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毛主席的照片总是那么自然清新、魅力无穷。可以说,毛主席的每一张照片都体现出伟人的伟岸,更体现出亲民领袖的平凡。人们对毛主席的照片,总有一种不可言喻的亲近感。</h3><h3>您现在看到的是一组很少公开的主席照。</h3> <h3>△解秀梅为毛主席献花</h3> <h3>△解秀梅深情拥抱毛主席</h3><h3>1952年5月23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那天,摄影师吕厚民发现,毛主席的脸色一直很凝重。在场的人都知道,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两年前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了,此情此景或许让这位伟人心中波澜起伏。</h3><h3>接见时,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之一,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荣幸地向毛主席献花。解秀梅在给主席献上鲜花后,突然扑到毛主席怀里,紧紧地拥抱着这位在朝鲜战场失去了长子的伟人,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在这幅照片中,毛主席一直紧闭着眼睛…</h3><h3>对于毛主席接见的场面,吕厚民经历过无数次,可从来没见过谁会上前拥抱主席!“当时担任警卫的工作人员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场面,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全愣住了”。</h3><h3>被打动的毛主席紧紧闭上眼睛,旁边的吕厚民立即反应过来。吕厚民从来没见过毛主席被一个年轻姑娘拥抱的动人场面!他很惊奇,也很受感动,于是他立即按动快门,拍下了这张极富人情味的稀世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拥抱毛主席》。</h3><h3>吕厚民拍完放下相机,发现毛主席还是闭着眼睛,直到同下一个文工团员握手时才睁开。</h3><h3>毛主席接见志愿军战士的这经典一幕,十分感人。</h3> <h3>△毛主席接见志愿军归国观光团</h3><h3>电影《英雄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英雄王成的妹妹王芳在前线慰问中,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危急时刻,王芳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战友老李同志,而她自己却受了重伤。更感人的是王芳的那曲“风烟滚滚唱英雄”的《英雄赞歌》响彻了中华大地,影响了不止一代人。</h3><h3>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王芳的真实原型是谁?却鲜为人知。</h3><h3>她就是解秀梅。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h3> <h3>△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解秀梅</h3><h3>解秀梅,女,1932年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于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家乡解放后,解秀梅积极参加本村的业余剧团。在演出、读报中,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她。她决心像刘胡兰那样报效祖国。</h3><h3>1950年2月,她光荣地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没过多久,解秀梅所在的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连续18天艰苦行军,背着和男同志一样重的东西跋山涉水,不仅没有掉队,还始终把身体弱的战友王喜斌的挎包和三四公斤重的米袋子放在自己的肩上。解秀梅边走边给战友们鼓劲。她因此被评为文工队的行军模范。</h3><h3>1951年11月下旬,上级派她和文工队的几位同志代表师首长到前线慰问和护理伤员。在手术所的日日夜夜里,她把身心全部倾注在对伤员的护理上。每当伤员抬进所里,她就急忙把伤员的鞋子、袜子脱下来,然后,用双手紧捂着伤员冰冷的脚,或把伤员的脚放在自己的袖筒里取暖。有的伤员的脚冻得像冰溜子,袖筒里暖不过来,她就干脆把伤员的双脚放在自己的怀里。</h3><h3>“情到最真已无言”!解秀梅的举动使在场的伤员们既惊讶又感动,纷纷和她握手,表达杀敌决心。</h3><h3>解秀梅还和文工队的战友把英雄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忠于祖国的事迹编成故事、快板和唱词,为大家表演、唱歌,鼓舞了大家的战斗意志。</h3> <h3>11月30日下午1时许,解秀梅刚从山上打柴回来,忽然来了9架敌机,疯狂地向手术所所在的村庄进行轰炸和扫射。当时其他伤员都转移了,唯剩下一个身负重伤的605团排长李永华还没有来得及转移。这时,手术所的房子全被大火包围了,敌机仍在接二连三地低空俯冲。解秀梅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很快把李永华背了出来。刚出门外三四步,“嘭、嘭”,两个汽油弹落在手术所的房顶上,顿时房子被冲天大火吞没,火星溅了他们一身。解秀梅急忙扑灭了李永华身上的火焰,背起他就跑。这时,敌机更加疯狂起来,成串的炸弹惊天动地般落在他们的身前和身后。李永华急促地催她:“快放下我,赶紧隐藏,别为了我让你也负伤。”解秀梅说:“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突然,一颗炸弹从头顶上扔了下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秀梅在放下李永华的同时,一骨碌又转身扑在他的身上。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了,弹片、石头、沙土满天飞扬。解秀梅的棉袄被弹片打破多处,石头把她身上崩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胳膊也被打得鲜血直流。她爬起来,一看李永华一点儿也没伤着,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解秀梅立即背起他继续往山上跑,终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h3><h3>解秀梅这个动人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前线的每个角落,指战员们无不敬佩她的献身精神。</h3><h3>战后,解秀梅荣立一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3> <h3>△毛主席为解秀梅签字留念。毛主席为她在签字中写道:“志愿军为中国人民争了光,人民感谢你们”。</h3><h3>毛主席的这张珍贵照片,曾经被广泛传颂。更多的人认为,毛主席接见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文艺工作者时,心里想着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子毛岸英,失子之痛油然而生。所以,当解秀梅拥抱他时,他动情地闭上了眼睛。</h3><h3>但是,也有人对这幅照片给了不同的解释。据2011年6月9日的《光明日报》王国平的文章说,拥抱在当时还是西方礼宾的方式,毛主席没有预料到解秀梅有这样的举动,他可能被吓到了,头低着,显得有些矜持。</h3><h3>对这幅照片的解读,都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伟人,毛主席也有着平民一般的心态。这个一生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人民领袖,其言谈举止无一不带着浓郁的百姓深情。</h3><h3>主席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中,这样说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服务》要求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特殊生死观。</h3><h3>《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悼念为人民利益而死张思德的演讲,正是这篇仅800字的短文推出了“为人民服务”重大命题,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为人民服务”成为最集中地体现建党宗旨的核心语言。后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的宗旨,在党的“七大”上写进了党章,指引着全党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赢得人民的信任。</h3> <h3>△从左至右: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龙(中排左一)、毛泽民、毛泽覃、毛楚雄</h3><h3>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留下了万古长青的美名。从此,毛主席的6位亲人和9位亲属共15口人为革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含着热泪记录下他们的名字,缅怀他们光辉短暂的一生。他们是:</h3><h3>(1)妻子杨开慧;(2)长子毛岸英;</h3><h3>(3)三子毛岸龙;(4)大弟毛泽民;</h3><h3>(5)小弟毛泽覃;(6)侄子毛楚雄。</h3><h3>(7.8)堂妹毛泽建和她的幼子;</h3><h3>(9)妹夫陈芬;(10)弟媳赵先桂;</h3><h3>(11)表侄王德恒;(12)杨开慧堂弟杨开明;</h3><h3>(13)杨开慧表弟杨向钧;(14)杨开慧侄女杨展;</h3><h3>(15)贺子珍妹妹贺怡。</h3><h3>主席一家15口亲人、亲属为了人民的彻底解放而牺牲的这段历史,是我们今天享受着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幸福的人都不能忘记的,也不应该被忘记!</h3><h3>作为人民领袖,毛主席连续丧失亲人、亲属的痛苦是任何人都难以深刻领会的!1930年10月,爱妻杨开慧在湖南板仓被军阀何健逮捕,在监狱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敌人要她宣告退党并和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只要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同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扔下的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岸英才8岁!当年,顽强战斗在罗霄山脉、艰难开辟革命红色根据地的毛主席,听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时,满含泪水,悲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深深的内疚与自责。而到了晚年更是常常提及,缅怀不已。把杨开慧当作他一生最爱的革命伴侣。</h3><h3>20年过后,主席和杨开慧的爱子毛岸英又牺牲在朝鲜前线,他们都还未满三十岁啊!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和年华,怎么能不叫人扼腕痛惜、仰天长叹、肝肠寸断啊!</h3><h3>谁能真切地感受此时主席的心境?又有什么样的语言可以慰藉这位为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而接连失去了亲人、亲属的伟大领袖呢?</h3><h3>“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h3><h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h3><h3>或许只有主席自己创作的诗句才是他当时真实心情的写照……</h3><h3>只有毛主席,</h3><h3>这个一代伟人才能深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怀。</h3><h3>所以,他对解秀梅深情拥抱的回应,是我们能够有所理解的。作为泱泱大国的一个当家人,主席学贯东西、博览古今、阅人无数!不太可能被基层战士这一热爱自己领袖而迸发出的朴素感情所“吓到了”……</h3><h3>在接见这些刚从朝鲜前线归来的将士们时,主席望着这些个和自己儿子年令不差上下的小战士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成千上万个为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和抗美援朝而牺牲的英烈们,这其中当然包括自己的亲人、亲属和岸英。如果他们还活着,最欢欣鼓舞的、最令人兴奋的应当是他们!然而,他们却再也不能前来欢庆自己用生命换来的胜利啦……</h3><h3>胜利的背后,是万千烈士的血肉之躯!</h3><h3>此时的主席,一定是思绪万千、心潮起伏……</h3><h3>烽烟滚滚捷报飞, </h3><h3>舍生忘死,英雄儿女回。 </h3><h3>战士统帅深情抱,</h3><h3>默默无语强忍泪。</h3><h3>叱咤疆场三千里,</h3><h3>抗美援朝,为国争光辉。</h3><h3>祖国人民感激你, </h3><h3>一拳赢得百拳威!</h3> <h3>1950年6月25日,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八个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h3><h3>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入朝参战,许多人都不同意这个请求,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h3> <h3>△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与刘思齐</h3><h3>但毛主席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h3><h3>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打响第二次战役的第一天。上午11点左右,美军飞机实行轰炸,毛岸英是作战值班员,他和战友一起,正在一间木板房中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燃烧弹落下,木板房瞬间变成一片火海……</h3><h3>毛岸英牺牲了,年仅28岁。</h3><h3>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彭德怀当天就告诉了周恩来,但毛主席当时身体情况不好,周恩来和刘少奇商量后,暂时压下了消息,直到1951年1月2日,毛主席才得知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h3><h3>毛主席听后怔怔的,一声不响,所有人也不知说些啥,都低下了头。这可是主席的长子啊!</h3><h3>毛主席的眼睛湿润了,但他忍住没有掉泪,只是一声长叹:“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h3> <h3>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整整一天没有吃饭,没有说话,傍晚仍然一个人站在山下废墟前发呆。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前去劝他,他长叹一声:“唉,为什么偏偏把岸英给炸死了呢?他那么年轻,那么聪明。要我怎么向老毛交代?唉。”摆在彭德怀面前的巨大难题就是,怎么向毛主席报告此事。彭德怀从通讯参谋那里要来一张电报纸,100多字的电文,彭老总足足写了1个多小时。毛岸英牺牲后不久,彭德怀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最后,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主席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毛主席听了彭德怀的话,沉思了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缓缓抬起头宽慰这位负荆请罪的志愿军总司令,毛主席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只是其中之一。”毛主席这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直落泪。</h3><h3>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发电军委总干部部,询问如何安置毛岸英遗骨。总干部部复电要求运回北京,彭德怀认为不妥,24日写信给周恩来:“我意即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主席的儿子……”</h3><h3>周恩来将此信给毛主席看,主席表示同意。不久,毛主席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时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遗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h3><h3>后来,儿媳刘思齐、邵华等人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毛主席沉默良久后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h3><h3>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h3><h3>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h3><h3>1910年秋天,毛主席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h3><h3>子承父志。想不到毛主席当时的壮志豪情是由岸英首先完成的。</h3><h3>从此,在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出现了一座“毛岸英同志之墓”。</h3><h3>陵园苍松翠柏环绕,墓碑的正面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撰写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零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公历一九五五年四月"。</h3><h3>这段碑文周总理给毛主席念的时候,主席感慨万千,泪流不止,说“岸英这辈子虽然只有28岁,但他活得有价值......遗憾的是,碑文上没有写上开慧的名字,岸英跟母亲的感情比我好”。周总理说“那我请他们再刻上。”毛主席说“不用给他们添麻烦了,那么多牺牲的志愿军同志都要刻碑文,不能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就要再刻一次,他们用了大理石,已经是搞特殊了。”</h3><h3>毛岸英与113名在朝鲜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一样,他们与朝鲜的青山同在,长眠于战斗过的、并用鲜血浸染过的朝鲜土地上。</h3> <h3>1976年秋,主席逝世后,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打开一看,所有人都落泪了:里面装的是毛主席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h3><h3> 毛岸英于1950年11月25日早上牺牲在朝鲜战场,这些衣物至少陪伴了毛主席26年。</h3><h3>在这26年里,毛主席在北京的住处,至少搬了5次,一向对自己衣物十分随意的他,是怎样瞒过所有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的呢?</h3><h3>这些衣物,寄托了一位老父亲对爱子怎样深深的父爱呢?</h3> <h3>有一次刘思齐去看望毛主席,一进门就看到主席盘腿坐在床上静思。刘思齐开玩笑的说:“爸爸,您还会打坐啊?”毛主席看了刘思齐笑了笑,然后慢慢地说道:“你说,岸英要是活着,今天他会干什么呢?”说完泪就落下来了。</h3><h3>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对他的思念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逝世前,他都深深的痛苦,但是他从未后悔过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h3><h3>1951年3月毛泽东和老友周世钊谈起往事。他语气沉重地说:“当然如果说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力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提出,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作战,就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前线打仗,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h3> <h3>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战场上,一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壮烈牺牲!他奋然起身,张开双臂,用身体挡在了敌军喷着毒舌的枪口处,为大部队冲锋扫清了障碍!</h3><h3>他,就是黄继光!</h3> <h3>△毛主席接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h3><h3>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妇女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会后,毛主席特意接见了英雄母亲邓芳芝!</h3><h3>毛主席一见到年迈的母亲邓芳芝,就亲切的拉着她的手说道:“黄妈妈你好哦,多亏你把黄继光教育的好,教育他为人民服务。”</h3><h3>邓芳芝赶忙说:“毛主席教育的好,培养的好。”</h3><h3>毛主席说:“你生的好,养的好。”</h3><h3>黄妈妈邓芳芝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微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h3><h3>在之后的两次接见中(1955年和1960年),黄妈妈也一直面带微笑,没有一丝悲伤!</h3><h3>后来一位同志问出了这个问题“您难道就没有一点悲伤吗?”</h3><h3>黄妈妈却说:“我知道主席和我一样也是一个烈属,岸英也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我忍住眼泪微笑,是为了让主席不再想起失去儿子的痛苦,不想给他添加思想负担,他还要管着那么多的国家大事呢。”</h3> <h3>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子?</h3><h3>哪个父亲不疼自己的儿子?</h3><h3>问者听闻邓芳芝的回答之后,对黄妈妈的精神肃然起敬。</h3><h3>是的,毛主席的儿子岸英也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了,主席听闻噩耗后,不管在内心里是多么的悲痛,到最后都只汇成了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谁叫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h3><h3>而邓芳芝之所以没有任何悲伤,也是在真真切切的为主席着想,更是在真真切切的让自己坚强。</h3><h3>试想,一个多么坚强的内心才让邓芳芝在见到亲人一样的毛主席之后能忍住眼泪面带笑容,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主席,能让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为了不引起他的痛苦,而竭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h3><h3>在这一点上,毛主席和黄妈妈一样,只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罢了!</h3><h3>伟大的开国领袖,自然而然地与一位普通母亲有了同样的心情,同样的经历!</h3> <h3>那又是为什么从以前到现在,不论什么时期,不论什么人,提起毛主席都会被他所折服?</h3><h3>一提起毛主席的名字,许多人就有讲不完的故事,就有表达不尽的感慨,敬爱之情溢于言表。</h3><h3>毛主席为啥让人热泪盈眶,总是让人怀念?</h3><h3>因为他“依靠人民,为了人民”。</h3><h3>因为他“改天换地,功德盖世”。</h3><h3>因为他“嫉恶如仇,铁腕反腐”。</h3><h3>因为他“告别官国,拒绝特权”。</h3><h3>因为他“自奉俭薄,上善若水”。</h3><h3>因为他“扫黑禁娼,干净彻底”。</h3><h3>因为他“藐视强权,顶天立地”。</h3><h3>因为他“发愤图强,光复旧物”。</h3><h3>因为他“闻过则喜,知错就改”。</h3><h3>因为他“笃志嗜学,远见卓识”。</h3><h3>……</h3><h3>“其身正,不令而行。”他的一言一行都感化和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党的伟大事业永不停滞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h3><h3>记得一位美国著名的将军,在西点军校授课时曾经告诉他的学员:“我们不怕解放军,就怕解放军被毛泽东化”。</h3><h3>在毛主席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精神,而这种特殊的精神,焕发出来的力量,可以让中国人民和他的子弟兵所向无敌。</h3><h3>毛主席的伟大风范感天动地、惊神泣鬼,甚至让他的政敌都心悦诚服、五体投地。</h3><h3>他的伟大思想大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h3><h3>古今中外没有人比毛主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如此之多!</h3><h3>也没有人毕其一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家人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h3><h3>英雄,永垂不朽!</h3><h3>伟人,名留青史!</h3><h3>人民,泣血怀念!</h3> <h3>△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美国总统尼克松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到毛主席书房觐见毛主席,在主席面前,尼克松显得是那样的虔诚和低微,简直像小学生敬拜老师一样。</h3><h3>当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没有在会客厅会见,而是放在自己的书房。</h3><h3>尼克松大为不解,基辛格解释说,毛主席非常朴素,不讲排场,在书房接见,才是最高规格。并向尼克松介绍,毛主席身为中国领袖,裤子上竟有许多个补丁。</h3><h3>在第二天的会谈中,尼克松问毛主席:“主席阁下,您的特长是什么?”</h3><h3>毛主席脱口而出:为人民服务。</h3><h3>短短五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h3><h3>尼克松不由自主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h3><h3>这是历史的一刻,这是真诚的表白,永远定格在世界。</h3><h3>这是尼克松发自内心的感动,发自内心的震撼,更是发自内心的折服和敬佩!</h3><h3>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敢问有哪个国家的领袖可与毛主席相比?</h3><h3>这个被无数敌人咒骂的人,却没有一个私敌。除了他的思想,也没有遗产。</h3><h3>但他有一个牺牲者的名单:从杨开慧到毛岸英......</h3><h3>身为十多亿人口的大国领袖,竟然穿着补丁衣服,而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想着人民。他自人类以来,第一次深情地向他山呼“万岁”的人民一遍遍地回应着“人民万岁!人民万岁!”他从韶山走出,一路走来,直到他去世,始终是以人民为上帝,以人民的解放为己任,他感动了人民,人民也将他深深融到心底。这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难怪尼克松深深鞠躬。</h3> <h3>1951年12月开始,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相继开展了“三反”和“五反”运动。在此期间,发生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对毛主席震动很大。刘青山和张子善都是革命功臣,刘青山曾任天津地委书记,当时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善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时任天津地委书记。二人在担任天津地区领导期间,贪污和挪用地方粮款、救灾粮款、治河粮款等总计高达171亿6272万元(注:旧币,约171.6万元)之巨。如果按照建国初的物价水平来计算,两人贪污的款项能购买粮食2000万公斤,如果用这些钱可以在当时购买近一吨重的黄金。刘青山还吸毒成瘾。刘青山和张子善被捕后,华北局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作了书面报告。</h3><h3>周总理看到华北局上报中央的报告后,非常气愤:“全国人民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禁毒、反对嫖娼的运动,我们这些所谓功臣们,却吸毒成瘾,滥搞男女关系!”主席看到报告后,许久不语。总理问:“主席的意见呢?”毛主席当即说出两个字:“死刑”!周总理追问说:“万一有人出面讲情呢?”毛主席当即又是两个字:“不准”!但是,还是有人出面为刘青山和张子善讲情,认为他们为党的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应宽大处理,不同意判死刑。</h3><h3>毛主席非常严厉地说:“还记得黄克功吗?”“刘青山、张子善同黄克功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不想为人民服务,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欺压人民。这样的人不除,我们就不是共产党了!”最终,刘青山、张子善,被依法执行枪决。</h3><h3>这是共和国反腐败的第一枪,党中央用两颗子弹宣示了反腐的意志和决心。当年对于枪毙刘青山、张子善时,还有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就是在枪毙前,毛主席特意关照说:“子弹不打脑袋,打后心;两人的安葬费用,有公费负担;两人的亲属不按反革命家属对待;他们的子女由国家抚养成人。”</h3><h3>刘青山、张子善两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腐化变质,让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紧迫性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h3><h3>刘青山、张子善案件,自此成为教育全党的典型案例。许多老百姓都有这样的共识:这两个人头,换来了中国官场至少20年的安定。时隔一个多甲子的轮回,钩沉史事,枪毙刘青山、张子善的两声枪响,依然警钟般振聋发聩,引人警醒,让人深思,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拒绝腐败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h3><h3>毛主席治理小家更是十分严谨,他经常教导孩子生活和做人方面的这些道理,尤其是做人要低调不能太张扬,要夹着尾巴做人。他还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文字,分别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李讷。以此希望他的下一辈日后能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毛家著名的家训“三原则”是: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这三条家训,历经了三代人。这些家规家训体现了真正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是一个时代以毛主席为首、自上而下,所有公仆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今天,毛主席的话至今仍响在耳畔:</h3><h3>“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h3><h3>尽管毛主席离去多年,他的儿孙们仍在继承着他的品质,铭记着他的教诲,学习着他的伟大!</h3><h3>从李讷、李敏、毛岸青、到孙子毛新宇、……毛主席的儿孙亲属们,没有一个出国移居海外的,没有一个谋富谋权的,没有一个仗着毛主席的名声享受特权的!说来您也许不相信,毛主席的女婿、李敏的爱人孔令华因为衣衫不整,暂时拿不出五元钱的电话费,竟被人误认为是冒充的“驸马”而打了耳光……毛主席的亲属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守着毛主席制定的家训,以最普通人的身份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队伍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全心全意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h3><h3>这就是毛主席的不同之处,</h3><h3>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h3><h3>一生都想着百姓,</h3><h3>自始至终铭记百姓,</h3><h3>为人民服务,</h3><h3>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h3><h3>这就是毛主席,</h3><h3>至今被人民传颂的原因!</h3> <h3>在人类历史上,很难有第二个人象毛主席那样,在他仙逝几十年之后,人们没曾当他离去,反而思念日盛,把他当作鲜活的生命,发自肺腑地喊他“万岁”,亲切地叫他“毛主席”。瞻仰遗容的人总是排队长龙,参观故居的人总是川流不息……</h3><h3>毛主席的功绩与日月同光,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h3><h3>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h3><h3>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h3><h3>虽然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42年了,但他仍然活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到如今,我们仍深刻地缅怀他!</h3><h3>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领袖象毛主席那样,在生前征服了无数人,在逝后仍在征服而且还在不断征服后人。让后人为之喝彩、钦佩、歌唱、崇拜,而且其散发的正能量还在不断地辉映世界。</h3><h3>对毛主席由衷的赞佩和敬仰,不仅是中国人民和友好国家的首脑及人民如此,就连他的政敌和对手也是在暗中偷偷效仿、毕恭毕敬。</h3><h3>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便开始研究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以及延安整风著作。从1950年开始,蒋介石更是悉心研究毛泽东著作,学习他的延安整风精神和土地改革经验,并在台湾推行。通过研究,蒋介石对共产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精神道德,赞赏备至。而对他一手铸就的国民党腐败,则深恶痛绝。从痛切心灵的惨重失败教训中,蒋介石深感对手的伟大与正确。要想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在台湾站稳脚根,他感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向对手学习,为己所用。蒋介石与毛主席斗了半辈子,至终老总算“悟”出些什么。仅就一件事便可立判孰优孰劣:国共战争期间,蒋介石曾三度派兵去挖毛主席的祖坟,欲断毛家龙脉,都被毛氏当地族人巧妙地保护下来。1930年,时湖南省省长何键,指派亲信副官熊道干统率一个连的兵力,往湘潭去挖毛氏祖葬,因为毛氏族人已有准备,所挖的不是毛泽东家的祖坟,而是地主毛俊贤家旳祖坟。建国后毛主席有一次看韶山县志,他说:“蒋介石要挖我的祖坟,这是失民心嘛。失民心者失天下。”相较之下,毛主席等共产党人就大度的多了。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介石的祖墓,毛主席则是维护其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早在1949年奉化县溪口解放前夕,毛主席就以电报严令解放军华野前线指挥机关:“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而后各级地方政府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一直严加保护和修缮,即使是在“文革”期间都未遭到大的破坏。蒋介石曾对毛主席评价道:“ 毛泽东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一名奇才。中共有多少能者,我都不放在眼里,唯有毛泽东把我挤到这几个小岛上了。毛泽东打仗是艺术!各方面的领导都是艺术!是高超的艺术!我们要研究毛泽东,学习毛泽东!”</h3><h3>1956年秋,前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海军航空兵司令官远藤三郎,在北京见到了他毕生最崇敬的对手毛主席。远藤三郎,1893年出生于日本山形县,15岁入日本士官学校,随后留学于法国陆军大学,在日本统治集团中,他被称为“有思想的军人”。山形,以出宝刀而闻名,就在那一次会见中,远藤三郎把祖传的宝刀献给了毛主席,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歉意。宝刀出自14世纪日本镰仓时代的“国匠”米国光之手,是远藤少年时代加入军校时,外祖父赠送给他的传家宝。这是出乎意料的举动,是日本军人所行的前所未有的大礼。远藤三郎说,败要败得明白,败在毛泽东手下,日本心悦诚服。</h3> <h3>生前,毛主席凭借他天才般的智慧、勇气、胆识和所向无敌,征服了同时代的所有敌人、对手。无论毛主席身处何种陋室,哪怕是深山密林、破旧窑洞;无论毛主席行装如何陈旧,哪怕是衣衫褴褛、补丁上还有补丁。只要一拜见他,无论是政治豪杰,还是社会名流,无论是科学巨匠,还是文学大师,都会不约而同地产生一种顿悟:茅塞顿开,如梦方醒,宛若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礼。</h3><h3>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所评价的那样:“毛泽东身上,的确能发出一种压倒一切的魄力,让人能感觉出一种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h3> <h3>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h3><h3>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5周年。</h3><h3>68年前的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世界上头号强敌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进行了殊死的较量。</h3><h3>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以惊天地、泣鬼神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喊出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一声血性呐喊。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仅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中的一个缩影。看看下面这几位志愿军战士,哪一位不令山河失色,曰月无光?</h3><h3>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关键时刻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枪眼,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h3><h3>邱少云: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军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但他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活活烧死在阵地上……</h3><h3>欧阳代炎: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四连副排长。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指挥突击队的排长牺牲后,他立即代理指挥,继续向敌占阵地发展。途中被敌火力封锁,冲击受阻,伤亡增加,他立即运动到暗堡侧后,把它炸毁。但另一路敌人却趁机向他反扑过来,他一手打枪,一手投手榴弹,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因腿部负伤无法行动,敌从侧面迂回将他包围。这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滚进了敌群……</h3><h3>杨根思: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h3><h3>罗连成:1953年5月2日,时为二营五连三班班长。晚上11时战斗打响,他与爆破手李少林炸毁两座敌堡,左臂已负伤。罗连成顾不得包扎伤口,即向暗堡冲去,不幸被侧面射来的子弹打穿小腹,他忍痛将手雷投进暗堡,敌堡炸塌了,他也晕倒了,肠子从小腹流了出来。战士来救助他时,他苏醒过来:“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腾地一跃,站起来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立功的时候到了,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啊!”战士们向美军勇猛地冲杀过去。忽然,美军另一暗堡又射出了猛烈的枪弹。罗连成一咬牙,把流出的肠子盘了盘,从伤口塞进腹腔,夹起一包炸药,拼命爬近美军暗堡,纵身一跃,将炸药堵死暗堡枪眼,一声巨响,暗堡炸毁,罗连成英勇献身……</h3><h3>“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这就是当年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决不屈从于淫威,决不言败的崇高信仰,也是战胜世界上一切最凶狠敌人的精神原子弹。</h3><h3>有伟大的领袖,必有英雄的战士!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高度地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荣立各种军功者多达三十万二千七百二十四人。那是一个英雄层出不穷的年代,被誉为“战神”的志愿军战士胡修道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炸,最终将敌人打退,等来了援军,守住了阵地。</h3><h3>战后统计: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41次冲击,歼敌280余人,成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单次、单人歼敌最多的英雄个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被战友们亲切的称为“战神”!</h3><h3>著名作者杨朔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的结尾处写道:“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h3><h3>战场上一个个普通的战士,胸怀着“保家卫国”这个最朴素又最崇高的坚强信念,坚信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在生死之间,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身取义,牺牲小我、成就大局。</h3><h3>三千里江山悲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哭泣,十九万七千六百五十三名志愿军英烈,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牺牲在朝鲜这块土地上。</h3><h3>美军不明白:上甘岭537.7高地和597.9高地,志愿军只有两个连守卫。而美军则有七个营轮番进攻,就是攻不上去,这是为什么?</h3><h3>为什么志愿军只要听到冲锋号声就会奋不顾身、一往无前?</h3><h3>一位美国军事理论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军队,我们或许是永远摸不透的。但是我们知道,评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要用它的装备、它现有的战斗力,加上若干个X。”</h3> <h3>从此,“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一直鼓舞着我们的斗志、震撼着人们的心灵。</h3><h3>正是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抱着对中华大地的深深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信心,让中国军人具有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也让装备精良的敌人闻风丧胆、肃然起敬!</h3><h3>“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h3><h3>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h3><h3>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h3><h3>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h3><h3>(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h3><h3>“没有英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群可怜的生物体,而有了英雄人物却不知道崇拜和爱戴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h3><h3> 一一郁达夫语</h3><h3>当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和抗美援朝68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领袖,悼念英烈、珍爰和平,向英雄、向最可爱的人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