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家乡在东北,距山海关古城三十公里。 算起来有30多年没进城了。虽说每次从北京回老家都要在城外看着城门楼、沿着城墙根绕过去,但从没下车进到里面。即使到山海关采购东西,也是在城外的商场、市场转转。</h3><h3>今年春节又回到了老家。一次去山海关办事,突然想去城里转转,也就有了这次重游古城的经历。</h3> <h3></h3><h3>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北倚燕山,南连渤海,矗立于山海之间,故得名山海关。</h3><h3><br></h3><h3>山海关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是万里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关口,是我国扼东北、华北咽喉的军事重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誉,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东门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标志性建筑。</h3><h3></h3> <h3>关城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现在只有东门还保留有瓮城,其余三个都不见了。</h3><h3><br></h3><h3>山海关,铭刻了太多的战争记忆,现在,战争的乌云早已远去,山海关已经成为中外著名的旅游景点。</h3><h3></h3><h3><br></h3> <h3>2019年1月31日,腊月26,再有4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山海关南城门外一片红火,摆摊的商贩们在卖着各种年货。它身后的南城门--望洋门楼,正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h3> <h3>“望洋门”都叫它南关,它的门前就是东西向的102国道,每次回家都要走这条路,经过这里。G102是连接关里关外的交通要道,过了“天下第一关”就从关内河北省进入关外辽宁省了。</h3> <h3>从G102道南来到道北,就到了南城门拱形门楼下。</h3> <h3>记忆中的山海关古城可是个热闹之地,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房子密集,街道不宽,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街道上永远都是人头攒动。特别是到了年根儿,采购的、逛街的摩肩接踵、水泄不通。</h3> <h3>此时,站在南城门向北望去,仿佛不认识了一样,街道宽宽,建筑古色古香,干净的街道上,行人零星,蓝天白云下,好一座清新、寂静的古城!这与几十年前热闹非凡的情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此时已是年根儿,更是不同于几十年前的场景。看来这里已经改头换面了。</h3> <h3>这棵粗壮的古树在述说着这里古老的历史。</h3> <h3>从里侧看南城门--望洋门,也叫南关,雄伟高大。</h3> <h3>看到这个牌子所指的地方很是熟悉亲切。小时候来过这里多次,到过一些地方,但从没仔细认真地看过。</h3> <h3>过去的山海关古城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居民众多,店铺林立,而现在这里经过翻修,再现了古城的模样,变成了旅游景区。 </h3> <h3>山海关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2007年,这里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2015年却因为脏乱差、管理不善,而成为中国5A级景区摘牌的首例,经过痛定思痛和整改,2018年11月,也就是一个月前,这里又重回5A景区。不管怎样改,山海关古城厚重的历史却从未曾改变过。</h3> <h3>这里的建筑都已成为了古色古香的模样,有许多的老店铺、老字号。</h3> <h3>也许是季节的原因,此时的这里太静了,绝大多数店铺全锁着门。</h3> <h3>山海关四条包子是老字号,非常出名,凡是来此都要尝尝包子的滋味。还不错,这里在开门营业,进去尝尝。</h3> <h3>看来老字号就是不同一般,来此吃包子的食客还算不少,但遗憾的是只有猪肉大葱一种馅,让我乘兴而来,扫兴而去。</h3> <h3>这里原来的胡同、巷子都以几条来命名。三条饺子也很有名,但此时也是大门紧锁。</h3> <h3>街边有很多这样的雕塑,述说着这里的曾经。</h3> <h3>快过春节了,这里将要举办“2019中国.山海关古城年博会”,据说大年初二举办,也许到那时这里能热闹一些吧。</h3> <h3>逛了好久,看到了唯一的一波游客。</h3> <h3>前面就是钟鼓楼了。钟鼓楼是明大将军徐达创建山海关关城时修建的,当时的位置在关城北大街一带。万历十四年(1586)山海路参将谷成功移建于城中心,故又称中心楼。1952年,因年久坍毁失修拆除。2004年3月19日,钟鼓楼作为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标志性工程举行奠基仪式,于当年9月落成。难怪小时候没有见过这座城楼。</h3> <h3>钟鼓楼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的关城中心,底层东西南北贯通,各门洞前设有几个小石墩,只容许步行通过。</h3> <h3>钟鼓楼上有钟有鼓,还建有文昌殿。楼中钟鼓的安放位置是左钟右鼓,上建有钟鼓亭。</h3> <h3>钟鼓楼北侧。钟鼓楼现在已成了参观景点,售票口就设在楼下。</h3> <h3>花5元钱登楼远望。</h3> <h3>从楼梯上来走到南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侧巨大的钟和鼓。</h3> <h3>钟鼓楼在城中央,由于高于城中的其它建筑,站在楼上,周围景色一览无余,四条大街的美景尽收眼底。</h3><h3><br></h3><h3>按照顺时针转一圈。东望,远处隐约看到的就是自钟鼓楼起一路延伸至东大街尽头的城门------东门(镇东门)</h3> <h3></h3><h3>镇东门高高的城楼呈现眼前,悬挂在镇东楼上的白底黑字巨匾“天下第一关”也清晰可见。</h3> <h3>与远处的“天下第一关”合张影吧。</h3> <h3>移步往南,把镜头拉近,就看到了大街尽头的城门------南门(望洋门)。</h3> <h3>西大街尽头是西门--迎恩门。要过节了,大街上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气氛。</h3> <h3>北大街尽头是北门---威远门。</h3> <h3>远处是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山坡上蜿蜒的角山长城清晰可见。</h3> <h3>从钟鼓楼下来,看到北大街将要成为年博会上的美食一条街。</h3> <h3>美食一条街已做好了一切迎客的准备。</h3> <h3>从钟鼓楼下来,在楼的西北角有一处“双文井”,两口井紧挨着,井沿不同,一方一圆。据说此井水甘甜,不像城里其他井水苦咸味,传说进京赶考的秀才如能喝上一口此井水,即能金榜题名。</h3> <h3> 街边有两组《闯关东》雕像。“闯关东”缘于19世纪中叶起,背井离乡的中原人由山海关“闯”入东北,山海关作为一个入口,承受着多重文化的冲击,也显示了山海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h3> <h3>从钟鼓楼往东去,一路上是长长的彩色伞走廊,这里是年博会上举办的伞文化艺术展。</h3> <h3>蓝天下的彩色伞非常漂亮。</h3> <h3>这里是闯关东展览馆。</h3> <h3>方志馆。</h3> <h3>走到街的尽头也就来到了东门(镇东门)-- “天下第一关”,这里要买票进入。</h3> <h3>花15元买了张普通票,就可以进去参观了。</h3> <h3>穿过东门,就来到了 翁城。这里已成为游乐的场所。</h3> <h3>这里是参观天下第一关的另一入口。</h3> <h3>从这里去往城墙游览。</h3> <h3>旌旗招展。</h3> <h3>在高高的城墙上,处处能感受到峰火的硝烟。</h3> <h3>在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h3> <h3>靖边楼,是山海关城的东南角楼,为明初徐达建关时所建,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塌毁、拆除。靖边楼是1986年在靖边楼的原址上根据明朝靖边楼原貌修复的。</h3> <h3>站在城墙上看城外,一派现代化的建筑。</h3> <h3>城墙门洞的下面就是G102国道了,这里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h3> <h3>高高的南城墙。城外左侧就是G102国道。</h3> <h3>城墙周长4727米。时间的原因,这次没能转一圈。</h3> <h3>牧营楼,拱卫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h3> <h3>临闾楼,拱卫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h3> <h3>城楼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h3> <h3>远观钟鼓楼。</h3> <h3>在西大街上有一处承恩驿,始建于明代中叶,因是清代山海关至盛京(现沈阳)十四个驿站之首,而且是唯一皇帝居住过的驿站,故名天下第一驿站。承恩驿也是唯一一个设在古城内的驿站。</h3> <h3>西大街。</h3> <h3>辽西省山海关市政府旧址。</h3> <h3>西大街西门--迎恩楼。</h3> <h3>春节后又来了一趟古城,虽说街道上还是非常的寂静,人很少,但美食街的摊位上还有一些在卖吃的。从街中心排成一排的垃圾桶,不难看出过节这些天这里很热闹。</h3> <h3>这次的古城游了解了不少的历史知识,还是很有收获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