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个毛头小子,他是谁?长得还算清秀,就是一脸稚气,一副奶臭未干的模样。要知道那年他才十六岁,已经高中毕业,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涉世不深,有些稚嫩。他叫曾永生,不过他马上要打道回府,从事他日后开“长把拖拉机"的行当。</h3> <h3> 半年后,他的命运有了一丝转机,村小缺老师,学校有一位姓胡的校长把他请了去,总算学以致用。因为那时培养一位高中生并不容易,村里的高中生也屈指可数。这位去教书的小老师,当时的个头也高不了桌面多少,时间匆匆,一晃就是十五个年头。成了家并有两个男孩的他,命运又一次眷顾着他,他考取了师范,成了一名公办教师,总算端上了“铁饭碗”。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那年他已三十有二了,这是师范的毕业半身照,从那眼神可以看出几经历练,老成持重,内含勃勃生机。</h3> <h3> 为了留下永恒的记忆,他还在曾经熬过的寒窗外留住了自己的英姿。帅小伙的身姿还有几分让人羡慕。</h3> <h3> 这张照片怎样?身穿白色衬衣,腰扎皮带,加上灰色西裤和直立的身姿与头部甩向一边,目视远方,似是前程如锦,充满希望。</h3> <h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师范同窗,确有几位挚友,这不,他们聚在一起留下了一张“常相思”。</h3> <h3>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岭背是同行,在师范是同学,回家乡又同行。难得的机会,卡上一张,友谊永恒!</h3> <h3> 往事不堪回首,弹指一挥间。三十余载过去,他已判若两人。身体有些发胖,头发也稀疏了不少,瞳仁里缺少当年那股英气。好像看破红尘,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好在这身打扮,显示出现在的他身价提高了一个档次,有种学者的风度。</h3> <h3> 前段时间,有友人相邀去瑞金游玩,他欣然应允。这怎么能不去呢?这是共和国的摇篮,这是他改变命运的福地(他的师范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携同家人,开上自驾车,仅二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目的地。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变了,变得繁荣富强了。</h3> <h3> 来到瑞金,参观了三个红色景点:军事博物馆,红井,革命烈士纪念馆。其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厦顶上的“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十个大字,赫然醒目,记忆犹新。是啊,没有瑞金,就没有新中国。 <br> 临了,因时间关系,我们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这次瑞金之行。因当天天色灰暗又下起毛毛细雨来,就用董老的一句诗作结吧,“阴雨迷蒙访旧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