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br>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font></h1><h3></h3><h3></h3> <h1><font color="#167efb">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当我们发现并正视我们内心的需求时,就能不受情绪的左右,做到我们的心情我们决定。</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情感成长有三个阶段:<br> 第一阶段是“情感的奴隶”,认为帮助别人是自己的义务,而没有帮助到别人会自责。</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第二阶段是“面目可憎”,认为自己牺牲自己真的是委屈了自己!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第三阶段是“生活的主人”,懂得互助,而且乐意这样做,而非是出于恐惧、内疚和羞愧。懂得自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无法对别人的行为负责。</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如果我们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去指责对方;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和爱护别人,因为我们也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和需要,虽然我们不能为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负责。</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的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他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br> ——马歇尔·卢森堡 </font></h1><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