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图 桂西土枪 2019.3.2)</h3> <h3> 落花坪,地名应景,每到春天,二、三月间,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山村,房前、屋后、山上、地里,李花、桃花、油菜花等等,竞相开放。满山的黄腊李花和田里的油菜花,相互辉映,自然形成金海雪山,山风起时,那李花便纷纷扬扬,满地雪瓣。</h3> <h3> 黄腊李产于广西南丹县罗富、小场一带,是南丹县特有的李果品种,它的种植有着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黄腊李明清时期的贡品。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南丹黄腊李独特的风味和品质。</h3> <h3> 第一次知道落花坪,应该是2013年初。</h3><h3> 落花坪属于南丹县城关镇莲花村,传统种植黄腊李。</h3> <h3> 2012年3月我被组织委派到吾隘镇同贡村任第一书记。同批驻村的市文广局韦兄弟,就派驻在莲花村。莲花村路口就是我去同贡村的必经之处。12年大家各自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寻找适合各自发展、扎实脱贫的路子。</h3><h3> 年底市级下派第一书记碰头会时,大家对旅游扶贫讨论热烈。韦兄弟跟我说,莲花村种植很多黄腊李,因山高路险,卖出去难。李树春天开花,开满山谷、开满弄场,能不能拿来做点文章。</h3><h3> 这点立即提起我的兴趣。毕竟,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发现、开辟一个新景点,那是多么兴奋的事情。于是咨询路线、路况、花期等等。</h3> <h3> 黄腊李花一般在二月底三月初开花,比三月李开得晚一些,又比珍惜李早一些。</h3> <h3> 13年的黄腊李花,开得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早一些。听说莲花村的李花已是盛期。于是,年初五,邀几个摄友,借一部四驱越野车,前去莲花村。到村委,旁边的群众说,落花坪树最多,花最好,不过路更难走了,不知道越野能不能开到里面。我们小心翼翼地爬行陡坡,进到落花坪。</h3><h3> 可是上天似乎跟我们开了个玩笑,一场狂风暴雨把花全部摧完。</h3> <h3> 落花坪离南丹县城不远,从南丹往天峨方向二级路行驶17公里左右,即到莲花村路口,也就是从南丹县城出发过第二个隧道口1公里左右,即到路口,接着右转上坡沿村路盘旋6公里这样,就到了。</h3> <h3> 14年三月初,落花坪李花开了,我们把这个消息发出去。我从不冷藏自己发现新景点、景色。摄影人就是这样,遇到新的景点新的题材,总想拿起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然后分享给朋友。</h3> <h3> 邀约几个朋友,前往落花坪。出了二号隧道口1公里这样,车子向右转弯向莲花村方向,开始“步步高升”。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七转八拐行驶。从拉号开始,就见一路上的李花是一枝枝的白、一树树的白、一片片的白,如一团团化不开的云雾,在芳草萋萋的山腰间漂浮。一棵树比一棵树开得多,枝干枯黑,花却白嫩得象穿素裙的少女。每棵树斜逸的枝条在山上在地里站成一种姿势,我觉得一切的语言都苍白得无法描述那种美,只有一个劲地找不同角度拍摄。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李花不减梅花白,闲与梅花争几回。”此时你会觉得岑参当初如见这李花的繁华一定会将“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为“千树万树李花开”的。<br></h3> <h3> 大家把图片尽速传出去。</h3><h3> 于是,知道落花坪的人越来越多。</h3><h3> 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水泥路修到了落花坪。毕竟,道路建设是农村旅游扶贫旅游发展的基础。</h3><h3> 游客逐年多了起来,大片大片的李树林边,到处是摆着各种姿势与花争俏的美女们;那些端着各式“长枪短炮”的“好色之徒”们,不停地穿梭于花间树下,睁大眼睛贪婪地捕捉“美色”。</h3><h3>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落花坪,知道落花坪的黄腊李,许多客商直接到山里订购。</h3> <h3> 坐在李树下,一阵风起,有花瓣纷纷飘荡,落在油菜花里,落在我们身上,落在水塘中,如雪花纷飞,让你分不清此时身在北疆还是在南国,真是“秾李花开雪漫空”。</h3><h3> </h3> <h3> 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凝视这满树密密扎扎的花朵,我们的思绪回到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上,旅游扶贫的核心是依托地方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帮农民增收致富。让小农户从旅游产业中获得市场机会,发展旅游扶贫要在盘活乡村优势资源上下工夫,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h3><h3> 通过单个景点到全域旅游的裂变,让老百姓能以最简单、持续最长久的方式参与扶贫,自我赋能、守住乡愁,创造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我们精准扶贫的初衷。</h3><h3> 落花坪在变,不再“养在深闺”了,村里的农家乐办得也越来越多了。村民们明白,来玩的人多了,商机也随之多了。收入也就高了,生活也就好起来了。</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