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报告:三班参战女兵集合完毕</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兵之声 编写/制作</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王 洁 照片收集</b></h1><h1> 我们曾经是军中的绿花,是多少女孩既羡慕又向往的女兵,至今还披着八一的光环。女本柔弱,入伍则刚,1979年2月17日,作为共和国的军人,我们奔赴自卫还击的战场。一样女儿心,一样男儿胆,我们经受住了血与火战场的考验,10位战友分别担负了前指、基指、后指的有线联络和女俘虏营的监管,勇敢的完成了任务,全班荣立集体二等功。</h1><h1> 时光如驹,为追忆流逝的芳华岁月,铭记光辉历史,特将我们参战的10名生死与共战友的当年照片和近照收集在一起,也当是我们参战三班的再一次集合……</h1><h1> 这份弥足珍贵的战友情,早已渗入我们的心髓,融入血脉,铭刻一生,抹不去忘不掉。看着这些分外熟悉、亲切又想念的面庞,我们的心依然相互陪伴,岁月可以让我们的容颜变老,光阴可以把我们的鬓角染白,但我们的青春魅力不减当年。分别后虽各自踏上不同的旅程,但40年走过风和雨之后, 仍保持军人的气节,今天我们的笑容更娇艳 !</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是红色的女话务兵,头戴耳机手拿塞绳,传达战斗的号令,报告胜利的喜讯,叮铃铃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长</p> <h3> 班长在回忆中说:前指的战友,还记得冲过红河的第一晚在战壕中陪烈士吗?还记得是谁冒着越军的子弹把女兵掩在身下的瞬间?还记得为防暴露和袭击夜宿牛粪堆吗?还记得急救包做姨妈巾丢在阵地上男兵高喊有人负伤了吗?还记得在305高地嘴皮干裂声音嘶哑喝工兵挖的泥水吗?还记得于万千须眉之中想方便的尴尬吗?还记得特务连副连长老高搜山时被打死我们痛哭的场面吗?还记得我们掉队了在浓密的飞机草中行军的忐忑吗,通信分队只有几支枪,全背的设备,出发前连长对我说人在设备在,在一人多深的飞机草中穿行随时准备牺牲。还记得战火中的青春吗?亲耳在猫儿洞听见有男兵问女兵,仗打完了如果我们还活着可以成家吗?数不清道不完的战场轶事桩桩件件铭刻心中四十年。</h3><h3> (刘曙蓉提供)</h3> <p class="ql-block"> 为保障前后方有线通信联络任务,我们基指3人自己用铁铲在山坡上挖个猫耳洞作为“机房”。猫耳洞又小又潮湿,总机旁一直放着两颗拧开盖子的“光荣弹“,我们告诉在猫儿洞口站岗的哨兵说,只要敌人进来,我们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后来我们得知,他们当中有几个是南京军区来的神枪手。</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的当天上午,工兵营调整哨传来消息,电话不通,要求立即修复。此时,我们2人在总机值班,在旁边没有男兵的情况下,1人主动报名去查线路,三连指导员不放心她1人去,两人一起,深一脚、浅一脚的在1.5公里的陡峭密林中仔细检查线路,终于找到并接通了被汽车压断的电话线。</p><p class="ql-block"> 战斗在进行,通信一刻也不能中断。当我们熬不住时,轮流躺在猫儿洞外的斜山坡树叶子上。晚上为了保暖,我们穿着雨衣躺下。有一天,正下着雨,前面送下来两个战士,一个屁股被打了个洞,一个脚被炸坏,在那里等着担架队来抬他们,我俩把部队分配给我们的压缩饼干拿给他们吃,并与他们说着话,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以此缓解他俩的疼痛。</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日子里,经常有男兵过我们洞口时,会放下一些压缩饼干和罐头食品给我们,那是他们从口中省下来的,现在想起来依然感到好温暖。</p><p class="ql-block"> 在那艰苦条件下,当大姨妈来时,将自己的生白布衬衣用来应急。由于长时间坚守在潮湿的洞里,其中1人双脚红肿疼痛,当部队撤回内地下火车时,跛着脚走路,旁边有人说,还有个女兵受伤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如花的季节勇赴疆场,这些抹不去的烽火岁月记忆,时常在脑海中浮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那把挖“猫耳洞”的铲子如今还被保留着,上面还有当年的泥土,早已锈迹斑驳。</p> <h3> 后指的蔡娟在回忆时说:只有我们亲身经历过中越自卫反击战的幸存者们才知道,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保卫和平,是要用青春和生命换来血染风采的!</h3><h3> 在人们看来,我们后勤是比较安全的,我就亲身经厉了二次生与死的考验:一次是在值班时,突然发现一组线路中断,我也来不及找人,就交给高昆值机,毫不犹豫地用手摩着线路跑出了机房,在800米处找到了暗断电线,急忙接好。正想往回赶,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越鬼,当时心里只想着一定要赶回值班岗位,保证线路畅通,不顾一切跑回了岗位。第二次是,我在阴暗潮湿的洞里值班,疲惫不堪,猫着身子移到洞口想吸吸新鲜空气。只听一颗子弹声音朝我飞来,我猛扑倒地,差点脑袋开花。所以,虽然是战斗在后勤部,但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我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h3><h3> (蔡娟提供)</h3> <h3> 后记:这次做美篇,是我从做美篇以来最投入,最动情的一次,想想那时,我们才20岁左右,本该在蓝天下沐浴温暖的阳光,而戎装在身的我们,却选择英勇的上战场,不怕苦、不怕死,没有一个退缩,前指、基指、后指总机接转电话做到零差错,保障我师战斗顺利推进。编写中我多次含着眼泪整理,作为献给今后的我们。在此,特别鸣谢热心的王洁忙前忙后收集照片!谢谢10姐妹的鼎力支持,才得于展示我们的风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