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扬州

鸿烨

<h3>  扬州对每个国人而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对我也不例外,因为它是一个游走在文人笔尖上的文化名城,是“准左名都,竹西佳处”,虽地处苏北,不属江南,但自唐宋及至明清,大家都把它当做有江南特色的名城,一切吟诵江南的美好诗句,都用在它身上,再加上人杰地灵,许多大学问家、思想家、诗人都在扬州生活或出生,从而形成了厚实的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雅士都为扬州题诗泼墨,从小学到大学,有关扬州的诗词学了不少,对这座浸润在唐诗宋词中的历史名城,自然就产生了无尽的神往。</h3> <h3>  而最近对我推波助澜的是童丽演唱的《烟花三月》,做为一名音响发烧友,自认为这首歌无论从做词、作曲、录音到演唱者的表达都无可挑剔,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试音曲。打开高保真音响,在大功率的前级和后级推动下,一对低灵敏度的落地音响里,充满江南韵味的前奏弥漫开来,闭上眼睛,在江南如画的美景中,一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的江南美女,款款向我走来,递上诗仙李白千年前写好的请柬,“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让你无法拒绝她的盛情,心里暗自决定,这一生一定要在寻梦扬州,在二十四桥上仰望明月, 在大运河上泛舟怀古,在瘦西湖上寻觅烟柳,在潘篱观中寻找琼花……</h3> <h3>  而机会就在不经意间来到,2018年6月,我得到了一个到扬州大学培训半个月的机会,让我心喜欢若狂,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我很快就来到了自己多年神往的这座历史名城。从火车站到扬州大学,一路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古典和精致相结合,无论是散发着古旧气息的文昌阁,还是街两边古朴的店铺和民居,自有一种诗意向你袭来。</h3> <h3>  进入扬州大学,首先看到的是两排高大的英国梧桐分立两旁,高大的树冠和宽大的树叶相结合,像微笑着的绅士在给你打伞,夹道欢迎客人的到来。做为一个高原人,被满眼的绿和到外开放鲜花所吸引,只叹我们在温室里精心培育的树种,在这里自然生长,充分展示它天生的丽质。幸亏有现代化的手机APP形色,使得我不问别人就轻易知道了它们的名字:紫荆、荷花木兰、木槿花、厚萼凌霄、龙柏、棕榈树、小叶黄杨……,校园就俨然是一个植物王国,好几天我都拿着手机拍个不停。</h3> <h3>  在扬州大学的学习是紧张的,充实的,在这里我们聆听多位教授的讲座,学习到了一些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内比较前沿的知识,对现代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的推动整合,未来教学的一些新的模式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胡小勇教授讲座以后,使我思考今后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是什么?就是像胡教授一样既有幽默感又有亲和力,能抓住学生心理点,又能讲透课程本质的老师。他的学术态度中立,对智慧课堂、微课以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让人信服,让我为有这么好的老师而点赞! </h3> <h3>  上课之余,一位教授讲,要想了解一个城市,先从了解当地的民居开始。于是下课后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东关街,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在古运河边,和我们西宁的水井巷一样繁华热闹,整条街全是店铺和充满当地特色的私宅,比如著名的个园、逸圃等。这里民居基本上是前店后宅,设计的非常合理,而长达一千多米的街道也非常热闹,全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产和小吃。</h3> <h3>  穿过热闹的街道,我进入宽窄不一的深巷里,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粉砖黛瓦的院子,古旧中透出一股闲逸的味道,这里的院子和房屋都设计的不大,显得寸土寸金,巷道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扬州人的胸襟。小孩子剃着锅盖头快乐的跑来跑去,老人悠闲的在自家院前喝着晚茶,年轻人悠闲的散步,这是典型的扬州慢生活节奏啊,好让人羡慕!七点过后,天基本黑了,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古意扑面而来。沉浸在这种古意中寻梦,蓦然回首,月光如倾泻的瀑布一样,洒向小巷,突然感觉到一种别有的唐宋风情,在深巷的尽头,袅袅婷婷的走来一位少女,像戴望舒雨巷中的女孩,一袭长发披肩,但没有哀怨的眼神,旗袍上绣缀的蝴蝶在月光的清辉下反射出清幽的淡光,像要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月光把她的背影拉的很长,更显的骨感苗条。在你不经意间,她已经走出了你的视野,我抬头一看,只见小院的门口,写着朱自清故居几个大字,原来朱自清就曾经住在这里,原来他经常沐浴在这样清素的月光中,怪不得能写出那样的传世佳作《荷塘月色》。 </h3> <h3>  而扬州本是就是一个月光城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情最深也最复杂,喜欢它的纯净高洁,慨叹它的阴晴圆缺,也让月亮代表了故乡和美好,听说吟诵月亮最多的是诗仙李白,多次到过扬州的李白,即使远在武昌黄鹤楼头送友人孟浩然坐船去扬州时,还对烟花三月里的扬州之月无限向往;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本身就是扬州人,他笔下的月夜空灵流转、飘逸出尘;还有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让人浮想联翩诗句的杜牧,亦曾在扬州呆过三年;而写下千古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苏轼,则在扬州当过知州;白居易、欧阳修、秦观等人也都曾在扬州生活过,更别提扬州特色的“扬州八怪”了,扬州就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城市。</h3> <h3>  在感慨中前行,来到了下榻的扬州大学田园宾馆,这田园宾馆真是名符其实,它依在农林植物学院的一块稻田边修建,虽然只有小小的三层,但最外围种满了高大的云杉,里面又有一大丛孝顺竹簇拥,还有几棵棕榈树点缀期间,最前面还有一个小小的荷塘,里面种满了睡莲,对面是艺术学院的音乐厅,既有田园风光,更有艺术风情,确实是城市里的一块小小田园。 </h3> <h3>  今夜,在这都市的田园里,月光如水银倾泻了一地,将我全身罩住,沐浴在月华里的我,睡意全无,我抬头仰望这无数名人雅士吟诵过的扬州明月。而月亮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慢慢的躲在云层后面,偶尔露出它的光华,透过云层到达地面,周围的景物都发出一种朦胧的光晕,忽尔,它突破了云层,像玉盘一样挂在天上,虽不是满月,但月华如水,均匀的洒向大地,照得清夜幽幽。抬眼看对面的棕榈树,在微风的吹动下将树影投射到宾馆的墙上,微微颤动,四周依然是满眼的绿色,这种绿色经月光加工,变成暗绿,但透着一股温柔,让人的心境安详宁静,如水的月华和池塘中的碧水相遇,暗淡的反光照的人心驰神摇,不禁想起故乡的圆月。</h3> <h3>  池塘中的睡莲已经入睡,白天盛开的花朵,已然娇羞打苞,但它依然吸收月亮的精华,明天会开的更加娇艳。月光投射到竹子上,影影绰绰,微风在月光的安抚下也变得更加温和,竹叶在月光的爱抚和微风的吹动中轻轻吟唱,想起了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切是那么美好,青蛙在稻花香里说着丰年,蟋蟀对着月亮弹琴。月光落地仿佛有声音,掩盖了一切嘈杂,又仿佛有温度,让燥热的空气变得清凉。此时对面艺术的音乐亭里,先是一段钢琴曲,轻柔悦耳,是月光奏鸣曲吗?在这如水的月光下,肯定就是吧。一会女高音又演唱起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曲,和月光相交织,穿透的很远,歌声停止了,又演奏起古琴名曲《广陵散》,在这月光的清辉里,音色深沉,余韵悠远,正好符合我的心境。转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只小猫,眯着眼睛,站在湖边,好像它听得比我还入迷? </h3> <h3>  此情此境,让我想起唐朝诗人徐凝写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月光洒向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同时,更会启发诗人的想象,中国是一个热爱月亮甚至浸在月光里的民族,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唐宋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到过扬州,天下三分明月独占其二的扬州明月,是否让诗人们多了一份灵气,并由此成就了不朽的唐诗宋词?而今夜的月光,让我更相信徐凝的灵感了。</h3> <h3>  可月光下的二十四桥在哪里呢?第二天我们来到瘦西湖寻梦,“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瘦西湖,几乎是扬州的一个名片,一泓曲水,细柳轻烟 ,它像一位骨干的古典美人,风情万种,万般妩媚,我们乘坐画舫,缓缓地行驶在水面上,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犹如一幅次弟展开的国画长卷。虹桥是她的红盖头,五亭桥则是她华美的腰带,钓鱼台则是它身上一枚耀眼的纽扣,而来往的船只就是她身上灵动翩跹的彩蝶,两岸的花柳则是它裙上飘动的彩绣。在烟雨蒙蒙中,船娘轻轻的摇动船浆,一口吴侬软语的讲解,让你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唐宋风情包裹的大运河上。</h3> <h3>  而我却在惦记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想象一下: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连吹箫的美人身上也发出了淡淡的银辉,玉润光洁的人儿吹出的悠悠箫声在月下的扬州城如仙乐四处飘落,此情此景,只要想一想都让人心神荡漾,而“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二分中二十四桥又能占几分呢?</h3> <h3>  很快船娘就给我们指出了二十四桥的所在,由于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但我看到以后,多多少少有点失望,与我心目中的二十四桥相去甚远,但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历史上的二十四桥不可能单指一桥,很可能指扬州桥数众多,而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复制出当时二十四桥的风采,就让心目中的二十四桥永远停留在千年前的月华之夜吧!</h3> <h3>  而我觉得扬州人要感谢瘦西湖,也许受了她的影响,扬州人身材让人羡慕不已,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无一例外都像瘦西湖一样精致骨干,由于地处江北,这里的女孩既有北方少女的豪情和干练,也有江南少女的婉约可爱,男孩既有北方少年的壮实健硕,又有江南书生的意气奋发。扬州也是最适宜人居的城市,这里生活不紧不慢,悠闲中显得从容不迫。</h3> <h3>  我寻梦的足迹又来到了扬州博物馆,在这里发现,就是这样一个慢节奏的城市,历史上也创下了辉煌,南北朝时有句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一向都被后人用来形容扬州这个“淮左名都”是个十足的销金窝子,连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写到扬州时也用此诗句来形容。扬州的真正崛起是在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之后。唐朝时扬州的繁华一度达到鼎盛时期,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其都城长安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但最令诗人们心向神往的并不是长安,也不是洛阳,同样不是苏杭,而是东南繁华之地、梦中温柔之乡的扬州。在随后的发展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甚至定居于此,过着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乐不思归。唐时扬州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纽约,至少也比得上今天的上海,而唐时的上海还有一部分在海里没成为陆地呢。 </h3> <h3>  而扬州繁华富硕的背后,也曾经是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城市,历史上扬州屡遭兵燹,历代兴兴废废。南宋词人姜夔路过战乱后的扬州,发出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感慨,而最惨烈的莫过于扬州十日,让扬州成了一座空城,可到了康乾年间扬州又已拥有了五十万人口,而当时世界上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城市只有十座,扬州经济之发达从它当时仅盐业一项就已是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可见一斑。说明这座城市有惊人的抗衰复兴能力,所以有诗人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既是对扬州遭兵燹的愤慨,也是对扬州复兴的由衷赞叹。 </h3> <h3>  在扬州的历史沉浮中思考,让我想起我寻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寻找传说中令隋炀帝迷恋牵挂的琼花,相传当时在琼花观里长着一株绝美无比的花,因为美如白玉人们便把它叫做琼花。“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隋炀帝为了看这天下独一无二的琼花曾三下扬州。但琼花的气数随着宋的灭亡而到了尽头,在宋朝灭亡那年离奇死去。又过了二十年,观中道士补种了一株聚八仙在原琼花生长处,后人便把聚八仙叫做琼花,不过战乱中聚八仙也灭绝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园林工人寻遍山林乡野在蜀岗又重新发现了聚八仙,并四处引种。 而我四处找寻,看到了“纤尘不染,最是高洁的”白睡莲,“绛珠落地便生根,催成凌霄一处魂”的厚萼凌霄,“风动紫荆香,紫衣染千里”的紫荆,但就是看不到那朵神奇的琼花,最接近的也算是校园内的广玉兰树吧,虽然盛花期已过,但高大厚实的叶子还是衬托着几朵洁白的玉兰花开放,风吹过来,校园里满是幽香。</h3> <h3>  拖着疲惫的步伐,我回到了田园宾馆,连日来的奔波,让新买的皮凉鞋把我的左脚后根处磨出了一个大泡,鲜血直流,这时宾馆的服务员见了以后关切的询问我怎么回事,然后马上将我领到旁边的扬大医务所里,让医生我包扎,并开了一些药,用自己的医疗卡付费。我当时太感动了,离家千里,得到陌生人这样的关心,在我再三表示感谢的时候,她只是淡淡的微笑,好像这就是她应该做的。这时候我仔细的打量她,适中的身高,苗条的身材,洁白的肌肤,眼睛里透露着和善,她具有江南美女的一切特质,但她的心灵比她的外表更美丽,她不就是我寻找的高雅洁白的琼花吗?历史上的琼花只是一个美好的传好,而最近引种的聚八仙只是一个代替品,而我们真正要珍视的,是扬州人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他们才是盛放在扬州的一朵朵神奇的琼花,正是有了他们,扬州城才更有魅力。</h3> <h3>  培训快要结束了,通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我也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技术重要还是兴趣重要,今后的教学改革将如何进行,很巧的是,在扬大食堂门口,我们遇到了一个五六岁的穿着白裙的可爱小姑娘,在用两个橡皮泥桶装泥巴玩,我们几个人上去帮它谋划,她也特别高兴的邀请我们玩泥巴。不一会,在我们的帮助下,一个小泥人作品完成了,看着小姑娘开心的笑容,我突然顿悟,教育中的技术和兴趣,不正是小姑娘手里的两个橡皮泥桶吗?当遇上充满兴趣的学生和善于引导的老师,二者结合起来,不正是我们期待的效果吗?</h3> <h3>  两星期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在离开扬州之前,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里有佳人如梦,这里有美酒如饴,这里有琼花似雪,这里有月华如水,这里有玉树临风,这里有运河穿城。这是一座浸润在唐诗宋词中的城市,浸润在如玉月光中的城市,浸润在骨干美人和英俊小生轻柔细语中的城市,浸润在淮扬美食中的城市,她是一首婉约的宋词,需要你慢慢吟诵,她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需要你反复欣赏,她是一瓶暗香轻溢的黄酒,需要你细细品酌,这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这是一座有心跳的城市,这也是一座有体温的城市,你好扬州,再见扬州!”</h3> <h3>  最后我引用韦明铧老师在《二十四桥明月夜》序言中写道这样一句话送给想寻梦扬州的你:“如果你没有去过扬州,你一定要去,因为扬州是那么古老;如果你曾经去过扬州,你一定要再去,因为扬州在不断更新。”</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