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末,携老公到衣胞之地屏边县白河桥寻找儿时的记忆。白河桥系白河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南溪河、白河、咪租河交汇处,著名的滇越铁路从小镇横穿而过,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前些年号称“小香港” 。</h3><h3><br></h3> <h3>这是父亲工作过的白河供销社。记忆中最熟悉的场景是,柜台里摆放的各种货品:第一组柜台卖针织百货及笔墨纸张;第二组柜台卖糖果及烟、酒、火柴、盐巴。另一间门面则是卖煤油及煤油灯、马掌、油帽等货物。</h3><h3><br></h3> <h3>这里过去是供销社的职工宿舍,我家曾经住过几年,那时候一共住8家人,一到吃饭点,大人小孩端起饭碗或坐或蹲在屋檐下开心愉快地边吃饭边聊天。现在老房子已经拆除,被改造成了一条宽敝的马路。</h3><h3><br></h3> <h3>这堵墙过去是山,我家房子后窗紧挨着,一到雨季天就有泥土滑落到排水沟里,父母就会领着我们几姊妹清理泥土,一家人在一起劳动也是很幸福的。</h3> <h3>从这条小巷走下去是单位食堂,七十年代食堂只吃一个菜,印象最深刻的是炒四季豆和洋瓜片。</h3> <h3><br></h3><h3>职工食堂</h3> <h3>文革时期,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就关在这幢楼上,有一次母亲让我送饭给父亲,下雨天脚一滑就摔倒,饭菜撒了一楼梯。</h3> <h3>每到中秋节,母亲告诉我要等月亮出来才能吃月饼,我还是爬到这架楼梯上一直看到月亮出来才回家吃月饼。</h3> <h3>这里是白河桥饭店的旧址,我12岁开始利用周末在这里打工,饭店每天开1块工钱。</h3> <h3>铁门里面是饭店厨房。</h3> <h3>站在街上总想起儿时的趣事,尤其是傍晚,我经常与小伙伴们在这条街上跳绳玩耍,露天电影《八大样板戏》《地雷站》《地道站》也在这里放映。</h3> <h3>儿时的街上有攀枝花树,苦楝子果树,龙眼树,芒果树,柚子果树,微风中带着苦楝子果树的花香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令人神往。</h3> <h3>我的五年小学、两年初中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只是那时的校舍低矮、简陋、潮湿,不像现在这些楼房高大上。</h3> <h3>母亲的单位手工业社已经不见踪影 ,但是老式缝纫机飞人牌、蜜蜂牌、蝴蝶牌我还记得,铁工厂炉火烧铁锤炼镰刀、锄头、砍刀、马掌的过程记忆犹新。</h3> <h3>白河桥车站站牌,历经风吹雨打,字迹已经无法辩认。</h3> <h3>过去每天有两趟客车经停,客车经过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现如今,仅有货车偶尔来往,过去的热闹己不复存在。</h3> <h3>七十年代为了让我们吃上冰棒,父亲到火车上买冰棒用口缸装好以最快的速度将冰棒送到我们的手里,这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味道。</h3> <h3>小站人去楼空,只有这棵榕树还静静地守望着这个小站</h3> <h3>过去,我们经常在桥下的河水里游泳,只是时过境迁,桥虽然还是当年的桥,但在桥下向过往列车上的乘客表现自己跳水本领的水潭已经荡然无存。</h3> <h3>这是南溪河和咪租河交汇的地方。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到咪租河上游砍柴,并通过河里把柴禾运回家。</h3> <h3>身后的南溪河,儿时清澈见底,水质绝佳,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到河里游泳、抓鱼。</h3> <h3>腊哈地火车站,从白河桥顺铁路步行,大约一小时可到达。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一个护士的故事》《看不见的战线》《南江村的妇女》《摘苹果的时候》等都是在这里观看的。</h3> <h3>40年弹指一挥间。白河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的形态变了,河的景观变了,在到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哪有不变的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