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长兴城外顾渚山,</p><p> 摩崖石刻蕴华章。</p><p> 悬臼斫射风云起,</p><p> 紫笋金沙雨露霑。</p><p><br></p><p> 浙江省长兴县顾渚村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它有紫笋贡茶和金沙泉水,吴王夫差在这里顾渚而忘返,西楚霸王在这里屯兵演武,茶圣陆羽在这里著述《茶经》,唐王朝在这里设置贡茶院,吴承恩在这里搜集《西游记》素材,而我到这里则是度假休闲。</p><p> 村子一面靠近太湖,三面被丘陵拥抱,太湖上温润的风,把漫山遍野的竹子滋养得青翠欲滴,有了这苍郁的绿,古雅别致的民居便生动起来。院子里那棵盛开的金桂馥郁芬芳,香气浓得化不开,刺激着每一根神经,就连那只已经第八次怀孕的花斑狗也不再懒洋洋,拖着浑圆的肚子围着主人的脚撒欢。</p><p> 从我居住的农家往上一公里,悬臼岕和斫射岕在这里交界,形成一条浅浅的峡谷,山峰夹峙之间是一条长长的小溪,因是枯水期,小溪几乎断流。上游有两处人工拦截的浅水潭,只有牛汪潭大小,潭旁石壁镌刻“霸王潭”三个字。霸王潭下方有一石坑,蓄有一捧山泉,石壁上刻着“项羽饮泉”,再下方有稍大的一些石坑,石壁上有红字,写着“项羽沐浴处”。所有的指向都表明,在这受两座山峰挤压而形成的狭窄山沟里,西楚霸王履迹常至。</p><p>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项羽跟随他叔父在吴中揭竿影从,而距吴中仅有百里之遥的顾渚山,就是项羽的屯兵营。但项羽究竟有没有在这潭里饮水、洗澡?史书未曾记载,当地人既然都这么说,我就姑妄信之。</p><p> 我来顾渚村,倒未曾想去贡茶院品茗、寿圣寺烧香、枕流亭观水、清风楼听风,早先听说顾渚山和霸王潭周边有唐宋摩崖石刻,先后担任过湖州刺史的颜真卿、袁高、于頔、李词、杨汉公、张文规、杜牧,曾在顾渚督造贡茶,留下不少摩崖石刻;诗人陆龟蒙、皎然、皮日休、苏轼、王十朋都有题咏。于是,我想找到它们,去崖下抚摸一下石壁,在石刻前静静地坐上一会。</p><p> 大唐贡茶院遗址旁倒有两方石碑,一块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一块上刻文物保护范畴示意图。这不是我要找的。霸王潭石壁上“霸王饮泉”和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诗也不是我要找的,这是今人手笔,我想找到先贤们在此游历的印记。 </p><p> 它们在哪儿呢?我仰问顾渚,山色兀自青翠,却默默无语。</p><p> 终于,在霸王潭干涸的底部,我发现了一处石刻。石刻所占面积不大,非俯身不能见,馆阁体,字迹不太清楚,依稀可辨“钱孜方释绾”字形,对照前面贡茶院遗址旁石碑上“悬臼岕摩崖简介”,可知这是一块南宋石刻,内容是:“会稽韩允寅武林钱孜桐江方释之携男迅绾以绍兴壬午年三月辛酉来”。由是观,古人也喜欢啸朋呼友结伴旅游,邀上三五好友,或纵马,或轻车,或携酒壶食匣,玩上一整天,有自诩雅士的还会托人在石壁上刻几个字,类似当今“某某到此一游”。从这石刻内容看,姓韩姓钱姓方的诸位是相约来踏青的,可见当时的顾渚山是有名的旅游休闲胜地。</p><p> 按贡茶院遗址石碑上提示,霸王潭附近唐宋石刻至少应该有三处,找到一处了,其他两处在哪儿呢?所好,在沐浴亭的上方,一条小路通往山坡,小路拐弯处,有一块指示牌:南宋石刻,向前30米。 </p><p> 说是小路,其实是山洪流泻而成的乱石水道。顺着指示牌的方向,在乱石上蹦来蹦去,蹦了约30米,满头大汗,却找不到石刻。正沮丧,忽又发现还有条斜斜向上的小路,路口倒伏一块铁皮牌子,趋近一看,惊喜地看见牌子上写着“南宋石刻处”。掀开倒伏的牌子,赫然现出一大块坡面平整的巨石,巨石上刻满了字,清秀的隶书,刻痕不深,虽有苔痕遮掩,字迹却颇清晰。抚摸着刻字,细细辩读,上书“龙图阁直学士前知湖州囗囗汪藻新知无为军括苍鲍迁祖……绍兴戊午中春来游。”</p><p> 又是一块“到此一游”石刻。不过,这次率队春游的汪藻倒算得上是位历史名人。</p><p> 汪藻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他做过秘书,在地方上和京城里当过不小的官,但他为官的政绩不见经传,文学和文献上的成就倒值得称道。他曾在湖州做过知州,被朝廷封为“龙图阁直学士”荣誉官衔,是皇上的“智囊团”人物。在他离任后的某一天,无为军将领鲍迁祖、长兴县知县张琮等人邀请他到顾渚山游玩、叙旧,并记录下此事,于是便有了这块石刻。</p><p> 我坐在石刻前的斜坡上,想象着汪藻游历顾渚山前呼后拥的盛况,一时陷入沉思。抬眼仰望顾渚山,薄暮笼合,竹林青黛,是回返的时候了。深山里还有我要寻访的摩崖石刻,留待下次吧。</p><p>2019·3·2 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