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婆母思念无限!

老兵

<p class="ql-block">  2月28日是婆母的忌日,老人家离开我们整整17年了。 我们定在这天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公婆父母。</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思绪带我穿越时空回到2002年的2月初。那天下班回家,老家来的侄女告诉我一件事,说奶奶今天交代,她房间里的挂历,永远留在二月份不要翻页,因为她喜欢日历上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听了婆母的交代,下意识的看看墙上的日历,感觉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日子一天天过去了。2月11日除夕这天清早,我买菜回来,到婆母房间问她吃什么,见她坐在竹椅上,脑袋靠在椅背上面朝天花板,说了一句话我没听清楚,觉得有点异常,赶紧走道她面前,发现说话时有些语塞,是中风的迹象,慌乱中我拨打了120急救中心电话,把婆母送到医院。由于婆婆80岁高龄,年轻的值班医生不敢用溶栓药,等主任到医院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就这样,婆母和病魔抗争了十八天,走完她光荣的一生,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 冥冥之中我想,人的生命真的有定数?面对生死真的有心灵感应?日历要定格在二月份是巧合?留给我们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 </p> <h3>2002年3月公婆父母合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唯一让我欣慰的是,婆母告别时,穿的衣服是我为她精心挑选的,我深深的爱伴随她上天堂!</h3> <h3>在父母的墓碑前,我们轻轻擦拭尘土,静静的把鲜花挂在墓碑上。</h3> <h3>在父母的墓碑前,我肃穆站立深深的三鞠躬!</h3><h3>您们的关怀与谆谆教诲,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您们安息吧!</h3> <h3>公公婆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出生入死;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们呕心沥血;为了培养下一代,他们含辛茹苦。墓碑上篆刻着八个大字:革命一生,鞠躬尽瘁!正是他们一生的真实写照。</h3> <h3>都说墓地是阴宅,引人悲伤恐惧。我感觉每次走进墓园,像去探访一次亲人,回顾一段历史,站在父母墓碑前,总有一股暖意在心底,好像婆母就在身边从未走远,向生前一样关怀着我们。慢慢的我体会到,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亲人分别是短暂的,团聚才是永久。可谓人生苦也乐也!</h3><h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目送》</h3><h3> </h3> <h3>婆母原名燕静,生于1922年9月7日山东泰安,1938年参加革命,化名张静。她是电视连续剧《光荣岁月》中女战士苑箐的原型。在抗日战争中,婆母是地下抗日女特工,让日本鬼子和汉奸闻风丧胆的“红霞”,在战场她骁勇作战,身负重伤,轻伤不下火线,铁骨铮铮的巾帼女英雄!</h3><h3><br></h3><h3> 这是电视连续剧《光荣岁月》中,女演员扮演婆母的剧照。</h3> <h3>父母在解放前夜,迎接新中国的到来。</h3> <h3>婆母和战友的合影,摄于1951年南昌部队。</h3> <h3>新中国成立后,婆母听从组织安排,做了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员。</h3> <h3>1953年儿童节,父母和哥俩在南昌家中。</h3> <h3>婆母一生常怀感恩之心,她常常和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她的今天,是党把她一个15岁不懂事的小姑娘,培养成国家干部,离休后享受国家很高的待遇,感到很幸福。她说谁反对共产党我就跟到他斗争到底!说话间举起了拳头。看到她认真的样子我笑了,但我从心底敬佩,婆母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的教育已深入骨髓,融入到血液中。</h3><h3><br></h3><h3>照片摄于1958年北京,婆母已转业到中国农业大学。中间的老人是她的母亲,也是一位老共产党员,</h3> <h3>婆母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艰苦朴素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她用生命本色演绎了完美人生,当之无愧!</h3><h3> 我们调进北京工作后,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并侍奉陪伴她走完生命的最后十年,婆母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产,但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用终身。</h3><h3><br></h3><h3>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她非常严格,并以身作则。 孩子四年级的时候,政治考试不理想,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正在和儿子谈话。:你爸爸是书记,妈妈是政治宣传员,我是老党员,你政治不合格,在我们家是不能答应的……我还纳闷儿,婆母啥时封我政治宣传员了?瞬间醒悟,哦,我在部队时做过广播室的宣传员,我会心的笑了。儿子对奶奶的教育有些抵触又不敢言,回到自己的房间,婆婆紧跟了过去,继续说政治的重要性,儿子又跑了出来,婆婆慢慢的走出房间,进了厨房没看见孩子,又推开厕所的门,咦!孩子哪里去了?老人家您的步伐哪能追上孩子,他早已逃之夭夭。</h3><h3> 教育下一代她非常严厉,但在生活上对我们关心备至。1981年孩子出生,我们还在外地,那时婆母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她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表达高兴与愧疚之情,大意是,孩子的出生很高兴,我做了半生教育工作,由于身体原因,孙子不能来到奶奶身边,很遗憾!每月邮寄30元作为孩子的奶粉钱吧,希望孙子茁壮成长。字里行间满满的爱!孩子渐渐长大了,她又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家庭奖学金,鼓励孩子们。99年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作文得了高分,婆婆高兴的不亚于我们,她深有感触的说,每次看着他写作文,眼睛望着天花板写不出来字,奶奶的头发都急白了。婆母您的辛苦有了回报!</h3><h3> 94年我们调回北京,我每日上班还要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特别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来客、当我在厨房煎炒烹炸时,婆婆都会走进来说一声:你辛苦了!让我倍感温暖!一切劳累烟消云散。</h3><h3> 还有一次,乡里为四川贫困山区募捐,她听说了,拿出一千元交给我,让我替她捐款并交代不留姓名。乡里人员告诉我,这次捐款按区里建议每人10元至200元,领导都是200元,你也交200元吧,我知道婆婆的性格,还是按她的意愿完成募捐。</h3><h3> 农业大学从外地迁回北京后,学校准备给家里安装电话,她婉言谢绝了。她还几次让出涨工资的机会,总觉得国家给他定的工资已经很高了,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志。婆母的工资还是部队转业时定的,直到去世。</h3><h3> 虽然这都是些生活琐碎微不足道,我以为,就是这些生活琐碎才造就了伟大!就是这些平凡小事,才折射出人性的光芒!</h3> <h3>婆母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她的每件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每次给她洗衣服,都好像接受一次再教育。</h3><h3> 她坐的一把藤椅,是1955年从部队转业时带到北京的,藤条断了很多,她用布条捆了又捆绑了又绑。几次劝她换个新的,都被婉拒,她说这把藤椅跟随她四十几年,时间久了有了感情,舍不得扔掉。于是藤椅就像忠诚的卫士,陪伴她度过四十七载人生。</h3> <h3>这是89年拍摄的全家福,婆母经常和我们说,她是最幸福的人。孙女、孙子、外孙女、外孙子样样齐全。她感恩家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h3> <h3> 转眼间,婆婆离开我们17年了,当年不到五十岁的我也过了花甲之年。17载春秋冬夏国家经历太多的时代变迁,我们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对亲人们的思念!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加深!</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 </h3><h3> </h3> <h3> 缅怀婆母思念无限!<br></h3><h3> 您的德品永存天地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