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里是传说中的勐巴拉娜西,一片理想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有着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美称,这里也是我的第二故乡-------美丽的西双版纳。</h3><h3> 初识西双版纳,是儿时从姐姐们的语文课本中冯牧写的《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中读到,文中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民族风情及大如车轮的蝴蝶和会跳舞的跳舞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只是那时太小,世界和中国地理在我脑海中还是一片混沌,小小脑海中只觉得西双版纳应该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及。</h3><h3> 突然有一天,在云南支教三年的爸爸回来说,过完年要带我们全家迁往云南的西双版纳,我的脑海中立马飞满了美丽的蝴蝶和拖着长长尾巴的孔雀及慢吞吞行走的大象,我怯怯地向爸爸确认,那里是不是澜沧江边有热带雨林的那个西双版纳,爸爸说是的,我心中一阵狂喜,我终于可以去到心目中那个神仙居住的地方,看花果飘香的傣家竹楼,看穿着奇装异服的傣族人民腰挂佩刀骑着大象侍养孔雀,看藤蔓缠绕的神秘的原始森林、看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在象脚鼓和胡芦丝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心中对西双版纳充满了期待,盼望着快点成行。</h3><h3> 1989年年初,在亲朋好友们的目送中,我们举家迁往云南,从长沙开始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昆明,从老家白雪皑皑的冬天一下子来到四季如春的春城,只感觉豁然开朗,天高地阔,阳光和煦,暖风习习,花红柳绿,春意盎然,低头看看自己一身的厚棉袄,再看看火车站穿着薄薄春秋装穿梭的人们,突然觉得自己的穿着与这个城市已格格不入了。</h3><h3> 在火车站附近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就踏上了去西双版纳的征程,坐在长途汽车上,经玉溪市后车子开始爬山准备翻越一路上最高的山~峨山,车子喘着粗气在盘山公路上蜿蜒盘旋,窄窄的国道上,右边是高山左边是悬崖,我第一次见这么陡峭的山走这么险峻的路,吓得心一直悬着,瞌睡也没有了,危险处只闭着眼睛不敢看,等汽车爬到山顶,只见山高车为峰,一览众山小,千沟万壑尽在脚下,然后车子一路下行,只觉天气越来越热,也不知什么情况,这时爸爸介绍说快到元江了,元江县是云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地形如锅底状,所以气候炎热,四季长夏。当车子来到元江县城时,只见街上尽是摇着扇子身穿背心短裤拖鞋一身夏装的人们,借司机让我们下车上厕所的时候感受了下外面的气温,大概四十度左右。</h3><h3> 晚上入住在北回归线上的燕城墨江县城,只见傍晚的墨江县城里电线上房顶上全停满了燕子,原来北方的燕子南飞至此过冬,等到春天一到,又陆续飞回北方。</h3><h3> 第二天我们继续赶路,沿途的风景越来越秀丽,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车子穿行在枝繁叶茂的原始森林中,空气都夹杂着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过思茅市后坝子一个接一个,路开始平坦,路两边刚开始耙过的田野随处可见油棕树、椰子树、木瓜树,槟榔树、剑麻、香蕉等,热带田园风光尽显,晚上入住思茅与版纳的交界处小勐养。</h3><h3> 第三天我们开始真正进入西双版纳,早上的雨林青翠欲滴,绿树笼罩下的小溪小河小湖氤氲着雾气,有绿枝耷拉在水面。阳光穿过树枝照射进车里,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天然的森林氧吧,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温润。</h3><h3> 中午饭是在基诺山吃的,这里生活着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基诺族,爸爸说他们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来的。解放时他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我好奇地看着那些穿着自织的黑粗布民族服饰的基诺人把货物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由于不识字也不识秤只能按堆估卖,仿佛自己也一下穿越进了原始社会。</h3><h3> 车子快接近勐腊时,突然停了下来,司机说路左边的小河对面原始森林里有野象在拱吃芭蕉,让我们下车去观看,由于第一次见野生亚洲象,我那个兴奋啊,急切地随着大家的目光望去,只见两头灰色的大象扇着大大的耳朵正在拱吃芭蕉树,尾巴还一甩一甩的,后面的车也都停下来观看,大象仿佛意识到了什么,扭着肥胖的屁股往原始森林深处走去。</h3><h3> 路两边的傣族竹楼越来越多,果树掩映下的傣族寨子一个接着一个,只见寨子里溪流淙淙,瓜果飘香,两旁铁心树交错的路上偶见挽着发髻穿着傣族服饰的妇女用扁担挑着竹筐行走在路上,身段婀娜多姿,一切充满了不一样的异域风情,我仿佛进入了仙境。</h3><h3>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勐腊县勐捧农场场部,云南最南端的一个边陲小城,离老挝的最近距离只二十公里左右。这是一个三岔路口,一条通往勐腊县城、一条通往勐捧镇、一条通往附近的勐哈寨子。一下车就感受到天气的炎热,连扑面而来的风都是热的,街上商店的录音机里播放的都是带着异域风情的东南亚歌曲,有傣族姑娘穿着艳丽的傣裙三五成群地从身旁走过,头上的发髻旁插着鲜花,擦身而过时掀起一阵鲜花的香风,如瑶池仙子般婀娜飘过。还有穿着绛红袈裟的小和尚骑着自行车叼着烟驮着穿着筒裙的傣族姑娘,有说有笑地从街上穿过,我正纳闷这儿的和尚怎么都谈上恋爱了呢?难道是花和尚?爸爸解释说傣族信奉的是由缅甸传入的小乘佛教,他们的男孩子一到学龄就送去寨子中的佛寺出家为僧读书,佛寺就如汉族的学校,属教教合一,僧人可以谈恋爱结婚生子的,而老家的佛寺信奉的是大乘佛教,清规戒律较多,是不可以吃荤和结婚生子的,我这才恍然大悟。</h3><h3> 这时爸爸的一个学生正在街边的一棵油棕树下的台球桌上打台球,见我们拎着笨重的行李,就热情地过来帮忙。穿过一片橡胶林来到爸爸的学校,学校的教职工住宅还在建设中,我们暂住在单职工宿舍,厨房是门前空地上用竹板搭建的四面透风的简易厨房,由于严重缺乏老师,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全国各地来支教或支边的,也有曾经留下来的知青,一见新邻居的到来,全热情地围过来打招呼,各种不同的方言我是一句也听不懂。在热情的寒喧过后,我们回屋卸下行装,脱下厚重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夏装,从老家大雪纷飞的冬一路走到了这儿炎热的夏,第一次感觉这个世界真奇妙。</h3><h3> 由于新来到一个地方,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第二天天才朦朦亮我就兴奋地起床了,在学校里四处转悠完后才见火红的太阳从对面的原始森林中升起,有几棵树冠如伞状般的参天大树高耸出所有树木如鹤立鸡群,估计就是传说中的望天树了,在朝阳的照射下泛着红光,此情此景一下子让我联想起电视里的东非风光。</h3><h3> 等大人们都起床后,爸爸说今天是农场场部三岔路口赶摆(赶集)的日子,附近村寨的傣族人家都会来赶摆,于是就带领我们全家去赶摆。穿过橡胶林,爸爸指着胶林旁场部医院后的小沟边一棵参天大树告诫我们说那是一棵箭毒木,可见血封喉,古时用这种树的树汁涂抹在箭尖上制造毒箭,奇毒无比,分分钟夺人生命,且无药可解,让我们别碰,吓得我满脸惊悚,满脑子飘过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中侠客们用这种毒杀人的场景。</h3><h3> 来到街上,勤劳的傣族妇女早已将自家产的鸡、鸭、鹅、蔬菜、水果等摆成一堆一堆的在估价侍卖,有卖米干(一种滇南爱吃的早点)的、有卖蒸花生紫米饭的、有卖芭蕉叶包的烤糯酥(一种用鲜花紫米做的年糕)的、有卖酸角和甜角的、有卖菠萝蜜和菠萝的、有卖鸡蛋果的,有卖蜜石榴(即番石榴)的,还有各种稀古怪的野果,如野芒果、野葡萄、野杨桃、三丫果、酸扁果(学名毛车藤)、野橄榄、鸡屎果等等都是我小小年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h3><h3> 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我的肚子咕咕咕的开始闹革命了,见许多人都在买蒸花生紫米饭吃,我也走过去问那个嚼槟榔嚼得满嘴血红的傣族大娘怎么卖,傣族大娘回答说"哈角",我一脸问号,她又伸出鸡爪式的五个手指头强调说“哈角",我还是不明白“哈角"是啥,这时比我先来云南半年多已在昆明读大一的二姐走过来向我解释说“哈角"就是五角,傣族人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为“龙双叁肆哈合揭白搞西",例如西双版纳中西双翻译过来为十二,版纳为一千亩的坝子(即平地),所以西双版纳就是指十二个坝子的意思,我这才恍然大悟。忙递过去五毛钱,傣族大娘从蒸筒中挖了一勺花生紫米饭用干净的芭蕉叶包好递给我,第一次吃紫米饭,香香的糯糯的,好吃极了。</h3><h3> 二姐又带我来到一个烤糯酥摊前准备买点烤糯酥给我尝尝,据她说非常好吃,摊前却空无一人,只见远远地站着一个傣族男子看着摊子,见我们想买,又不上前,只小声小气地喊一个正用裙子铺地当街解小手的傣族妇女说“老弥桃,有人买东西"。我看到她站起后留在街心的一滩尿差点凌乱,心想这也太野蛮了吧。烤糯酥两角钱一个,我买了几个尝尝,真的太好吃了。在吃烤糯酥的时候,我见卖烤糯酥的妇女回过头与喊她的男子在用傣语说话,反正我是一句也听不懂,看神情应是两口子。我就奇怪地问姐姐,刚才她丈夫为啥不过来卖,姐姐说傣族男人是不做生意的,会被别人笑话和看不起,男的只负责耕田种地,闲暇时放放牛打打猎,有点男尊女卑,所以妇女们比较辛苦。闻言我放眼一望街上,傣族做生意的真的是清一色的妇女,不见一个男人,像这个远远地站着帮看摊子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了。</h3><h3> 三条街逛下来,我发现年老点的傣族妇女都不会说汉语,只能听懂简单的汉语,与她们交流起来有点困难,年轻的基本都会说点汉语,但好些不识字也不识秤,所有货物都是论堆或论个卖,但她们都很淳朴,卖得都很便宜且不会讲价,如果你和她们讲价,她们就晕了,会以最便宜的价卖给你,一点也不像汉族做生意的精明。还有就是所有年老的傣族妇女都在不停地嚼槟榔,嚼得嘴唇血红,让我联想到了吸血鬼,据她们说嚼槟榔可保护牙齿。整个街上没有一个市场管理员,却不见一个小偷,可见民风之淳朴。</h3><h3> 就在我们吃到不想吃准备回家时,突然见到露天电影院门口有几个身穿自织黑粗布民族服满身银饰皮肤黝黑的妇女裸着半个屁股站在那里,我惊奇得没忍住,大声惊呼"呀,她们怎么光着屁股“,立马引来旁边的人好笑地看着我,姐姐忙向我解释,她们是住在山上的僾尼族,僾尼族有个习俗,就是越有钱的妇女屁股露得越多,身上的银饰也越多,越穷的妇女屁股露得越少,身上的银饰也越少,我仔细一看果真如此,那个露出大半个黑屁股的妇女身上的银饰又多又大,那个露得少的身上银饰很少。直让我感叹云南还真是原生态,仿佛又有种进入原始社会的感觉。</h3><h3> 由于我各种好奇,回家吃完午饭后,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姐姐又带我去三岔路口南边的勐哈傣族寨子去玩,让我近距离见识一下傣族人民的生活。我们穿过一条两边藤蔓缠绕,长满铁心树和竹子的乡村公路,来到南腊河上的勐哈大桥边,桥对面一个绿树掩映竹楼相连的大型傣族寨子呈现在我的眼前,桥上护桥哨所里的兵哥哥正在寂寞地弹着吉它,桥下南腊河的水静静地流淌,河边有傣家妇女站在水中洗衣洗菜洗澡,有几个洗好澡的傣族少女正在换衣服,一边从头上往下套干净的傣裙一边往下褪去湿掉的傣裙,换好后将宽宽的傣裙将身子裹紧在胸前对折,然后往腋下一塞,就这样半裸着香肩酥胸披着湿漉漉的长头发站在水中,裹紧的傣裙将姑娘们婀娜的身姿展露无遗,好一幅美人出浴图。由于这里的傣族都是依水而居,天生爱水,所以也被称之为水傣,元江那儿还有一种叫花腰傣的傣族分支,他们住在山上所以也称之为旱傣。</h3><h3> 在护桥兵哥哥思乡的吉他声中,我走进了勐哈寨子,有几个刚从河里洗完澡的年老的傣族妇女裹着傣裙裸着双肩斜端脸盆拖着还在滴水的花白长发走在进村路上,村子里瓜果飘香,高高的椰子树上挂满了椰子,随处可见的木瓜树杆上挤挤挨挨结满了长长的木瓜,芒果树正在开花,酸角树上的酸角还未熟透,柚子树上的花正在含苞待放,各种热带的奇花异草姹紫嫣红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干栏式的傣族竹楼就这样被奇花异草包围着,底下是空的用来关牛养猪鸡鸭鹅等,二楼住人,由一个木制楼梯上去,上楼前鞋子脱在楼梯台阶上,光着脚丫上去,楼板都是用竹板制成,干净清香,所以傣族竹楼看起来很是干净舒爽,每个竹楼的二楼都设有一个露天晒台,用来晒衣服被子啥的,还可用来乘凉或与楼下的情郎对歌。每座竹楼四周都用竹篱笆围成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栽满了香蕉、芒果、木瓜、酸角、柚子、椰子和叶子花、太阳花、金凤花、炮仗花等。</h3><h3> 寨子里四处可见流动的小溪,估计是从旁边南腊河中引上来的水,水流清澈干净,溪流淙淙,有傣族妇女蹲在溪边淘米洗菜,充满了生活气息。</h3><h3> 寨子的左边,在一片贝叶林和菩提树的掩映下,依稀可见一座气势恢宏的佛寺,远远望去有一群穿着绛红或黄色袈裟的少年和尚光着脚板席地坐在光洁得发亮的地板上在诵读经文。由于不准女子进佛寺,里面的情况也就不得而知。</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据说傣族的每个寨子都有一个这样的佛寺,傣族男子从小就要在佛寺里出家接受佛教及认字读书教育,且只传男不传女,出家的过程也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佛寺相当于现在的村办学校,属教教合一。等到成年后学业也基本结束,就可以还俗回家娶妻生子了。</h3><h3> 望望天色已晚,我和姐姐准备抄近路从附近的吊桥回家,只见江上用铁索吊着一条用竹板和木板搭建的晃晃悠悠的简易吊桥,悬在江上的吊桥两边无任何遮挡护栏可拉可扶之物,人走在上面往两边晃动得厉害,我见那些老傣族走在上面如履平地,甚至还有人骑着自行车飞速通过、还有人赶着羊悠闲地走过,我也就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去,结果才走出十多米,吊桥往两边晃动得厉害,我失去了平衡,伸手想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着,看看桥下南腊河流动的水头有点晕,吓得俯身趴在吊桥上不敢动,想退回去又不敢站起来,姿势之难看,表情之滑稽,逗得两边想过桥的老傣族们哈哈大笑,已找到平衡走在前面的姐姐又折回来扶我,并告诉我走这样的吊桥必须快,慢了往往掌握不住平衡。姐姐扶着我半拉半拽地快速走着,果然顺利通过。<br></h3><h3> 过了吊桥来到农场场部车队,路两旁到处是树干上挂着大大的菠萝蜜的大树,面对这如肿瘤般粘在树干上的菠萝蜜,我心中好奇不已。穿过车队来到场部,感觉更是来到了一片热带花果园,油棕树掩映的小路两旁成排的职工住宅区,也都是一家一个小院,院里和院外的绿化带上各家根据自己喜好栽种自己喜欢的果树,但以芒果树、酸角树、柚子树、鸡蛋果树、龙眼树、香蕉树居多,由于是年初,许多的树才开花,加之各家院墙上爬着的炮仗花、叶子花等,走在路上,晚风送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柔和的夕阳下房子与花果树一片和谐。</h3><h3> 穿过落叶满地的橡胶林时,姐姐带我去橡胶林里的小溪边摘水蕨菜说要回家炒给我吃,只见小溪边潮湿的洼地里长满了一大片头似钩子的嫩绿的水蕨菜,姐姐让我注意别踩在湿地里,说是里面的草上有许多旱蚂蝗,她刚来时不知道,穿着凉鞋丝袜踩上去,回家感觉脚趾痒就脱下丝袜一看,脚趾头上全叮满了旱蚂蝗。她还告诉我,尤其雨季,野外所有的草上都是旱蚂蝗,一碰就会被叮,让我特别注意。由于我从小最怕蚂蝗,一听只敢站在水边的干地上采摘,我和姐姐一下子摘了一大把,回家洗洗用干椒一炒,野菜的香味四溢,让我大快朵颐。</h3><h3> 快开学了,邻居一对和姐姐玩得好的孤儿姐妹从勐醒探亲回来了,尤其那个妹妹特别爽直善良,一下子我们就因互相喜欢而成为了朋友,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去附近原始森林打竹笋、摘野果、捡鸡棕、拔野菜,去学校图书馆看书、去勐捧镇、中老边境玩等,日子一下变得多姿多彩起来。</h3><h3> 等姐姐去昆明读书去了后我也开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的人越来越多,邻居、同学甚至附近分场的小姑娘等都会来找我玩,减弱了我初到一个地方的陌生感。艰苦了几个月后,我家也分到了一套一楼一底一小院的庭院房,妈妈也在院子里种上了芒果树、柚子树、酸角树等,院墙上也开始爬满了各种花,我也有了一间属于我自己的房间。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我疯狂地爱上了读书,让成绩一直平平的我一跃进入年级前几名。更加吸引了左邻右舍爱读书的孩子们和我做朋友,周末我总是和她们带着书去附近田坝里老傣族闲置着用于农忙时临时居住的四面无墙的简易竹楼上背书,在茅草屋顶的遮荫下,一般都是每人靠一棵柱子脚悬在竹楼外自在悠闲地看书,累了躺在光滑洁净的竹楼板上小憩一下,偶尔也会讨论下琼瑶、三毛、金庸写的小说,也会追追林青霞秦汉、齐秦、邓丽君、小虎队等等当红明星,有时老傣族们来田里耕种,带一些芭蕉叶包着的手抓饭烤鱼咸菜菠萝蜜之类的邀请我们吃。</h3><h3> 有时班上的傣族同学、僾尼族同学还会带我去她们的寨子玩,傣族同学会用自家蒸的糯米饭、水果招待我们,记得班上有个叫门巴的僾尼族姑娘,黝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长得像个印度姑娘,还有个叫蚂蚁的哈尼族姑娘,拥有一副好歌喉,如百灵鸟般带动班上的同学歌舞飞扬,像我这种木讷的人也经常会被班上的男生们拉起来教跳当时最流行的霹雳舞接龙。最好玩的要数学校开文艺晚会了,这个子弟学校的学生读书不行,却都聪明活泼多才多艺,一到学校办文艺晚会,学生们踊跃参加,各种民族舞齐上阵,简直就是一个民族大团结的盛会。我由于久居内地,哪见过这种奇装异服的阵式,简直如入异域。</h3><h3> 更疯狂的是过泼水节,那简直就是一个泼水狂欢节。泼水节是傣族的傣历年,为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在每年的4月12至15日左右举行,以互相泼水做为对彼此的祝福。每到泼水节,附近傣族寨子的上空葫芦丝、巴乌、牛角号、象脚鼓等乐器声大作,响彻昼夜,寨子里街上路上到处可见围成一圈跳孔雀舞的人,刚开始大家只用树叶沾点有香味的清水互相轻泼以示祝福,然后越泼越疯狂,开始一盆一盆地乱泼,大盆小盆水枪喷雾器齐上阵,甚至连消防车也拉着水加入了泼水大阵,整个街上不管认得认不得的全打起了泼水仗,大家浑身湿透你追我赶笑得前仰后合,我因第一次过泼水节,抱着参观的心所以没带作案工具,才一出现就被大家泼成落汤鸡,然后我就选一些僻静的地方观望,结果泼水的如游击队一样,冷不丁地不知从哪冲出来一个泼你一身水,让你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既然无处可躲,我也干脆加入战阵,从一个不认识的人手里抢来一个盆,追着他就泼,最后泼红了眼,不管男女老少,见人就泼,大家又不生气,在你追我赶的泼水中结成朋友,一天下来整个街上湿漉漉地一片狼藉,我泼累了挨盆一扔,让盆主人自已在街上一地的盆中找去。在回去的路上又被一群穿着艳丽傣裙身材婀娜的傣族姑娘拉去跳孔雀舞,由于不会跳我简直一个八爪鱼,在悠扬的葫芦丝象脚鼓的伴奏下张牙舞爪的乱跳,但内心却开心极了。这就是泼水节的魅力所在,可以让任何人卸下负累放下矜持回归童心放飞心情,开心得飞起来。</h3><h3> 在夏天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了冯牧笔下的蝴蝶会,那是暑假的一个中午,我正无聊地站在一大片含羞草边用长棍子扫触含羞草,看含羞草如何开合,突然一阵风来,随风而来的还有一大群翩翩飞舞的蝴蝶,以黄绿色的菜蝶居多,还有大如小扇拖着尾巴的黑蝶和巴掌大红黄黑相间的花蝶,黑压压地成千上万从我头顶飞过,往学校后面的原始森林而去。队伍中还散落几只蝴蝶落在我旁边的太阳花和含羞草上,我伸手扑到一只大黑蝶却苦于不会做蝴蝶标本,见它的翅膀在我手中挣扎成碎片,不忍心又放了。</h3><h3> 在这个滇南边陲小城,我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土民情,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日子就在我充满好奇的边玩边学中度过,一直到1990年夏我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来昆明读书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如童话般充满异域风情的边塞小城,但在这儿短暂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人生中比较有感情的第二故乡。</h3><h3> </h3><h3> </h3><h3> </h3> <h3>周恩来题字的曼听公园大门,总理也在这儿过过泼水节</h3> <h3>景洪曼听公园的白塔和初三时的我</h3> <h3>曼听公园的八角楼和中专时的我</h3> <h3>那时景洪街上一角</h3> <h3>曼听公园夕照</h3> <h3>景洪孔雀湖公园,雕塑为傣族妇女河中沐浴的写照,跟我现实中看到的一样,美人出浴图</h3> <h3>勐哈三岔路口</h3> <h3>长满铁心树的乡村公路</h3> <h3>我生活过的滇南边陲小城,最靠近山脚的建筑物就是场部子弟学校</h3> <h3>勐哈三岔路口街景</h3> <h3>农场场部大门,当年姐妹仨留影</h3> <h3>农场场部草地上玩耍</h3> <h3>南腊河上的吊桥,我拽着吓趴的三姐过桥</h3> <h3>傣族原始的榨甘蔗制糖</h3> <h3>勐腊农贸市场一角,个人认为农贸市场是最能反映当地生活的地方</h3> <h3>傣族老弥桃(傣族老奶叫老弥桃,老头子叫老波桃)在卖飞饼</h3> <h3>傣族小龙英(小女孩称龙英)</h3> <h3>蒸糯米饭,可惜不是紫米的</h3> <h3>九七年回版纳探亲时在勐哈傣族寨子留影</h3> <h3>表兄妹仨在落叶满地橡胶林中留影</h3> <h3>女儿一岁时在橡胶林的落叶中留影</h3> <h3>九七年女儿在学校里的大肚子树下留影</h3> <h3>中专时的我在农场场部的喷水池边</h3> <h3>傣族同学,傣族少女的日掌穿着</h3> <h3>胶林割胶</h3> <h3>我家在版纳的家,院墙上的叶子花、炮仗花开得煞是漂亮,后来这棵叶子花被昆明植物园的买走</h3> <h3>学校住宅区一角</h3> <h3>傣族寨子的佛寺</h3> <h3>傣族寨子的佛寺</h3> <h3>金塔</h3> <h3>金塔</h3> <h3>亚洲象</h3> <h3>野象谷风光</h3> <h3>亚洲象表演</h3> <h3>蟒蛇,记得版纳的胶林里好多蛇乱蹿</h3> <h3>野象出没饮水的小溪</h3> <h3>两头野象蹶着屁股穿过小溪</h3> <h3>热带植物园</h3> <h3>椰子树</h3> <h3>美丽的傣家竹楼</h3> <h3>干栏式的竹楼二层内部结构,干净舒适</h3> <h3>植物园里会跳舞的草</h3> <h3>我唱着月光下的凤尾竹,跳舞草开始跳舞</h3> <h3>凤尾竹</h3> <h3>光棍树</h3> <h3>芭蕉扇</h3> <h3>木棉花</h3> <h3>木瓜</h3> <h3>蝴蝶</h3> <h3>勐海打洛口岸</h3> <h3>傣文</h3> <h3>清晨的勐腊县城街景</h3> <h3>望天树景区的南腊河,有亚马逊的感觉</h3> <h3>南腊河之晨</h3> <h3>南腊河上的吊桥</h3> <h3>望天树景区</h3> <h3>挂在望天树上的空中走廊</h3> <h3>鸡蛋果,好吃极了</h3> <h3>蛇皮果和青芒果</h3> <h3>蛇皮果</h3> <h3>牛油果</h3> <h3>杨桃</h3> <h3>三丫果树</h3> <h3>三丫果</h3> <h3>野酸扁果</h3> <h3>傣族蒸糯米饭,可惜不是紫米</h3> <h3>烤糯酥</h3> <h3>木棉花花心,可炒菜吃</h3> <h3>大白花</h3> <h3>炒水蕨菜</h3> <h3>炒芭蕉花</h3> <h3>傣味烤鸡</h3> <h3>傣味烤鱼</h3> <h3>糯包谷</h3> <h3>雨林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