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去秋来岁岁过,寒来暑往时蹉跎。村中往事何寂寞?小庙护神留传说。我的家乡是坐落在北坡脚下巨龙怀抱之中,风藏气聚风水宝地。紧连村东一块田梁地叫庙弯子。</h3><h3> 庙弯子呈簸萁型,地势顺村朝东延伸大约有1里长,东边从北坡向南凸出一段小坡梁呈半环型,正好把这块半平田地圈住,背靠北坡犹如簸萁槽棱,面南隔路朝向宽广的马莲滩,视野开阔土地贫瘠。大约有50多亩地。在有了村庄后不知是什么年代就在此地盖起了一座小庙。这片土地因小庙而得名——庙弯子。</h3><h3> 小庙建在北坡平梁上,占据簸萁弯槽正中处,规模虽不算宏大,既无亭台楼阁,更没有雕梁画柱,只是一座平常庙宇而已。由于小庙的建成,给这个簸萁弯通灵了地里首脑,东西两边凸出的山梁长起了翅膀,恰似一只将要腾飞的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待飞气壮。当你站在小庙门前,能仰观天地之大,可俯察品类之盛。云从山出,雨从郊市。放眼远眺山峦起伏四周环绕,碧野千里水草丰茂;晴空蓝兮日月普照,星点村庄炊烟袅袅。小庙象一位威武雄壮的天神,朝看东流水,暮望日西坠;巡察天地氤氲之气,遍视人间咸恒庆会。守护着家乡田野流水,助集起山梁群芳荟萃,福荫着人民幸福康瑞;小庙的飒爽英姿彰显神威,世世代代永不衰退。祈平安祷年丰娇花滴翠。遮风雨避灾害从不落泪。与家乡同呼吸共命运年年岁岁。</h3><h3> 据村里老年人讲,自建小庙以来,香火旺盛神尊显灵,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着家乡这一方天地的永安太平。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社会黑暗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恐惧 受气百般遭罪,往往把祈求平安寄托在小庙神灵的保佑上,别无他法。小庙里躲藏过土匪要抢的俊男靓女和钱粮贵物,是藏进去的东西等风声过后,都能完好无损回归。从没有丢三少四。说明真是有神灵保佑。</h3><h3> 记得上几辈村里有一位村长叫赵二,娶过个女人,夫妻恩爱情感至厚,快30岁的人呀,二人膝下没有一男半女,全村光景过的最好,钱财富庶家道殷实。赵二身强体壮做事公道,村里大凡小事他都能处理的妥贴安好。把小村维护的象一家人似的安然无恙。</h3><h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然有一年夏季,土匪过村要找赵二要钱粮,也不知从那得到的消息,可村里也得到了土匪过村的消息,村民们暗中把赵二两口子和钱粮隐藏在了小庙里,村民们晚间轮流送饭,一直坚持了20多天,土匪人也没找到,贵重钱粮没抢到。风声过后他两口子才回到家。也好比《沙家浜》的胡司令,在水缸里面把身藏,才躲过大难一场。有小庙的藏身神灵的保佑,免此一劫实乃庆幸。此后不长时间,赵二妻子也身怀有孕,打过年生了一个千金小姐,两口子喜乐非常融情至蜜。事后人们常说是吉人自有天相,感动神灵送子他们,彰显小庙神灵福报。</h3><h3><br></h3> <h3>由于有小庙的护卫,庙弯子的名字更加辉煌无比大放光彩,因此这一片田地也由贫瘠转向了肥沃,记得有一年夏秋之交,门前滩里的庄稼被一场罕见的冰雹袭击,打的七零八落所剩无几,村民们唉声叹气不知所措,可庙弯子那块地秋毫无损,正好那年种的是黍子,苗青垅碧黍穗耷拉长势喜人,我们几个小朋友还趁中午没人看见,进地捡撇莓莓(黍子的病苗,不出穗剥开是白嫩的一棒,很好吃,到穗熟时成了黑莓。)当新鲜水果的吃了,有的莓莓老了就成了半白半黑,每个人吃完脸上黑眉画道的,活像些掏碳的窑黑子,互相看完不禁失笑,赶紧跑到小河边把脸洗干净,相随上学去。当你站在庙弯子对面的马莲滩观望时,绿幽幽的黍苗,象是一湖碧水映衬着烈日晴空,一阵清风徐来碧波荡漾,觉得眼前湖水涌动波光粼粼。此时无声胜有声,家乡美景动漫中。小庙神威护山林,苍天慰民运无穷。</h3><h3> 经过后期田间管护,庙弯子黍米喜获丰收。每亩上担,收1万5千多斤,连滩地后期返活的小麦 莜麦,粮食作物共收近2万多斤。还有我们后山的宝 山药没少起。队里又用黍子和邻近村兑换些小麦莜麦,后来国家又给返销粮,村里统一按人口分发给村民。凑乎度过了一个遭灾年,至今很多人还在记忆着那个难忘的岁月。也在感怀小庙的佑护。谢厚庙弯子田地的贡献。</h3><h3>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运动风暴的冲击,小庙被造反派拆除,供奉的神灵也被搬到移出,涂为平地。村里好像再无此说。渐离渐远。庙弯子的田地耕种一直延续至70年代,养育着家乡勤劳民众的生生不息。由于过度耕作,遭受风吹雨刮肥田沙化,后来为了防风固沙造了一片杨树林,至今残木断树荒凉沙土。再也没有往日的禾苗壮美弯道秀丽。</h3><h3> 前些年听说村里有人在庙弯子的东梁上又给盖起一座小庙,坐北朝南以保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唤醒几十年沉睡的神灵,护佑一方天地的宁静。庙弯子虽然失去了当年的繁荣,可它的名字永远凝记在家乡人民的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