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作证——临潼铁中67.4班第六次同学聚会

老梁

<h3>1968年11月16日,这是我们心中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走出了这座校门,走向广阔天地。</h3><h3>五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从四面八方齐聚在这里,目的只有一个,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看我们的同学。</h3> <h3>今天的母校也和中国一样,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年的二层青砖红瓦的法式建筑,变成了现在的四层高大宽敞的教学楼,我们脚下,原来是蓝球场,现在已铺上了平坦,宽阔的塑胶跑道,眼前的一切,显得干净整洁,漂亮大气。</h3> <h3>陈秋菊,殷凤琴为筹备这次同学聚会,操了不少心,跑了不少腿,尽最大能力,保证同学们聚会时吃好,住好,玩好。苏月珍同学在单位是会计,同学聚会时依然担当会计,精打细算。她们仨人的目标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h3> <h3>为了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我们每次聚会都会邀请同学们的爱人参加,他们的加入也给同学们增添了不少欢乐,王金芳的爱人给大家唱了秦腔《四郎探母》,张科俐的老公老周大哥给大家朗诵了长诗《同学情》,刘松林的夫人给大家吹奏了葫芦丝,吕宝琴的爱人张长发给大家写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苏月珍的老韩哥勤勤恳恳为大家照相,背包。还有申银弟的老公王云山,这也是他们夫妻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h3> <h3>刘松林的夫人史秋珍和女同学们在临潼铁中校门口合影,分享同学们回到母校的欢乐,为女同学们助兴。</h3> <h3>月亮和老公,是每一次同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h3> <h3>这是月亮和老韩哥的结婚照,就是放在现在也不失帅哥靓妹的风彩吧。</h3><h3>他们相识在七十年代,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西安,有一个幸福快乐,令人羡慕的家庭。</h3> <h3>最使人感动的是,潘宝成,赵爱凤夫妻,为了参加同学聚会,看看五十多年没见的同学们,他们要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同时也为宝成同学十几年的辛勤付出而感动,你不愧是好同学,好丈夫。大家衷心祝福赵爱风同学早日康复,</h3> <h3>潘宝成和赵爱凤同学,当年在班上,一个是文体委员,一个是学习委员,都是班上稀少的共青团员,走出学校,一个走向深蓝,戎装卫国12年,一个上山下乡,广阔天地练红心。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h3> <h3>吕宝琴51年前,孤身一人走出这座校门,今天带着老公回到这座校门,不同的是,时光飞逝,物是人非。</h3> <h3>刘松林,临潼铁中,史秋珍西安第二十一中学,在工作中相识,在工作中相爱,厌烦西安的都市生活,留恋北山儿时的时光,常以铜川为荣。</h3> <h3>群主张科俐同学,为了这次同学聚会,俩口子不辞辛苦,从京城赶来,为聚会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花絮,67.4同学群是张科俐同学亲手创建,从开始的5名同学,发展到今天28名同学入群,可以说,同学群今天的发展和壮大,张科俐同学功不可没,大家都感到找到家的感觉,每天,只要打开手机,必须要先进同学群里看看。</h3> <h3>张科俐同学从京城来之前,就和同学们打了招呼说:"老周哥是文化人,心眼小,叫同学们见面注意点礼节和分寸“,刘玉升说,"不行,见面非得使用陕西的礼节,拥抱“,刘松林说:“老周哥,你天天都抱着,别人抱一下都不行,你也太自私了"。最后大家决定,所有男同学,当着老周哥的面,拥抱群主。可真到了聚会那一天,没一个人敢上去拥抱,甚至连手都没敢握,大家说我们这些人,怂不怂?</h3> <h3>王金芳和爱人李忠魁参观临潼兵马俑。李忠魁和他的名字一样为人忠厚,处事仗义。年青时在渭南武术界也是叱咤风云,响当当的人物。</h3> <h3>申银弟是去年刚找到联系上的同学,爱人王云山。申银弟同学上学的时候,个子不高,坐在第一排,平时话不多,脑子很聪明,学习非常好。</h3> <h3>令人羡慕的小俩口,元宵节后,飞向海南,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享受着另一样的欢乐。</h3> <h3>过去曾经流行过一首歌曲《同桌的你》,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的不好,没有写出真正的同学情意,同桌应该比同学更加亲近一步,今天看来,的确如此。</h3> <h3>刘玉升,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同学,上中学时,是班上男同学们的“玩物”,谁高兴了都可以照脑袋上拍一下,以此引以为乐。走向社会后,经过坎坷磨练,已成大器,在为人处事方面非常干练,是深受欢迎的社会活动家。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我同意了他和我媳妇合影(这句是开玩笑话)</h3> <h3>一同在临潼县北屯公社北屯大队插队,一个锅里搅了三年的勺子,招工返城后,失去联系。直到2018年,才在同学群里相逢。值得观注的是,这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同学聚会,第二次见面了,但还是那么亲热,还是那只久久不松的手。</h3> <h3>这两张照片,照于同一地点,时间却相隔了53年,有六位同学重复了过去。(申银弟,王金芳,苏月珍,吕宝琴,赵爱凤,张科俐)。</h3> <h3>越过半个世纪的合影,53年后的重演。</h3><h3>2019年2月17日同学聚会时,石景云,吕宝琴,殷凤琴,张科俐按照1966年合影时的地点,人物排序,重新照的合影。</h3> <h3>同学相聚,只顾高兴,忘了矜持。</h3> <h3>天天在同学群里互相砸刮,互相攻击的男同学,今天见面了,你别说,这还越砸刮越亲,越攻击越热。为什么?三个字,同学情。</h3> <h3>申银弟和史秋珍合影,第一次见面,就这么亲近。</h3> <h3>虽然近在咫尺,都居住在西安,但平时都忙于家务,却很少相见。只有同学聚会,才有理由放弃一切,和同学相见。</h3> <h3>王金芳和张科俐双料同学(小学,初中)从小到大,俩人的合影,不计其数。</h3> <h3>变了,华清池也大变样了,找不到五十年前的模样了。</h3> <h3>上学时,是华清池的常客,这里有我们少年时的足迹,这里有我们嘻戏打闹的影子。今天故地重游,就是想找回过去的感觉。</h3> <h3>  巍巍骊山,滔滔渭水,你们曾看见过我们的过去,你们也看见了我们的今天,请你们作证,我们的同学情,今生今世永不改变。</h3> <h3>华清宫,记录着一代君王和贵妃,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h3><h3>杨家有女初长成,</h3><h3>养在深闺人未识,</h3><h3>天生丽质难自弃,</h3><h3>一朝选在君王侧,</h3><h3>回眸一笑百媚生,</h3><h3>六宫粉黛无颜色,</h3><h3>春寒赐浴华清池,</h3><h3>温泉水滑洗凝脂。</h3> <h3>吕宝琴同学在宴会上,宣读老公张长发写给同学们的贺信。</h3><h3>年愈七十古来稀,</h3><h3>同窗欢聚滿情谊,</h3><h3>虽为夕阳无限好,</h3><h3>来年老骥再相聚。</h3><h3>祝临潼铁中老三届六七四同学群快乐开心的欢聚一堂。</h3><h3>——————张洪发.2019年2月17日</h3> <h3>带着相逢的喜悦,怀着同学间的深情,又聚到一起,说不完的心里话,表不完的同学情,久违的欢笑又回到脸上。</h3> <h3>侃侃而谈,叙说各自过五关斩六将的历史。</h3> <h3>王金芳,李忠魁夫妇,刘松林,史秋珍夫妇,在同学聚会时,冒雪参观兵马俑。</h3> <h3>这三位同学,虎月东来自华县铁小,刘松林,邓铜板来自铜川铁小,都是住校生,睡的上下铺。奇葩的是,都是来自铜川的邓铜板竟然不记得刘松林是同班的同学,闹出天大的笑话,成了同学们的笑料。</h3> <h3>相聚在铁疗,虽然天下着雪,有情的女同学们,仍然不忘留下珍贵的纪念。</h3> <h3>书明同学社区活动离不开,在同学聚会的第二天,硬是挤出点时间,冒雪赶到铁疗,为的是和分别五十多年的同学们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h3> <h3>又要分别了,又要说再见了,依然是依依不舍,依然是互嘱珍重,希望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希望年年都要相见。</h3> <h3>难忘今宵,难忘今宵,</h3><h3>旡论天涯与海角,</h3><h3>神州万里同怀抱,</h3><h3>青山在,人未老,</h3><h3>明年春来再相聚,</h3><h3>同祝愿家阖美,身体好。</h3>

同学

同学聚会

张科俐

申银

合影

松林

临潼

铁中

王金芳

吕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