看一看到底如何保护耳朵吧。”</h3> <h3>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孩子们知道了保护耳朵应注意的一下几点:</h3><h3>1.防药物中毒。药虽然能治病,但有些药有很强的负作用,吃的量过大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h3><h3>2.防噪声。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儿童最好不用耳机听收音机。</h3><h3>3.防进水。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h3><h3>4.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对耳有害。</h3><h3>5.不挖耳。有些小朋友爱用耳勺或发卡、别针等物掏耳,这是不好的习惯,应避免。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h3><h3>6.不戴耳环。耳朵皮肉很稚嫩,上边挂个金属物,玩时容易将耳朵拉扯坏。</h3> <h3> 孩子们将这些注意事项绘画成宣传海报,来告诉大家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呢!</h3> <h3> 你们瞧,他们正向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宣传呢!</h3> <h3>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但了解了保护耳朵健康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认识到一些不良习惯会对耳朵造成损害,有效地推动了养成健康用耳的习惯,增强了孩子们保护耳朵的意识。</h3> <h3>供稿:大班年级组</h3><h3>照片整理:俞婷</h3><h3>后期制作:俞婷</h3><h3>审阅:刘晓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