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开学前就已经收到几个孩子发来的信息说,已经做好了迎接新学期的准备,想要早点见到高老师。</h3><h3> 看这些消息的时候我还在休假的状态,半梦半醒地躺在床上,心里想:你们倒是做好准备了,高老师似乎还没进入状态😅</h3><h3> 我的状态什么时候才会来呢?从你们满满当当地坐在教室里开始吧。</h3><h3> 新学期,转入了九位新同学,一直都担心你们“炸裂般”的热情吓到他们。果不其然,正正常常的自我介绍,被你们的掌声、嘻嘻哈哈的笑声和叫好声渲染成了“相声”。其中一位同学直接被吓愣在台上不知所措。以前就跟其他老师开玩笑,在我们班完全不用担心冷场这种事情,抛什么梗他们都接得住,就算不抛梗,他们自己造都会造一个出来。😂</h3><h3> 新学期第一天,想了半天,能用两个字来总结:懵、疯。</h3><h3> 早读进入状态有些慢、背诵速度有些慢。上学期,就算教室里才到了几个人,也是那到得早的几个人率先就开始早读了,可今天的早读7分钟后才开始。</h3><h3> 上午的开学典礼结束后就回到教室看“开学第一课”,有的同学兴致勃勃,有的同学没多久就对视频失去兴趣,开始玩起自己的东西。我开始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理解理解,刚玩了一个寒假,开学第一天状态不好也正常。可惜这样的思想工作维持效果不太理想,我还是没忍住地让你们背了上学期你们自己制定的班规,12条,到校要准时、坐姿要端正、就餐要安静,均是我们要做到,而不是我们不该做什么。本来就是,老跟你们说“不能做这样,不能做那样”,就好像你们被关在笼子里似的,在高老师这里,你们不必时常记着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你们应当是这个可以这样做、可以那样做,好多种方法做。孩子,你们能做到的事情可真是太多了,知道吗?</h3><h3> 这学期由于各班人数增加,就餐座位发生变化,今天的就餐秩序稍显混乱。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定是最坐不住地要站起身来跟每一个人挨着说你该坐这儿,他该坐那儿,把每一个人带到位置上坐定,很快速地就让你们所有人稳坐下来。可是今天啊,我明知你们会乱,却自己坐下吃饭,安排杨博涵站在那儿告诉你们我们调整到了51—57桌,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同学永远都等着别人替他主动安排好,等着别人主动地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等着别人主动地看到他脸上的疑惑再主动地替他解决。真是急死我这位老母亲。</h3><h3> 下午给夏艺嘉过生日,是音乐盒子的那种蜡烛,潘锐恒提醒我小心一点炸开的时候别伤着,我这个胆子小的高老师立刻原形毕露,离得远远的不敢点了,男孩子们冲上讲台把我遮到他们身后,说帮我点。让我想起上学期元旦节挂彩灯的时候孙书豪让我从椅子上下来,他来帮我挂。我说“不行,等会儿摔了,让老师来。”他说“不行,你是女孩子。”我的男孩儿们啊,什么时候长大了也一定要温柔地对其他人才好。</h3><h3> 这周开始家访了,终于有机会和家长们坐在沙发上像唠家常一样谈起孩子。在群里说了要开始家访这件事,几十位家长纷纷在群里发自己的家庭住址,开心不已,热情不已,都期待着这一次近距离交谈的机会。</h3><h3> 几天家访下来,让我更加知足、感恩。</h3><h3> “孩子整天都把高老师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都是高老师说的、高老师说过。每天耳边听到的都是高老师、高老师、高老师、高老师。”</h3><h3> “孩子自从来到这个班,一直都越来越好。”</h3><h3> “以前她好胆小的,也不敢发言。现在好大方,又自觉。”</h3><h3> “刚过来上学时的成绩和现在的成绩完全天壤之别。”</h3><h3> “高老师跟他聊天几次后,回家就好多了,跟我不再吵吵嚷嚷的了。”</h3><h3> “孩子今年去他爸爸家过的春节,跟他姑姑说老师对他好,姑姑给我打电话说当初我把孩子带到重庆读书是最正确的决定了。”</h3><h3> “孩子回来说,最喜欢上高老师的课。我们班上没有哪一个人不喜欢上高老师的课。”</h3><h3> “我听说班上又来了9个新同学。我在跟我家孩子说要懂事了,人越来越多,不要再让高老师每天都替你多操心了。五十多个学生,真的太辛苦了。”</h3><h3> 上学期李涛妈妈在群里感叹“这群孩子没高老师可怎么办啊”。只当是玩笑话了,可也让我深思,没我可怎么办啊,习惯是不是真的还没养好,为什么要以我在不在身边来作为是否遵守纪律的前提呢,你们所有好的、乖的一面只给我,这怎么办。你们非常懂事、非常贴心,你们那么那么地好,我真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都感受到。</h3><h3> </h3><h3> </h3><h3></h3> <h3>周四,假期读的书终于有机会分享了,大家都特别开心。《一百条裙子》成为最热门的分享书目。</h3><h3> 大家说得很多,你们剖析问题真的越来越细致。</h3><h3> 我想大概还是因为看见,所以懂得。</h3><h3> 这是很薄的一本小说,七个章节,连插图也只有76页。它有着粉红色的封面,让人错觉这是一本讲述温暖美好的故事的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看过两个章节,就被一种淡淡的冷漠压抑到了。</h3><h3> 尊重,是一种底线</h3><h3> 美好的东西人人都喜欢,但是有些美好不是在表面的,在你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你或许根本没有注意到。就如旺达的一百条裙子,当它们静静地挂在旺达家的衣柜里的时候,同学们根本就不相信。</h3><h3> 尊重一个看起来长得漂亮、成绩好、家境好的同学,很简单。但是,要尊重一个长得不太好看,或者成绩很差、或者家境差、或者有其他缺陷的同学,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h3><h3> 旺达长得并不丑,她总是那么安静,几乎不怎么说话,甚至没人听到她放声大笑过。但是她来自波兰,是外地人,有着长长的奇怪的名字——旺达佩特罗斯基。她家里穷,妈妈去世了,跟爸爸和一个哥哥生活在一起。因此,她经常穿一件褪了色的、晾得走了形的蓝裙子。</h3><h3> 她是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普通平凡到让你感受不到她的存在。相信,在每一个班级里,也会有类似的同学。你会主动跟她打招呼吗?当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帮助她吗?比如,借给她一支彩色笔?你会嘲笑她吗?因为她穿的衣服看起来皱巴巴的、颜色也褪掉了?如果别人带头嘲笑她,你会一起嘲笑她吗?还是幸灾乐祸?还是默默地站在一边?有没有人站出来说“算了吧,这样不好”呢?</h3><h3>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底线。当我们还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时候,我们并不完全懂事,可能会意识不到自己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就如同书中的佩琪。她总是会用一种特别谦和的语调问旺达:“旺达,跟我们说说,你曾经说过你的衣柜里挂着多少条裙子来着?”一边说着话,还会一边碰碰她身边的同伴儿,好提醒她们也一起加入到这裙子的游戏中来。在她知道旺达的家庭情况前提下,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众人面前挑起这个让旺达难堪的话题,话里话外充满了优越感。这就是对旺达的不尊重,这就是对旺达的嘲笑。可是佩琪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当,她觉得旺达撒谎了,她只是拆穿了她的谎言而已,反正,也没弄过她哭。说得严重些,佩琪也只是觉得自己开了个玩笑,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这就是对旺达的不尊重,这就是对旺达的嘲笑。退一万步说,哪怕这只是个玩笑,佩琪也应该看得出来旺达不喜欢这样的玩笑,既然如此,就不该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佩琪这么做了,她总是一百条裙子游戏的挑起者。她这么做,对旺达来说,其实,真的,挺残忍的。</h3><h3> 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尊重,是一种底线。你可以不喜欢他(她),但是不能欺负他(她)嘲笑他(她)。当然,这是在他(她)并没有欺负你嘲笑你的前提下,尊重,是相互的。</h3> <h3> </h3><h3> 收到纸条:“高老师,我喜欢你。我觉得你是最懂我们的人。”</h3><h3> 傻孩子。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小孩。</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