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我的家里养了两只小猫,每每看到这两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总会让我想起一些与猫儿有关的事儿。</h3> <h3><br></h3><h3> </h3><h3> 我的家似乎与猫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自父亲那一辈算起,到了我和儿子,三代人都有养猫的经历。遗传有基因,爱猫是否与基因有关,我不知道,但这种情结确实是我的家庭留了下来。</h3><h3> 父亲是位对小猫极其喜爱的人,他在世时,总喜欢在家里养只小猫,可是我的母亲却不喜欢,因为她是一位特别干净的人,总觉得猫和狗会将整洁的屋子弄得乱七八糟。父亲在外面做事,母亲在家里持家,因此,每当父亲看到自己喜欢的小猫,有时就会弄回来一只。母亲尽管不是很高兴,但她拗不过父亲,也无可奈何。父亲曾有过几次养猫的经历,那时我已经懂事了,因而还有那么一些印象。</h3><h3> 有一次,父亲的一位乡下朋友弄来一只小猫,是黑白相间的狸猫,十分乖巧。那只小猫平日里喜欢睡在靠近窗户的缝纫机上,因为太阳的光照射到院子里时,窗户下是屋里最先享受到阳光的地方。那只小猫平时很少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只有我们几个与它玩的时候,或拿个绒线团,或给脖子上挂个小铃铛,它才显出那么几分活泼的样子。母亲绒线团,或给脖子上挂个小铃铛,它才显出那么几分活泼的样子。母亲尽管对小猫有一种心理的拒绝,但对这只小猫似乎格外优待,从没有呵斥过它。父亲是极爱照相的,一次,母亲坐在窗户下的缝纫机前正过过冬的棉衣里续棉絮,太阳的光柔柔地从玻璃上透射进来,将已经初冬的屋子照得暖融融的。小狸猫不知什么时候悄悄走到了母亲做活的台面上,母亲手里的活儿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她依然专心致志地在做着活计。父亲正在摆弄他心爱的相机,看到此景,立刻对光调焦,迅速按下了指尖的快门,这样,在我家的相册里,就有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h3><h3> 最终那只狸猫到了哪里,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我已经忘却了。</h3> <h3><br></h3><h3> 到了我这一辈,养猫也不至一次了。</h3><h3> 最早养猫是在我三十几岁,那时已经独立生活了,住在灵州城东大街一幢小楼上,我们住的是第三层,楼的前方就是大街。</h3><h3> 妻子是极爱小猫小狗的主儿,她让客户从农村的家里抓来一只小猫,是米黄色的。那只小猫十分机警聪明,在家里总是闹个不停,好像不知道疲倦似的,我叫它为“小霸王”。楼房养猫可不像原来平房养猫那么便宜,小猫是极爱干净的,它们大小便极有规矩,从不随便在其它地方大小便。于是,我们就在洗手间给它准备了一个沙盘,铺垫上厚厚的一层黄沙,它在沙盘里大便完后,就会用前爪挠些沙子将粪便埋住。我家的住宅楼后面有一个单位的几间大仓库,平时堆放些杂什物件,很少有人过去。到了夜间,这只小黄猫就待不住了,蹲在屋门口叫个不停,要让主人给它开门。在这个家,似乎它就是一切似的,真正的小霸王,我们奈它无何,只好随着它去了。我们知道,它玩够了后,是回来的,只要它在楼门外一叫,我们便知道家里的小霸王回来了。有一天晚上,已是半夜时分,妻子推醒了熟睡的我,说:“听,你的小霸王回来了。”我睁开惺忪的睡眼,问:“是么?”仔细一听,果然门外传进来“喵喵喵”的叫声,我只好穿上拖鞋去给这个小霸王开门。门一打开,小霸王一直窜到了阳台上,我跟随了过去,它仰着头兴奋地对我直叫。我打开了阳台的灯,往地上一看,地上有一只已经半死的耗子。我明白了,它这是在像我表功呢。这也让我弄明白了多日来,它一到夜晚就要出去的原因。可笑的是,它将那只半死的耗子放在地上并不享用,而是又跑到门口,叫着要出去。无奈我只好又一次将门打开,将它放了出去。这样,一个晚上有时会抓到两三只老鼠。它将战利品放在阳台上也不是个事,因此,每每到了它出去以后,我就会拿起火钳,将它的战利品从阳台上扔到大街上。有一个夜晚,第二次空手而回,到了阳台东找西寻,怎样也找不到它放在地上的耗子,气得“喵喵”直叫。</h3><h3> 这只猫的结局着实让我们心痛。我的妻舅家在农场,家里的粮仓经常闹耗子,听说我们家里的“小霸王”的能耐后,便要将它“请”了过去,说是抓几天耗子就送回来。结果没几日,它晚上抓了一只吃了药的耗子,自己也将性命搭了进去。妻舅进城给我们告知了这个不幸后,我和妻子难过了多日。</h3><h3><br></h3> <h3><br></h3><h3> 我的儿子也养了一只猫,他的那只猫儿是极名贵的。</h3><h3> 儿子在杭州上班,去年春节我们到杭州过年,进了家门后,他将楼上阳台的门打开,一只黑白条纹相间的大肥猫从楼梯上窜了下来,着实将我和妻子吓了一跳。儿子解释说,这是朋友送给他的一只猫,十分名贵,需要几千元才可买到。它是什么品种,我记不住,反正是个挺好听的洋名儿。这只大猫的眼睛很特别,在灯光下,散发出宝石一样的金黄,圆丢丢的。黑白相间的皮毛像绸缎样,柔而光亮 ,我问儿子:</h3><h3> “它的毛色怎么保养得这么好?”</h3><h3> “一是它的品种好,二是它吃的粮是进口的,由深海鱼发酵而成,食物配方很科学,因此它的毛色非常光亮。”</h3><h3> 听了他的解释,我这才懂得现在大城市里养猫非常讲究,猫儿吃的是猫粮,处理粪便用的是玉米做的猫砂,防止它练爪子时抓坏沙发,于是就有了专门的“猫抓”“猫铲”之衍生物。它既然是宠物,处处也就显示出尊贵来,“养尊处优”这个词用在这大肥猫的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但这“尊贵”也給我带来丝丝担忧,被优厚礼遇后的猫儿还会有野外生存的本领吗?这又不免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只捕鼠高手“小霸王”来。</h3><h3> 儿子的这只大猫虽然相貌有几分威严,但是却很温顺,从来不去它不该去的地方,当它吃饱喝足时,就蜷在沙发上呼呼呼地睡大觉。主人要上班去时,用手中的电子激光笔一照,一个闪亮的、鲜红的光斑就会出现在它的面前,看到这红色的光点,肥猫立刻兴奋起来,就好像西班牙斗牛士面前的那头公牛看到刺眼的红布一样,全身热血沸腾,将腰儿一弓,瞄准那红点,猛扑过去……儿子就是用利用手中的这个小科技将他的大肥猫乖乖地引诱到阳台之上。有时我想,人这种高级动物到底聪明,高科技的玩意儿用到了聪明伶俐的猫儿身上,它也变得十分愚笨了。</h3><h3><br></h3><h3> </h3> <h3><br></h3><h3> 爱猫养猫,是一种生活的情趣,这些可人的物儿,往往会给我们紧张的工作带来一些乐趣,能够缓解我们业已疲惫的神经。养猫养狗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够给生活带来乐趣,也会给工作带来启示。退休前在一些学校听语文课,教材中有郑振铎先生写的《猫》,听了几位老师讲这篇课文,多多少少都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一位教师引课时,先提问学生,你们家里养过猫吗?你们喜欢猫吗?很多学生一脸的茫然。接着,老师们会利用课件,将几幅猫的图片呈现给学生,然后说,你们看,这就是猫,多么可爱呀……至于下面的教学内容,往往很难走进文本,将郑先生在特定背景下,对猫儿的关爱情感挖掘出来,更不用说对人性自身弱点的反思了。我知道,这样的结果原因很多,其中,学生生活的贫瘠也是一个原因。</h3><h3> </h3> <h3><br></h3><h3> 最后,还要补说一下眼前这只深色的不速之客,它是我的两只猫儿从外面招引进来的。一天,从阳台的窗户缝隙中(供我的猫儿进出的)进来一只不速之客,它十分小心将脑袋伸了进来,看了看,又缩了回去。我看到它脖颈上的猫绳,就知道是别人家养的家猫。我将它捉了进来,放置到洗衣机的台面上。它也挺温顺,没有拒绝。我打开手机,給它拍了张照片,就从窗户的缝隙中放了出去,我明白,爱猫的人是极怕心爱的宝贝丢失的,夺人之爱是不道德的一种行为。看着它的远去,我的心也释然了。</h3><h3><br></h3> <h3><br></h3><h3> 外面的天已经黑了,我的两只小黄猫“喵喵喵”的叫声又在客厅的沙发上传进了书房。我知道,它们的肚子饿了,我又要在它们的食盒里添上新的猫粮了……</h3><h3> </h3> <h3><br></h3><h3> 2019年3月2日写于灵州古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