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忻州面塑――是流传于忻州地域内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品!它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成为当地的工艺品之一。忻州的面塑文化与各种节日息息相关!</h3> <h3> 春节,依照当地习俗,要敬神蒸供。春节前,把发好的面团,捏制成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供物。通称之为“花馍”。<span style="line-height: 1.8;">花馍,中间往往插以红枣,既有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很受欢迎。当地还有一种大型供品名为“枣山”。这种枣山以面卷红枣,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顶往往塑一层如意形图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宝”三至五个,同时,还塑上一个供咬铜钱的“钱龙”。</span></h3> <h3> 清明节,当地人捏制一种叫做“寒食供贤”的面人头。这种面人头,内里包油、盐、小米和芝麻的素馅,捏成男女小孩人头,用红莲豆作嘴,黑莲豆作眼睛,外加面鼻子、耳朵、眉毛等,蒸熟后加以点染,甚是天真可爱。有的还捏制一种“寒燕儿”,捏好蒸熟的寒燕儿,插在酸枣枝上,很像是停在树枝上的群燕。这些供奉的民间面塑,相传与“寒食节”有关,“寒食禁火,冷食一日”。</h3> <h3> 农历七月十五,忻州民间有蒸“面人”的习俗。相传,这种习俗开始于元代末年,据说人们用互赠“面人”传递信号。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和花卉、瓜果。还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造型。</h3> <h3> 总之,忻州面塑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成为民间具有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