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退休了,总想着要找点事干。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这不,想起了几十年前之所想,搞个电子管的音响听听。现在真好,有强大的网络,什么都能找得到。想买个电子管的功放那真不是事。 </h3> <h3>上网搜,真不少。根据自己的老知识,再看看文章和介绍。挑中了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机型。迫不及待地买回来试机,接上音箱和音源,翻出自己收藏多年的老试机唱片和CD。通电,开声。呵!感觉就是不一样。温暖,知性、耐听。比晶体管机少了很多烦人锐度(俗称数字声)。</h3> <h3>但电子管也有电子管的问题,一般如果是失真小的甲类电子管功放。功率都比较低。推CD机还行,推唱机就有点费力,尤其是再讲究一点,摒弃原有的唱机内部放大器不用,直接接唱头输出,电子管单功放就有点力不从心了。直接造成的音场效果出不来。我这想追求个全电子管模拟声的,还要再想办法。</h3> <h3>那就只能再加一级功放,即所谓前级功放(有的还要加两级放大,前级之前还有个唱头放大器)。接着上网搜!又从几十款里找到一款,自认为比较理想的电子管前级功放。这家既卖整机又卖全套散件。还卖散件?!这一下勾起我年轻时就有的兴趣,何不买一套散件自己装一台呢?就这么定了! </h3> <h3>网上订货,没几天就到货了,看着这些熟悉的元器件,别提多高兴。</h3> <h3>翻箱倒柜,把家里的万用表、电烙铁、焊锡都找了出来。准备重操旧业。</h3> <h3>要说这焊板子的事我真有三十多年没干了。我大概是上初一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无线电”。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正是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林彪发了个一号通令,我家也被迫离开京城来到南方一个小城市。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资讯,那时没啥娱乐活动。那个年代电视机远没有普及,小城市里连个电视台都没有。平时唯一娱乐也就是听听收音机。我那时就开始订《无线电》杂志。通过它了解很多无线电知识。自己就到小城唯一的一个卖无线电器件旧货的商店买回几样器件,自己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晚上没事就躲在自己屋里听着从矿石收音机里传出的一点蚊子声。就那也是美滋滋的。毕竟是自己做出来的。其实那时候广播也没什么节目,除了新闻就是八个样板戏了。不过那时候对八个样板戏还是很着迷。偶尔能听到个宋世雄解说足球,那就真是跟喝了蜜似的。</h3> <h3>一次,我的一个邻居从上海带回来一台3管的耳机半导体收音机。大约香烟盒大小。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给我羡慕的不行。最后实在不行了,我用一把二胡跟他换了过来。现在的人可能觉得我这个举动太傻了。耳机收音机能值多少钱呀。一把二胡现在差的也要好几百呢。但那个时候,二者价值真差不多。一把二胡就十几块钱,一个简易半导体收音机也要20多块钱。我还赚了呢。70年代初,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确实很贵,我记得我父亲从“牛棚”里出来,补发不少工资。除了大部分交了党费,剩下的卖了几台好的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8个管子以上的红灯牌和牡丹牌,带真皮套的那种。好像是一百多块一台,那时候大学毕业生转正后的工资才55元,还买不了一台好收音机)。我父亲自己留家里一台,其它都送给已经在五湖四海工作的哥哥姐姐们了。</h3> <h3>1971年“9.13”事件一两年之后。我家又搬回北京了。从上高中开始我就对那个3管机没兴趣了,开始酝酿装个好的收音机(那时音源只有收音机和唱机)。</h3><h3><br></h3> <h3>没事我就开始去逛西四、平安里的电子旧货商店。买回来一些旧的收音机零配件,都是拆机货或是工厂的边角废料。我记得有论斤卖得电阻电容,有裁剩下的边角废料</h3><h3>双面覆铜板(作电路板用),还有参数不确定的晶体管等等,一般都是几分钱一支。那时候物资不是很丰富。电子元件商店就那一两家,不像现在,平安里到西四整个一条街都是卖元器件的。所以要老去碰,碰到有啥买啥。经常是白跑。但这也乐在其中。我还跟我妈软磨硬泡,并让我妈的同事帮我说好话,买来了万用表和电烙铁。这两样东西是装收音机必不可少的。</h3> <h3>这里还要讲一个趣事,那时候每家人家的家具都兴自己做。自己想方设法找来木头,让走街串巷的木匠上门打家具。我们家也干过这么一次。那木匠在我家白吃白住呆了20多天做了几样家具。在我的力争下,还给我做了一个立式收音机机箱,有一米高的方匣子。上面部分是放收音机和功放电路的地方,下面部分是一个音箱,中间掏了一个八寸喇叭的大孔和倒向孔。还做了一个绷喇叭布的木框。这下可把我乐坏了,“高级”收音机基本有型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条件给它拍照留个纪念。</h3>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我是先做了一个简单点的收音机,后来又一点点完善。有点零花钱就去买元件,升级。陆陆续续搞了好几年,才最后定型。那时没什么人听过好音响的声音。所以有人到我家来,听到我家这收音机声音这么丰富好听,都连连称赞。有人还问能不能给装一台。总之自己挺得意。后来上班了,在研究所做实验工,采购元器件,焊板子。还是干的这些事,觉得挺开心的。</p><p class="ql-block"><br></p> <h3>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国外的电子产品涌入,眼界也开了。不再自己焊板子了,音响就陆续买现成的了。我应该是北京最著名的音响店—新街口超音波音响花园开张前第一批顾客。 </h3><h3> </h3><h3> 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拿起烙铁,重拾旧趣感慨良多。(完)</h3> <h3>重新操刀之嗅事:</h3><h3>1 把该焊47K电阻的地方焊了个4.7K电阻。到另一个真正需要一个4.7K电阻时,找不到了。然后跟人家客服说,你少给我4.7K的电阻。人家二话不说就给寄过来一个。最后校对数数时,发现多出一个47K电阻。逢多必少,重新排查才找到错误所在。原来是我自己搞错了。</h3> <h3>2 全部器件都焊好了。小心翼翼的通电,灯丝亮了。接音源和后级试机,出声了。开大声点声试试,真不错。过去听不清楚的音场一下就清楚了。正在高兴呢。啪!一声响,跟着一闪光。左声道没声了。马上关电源。心想这下坏了,别把电子管烧了,那可是一百多块呢。最后回过头来查电路,哪都没毛病。电子管也看着挺新的没有烧糊的痕迹。怎么回事?最后查到一处虚焊。焊好,在开机一切正常了。嗨!下我一身冷汗。</h3> <h3>3 购买散件,由于元器件种类众多,如果卖家不仔细认真,很容易发错,发漏。我这次也经历到了,电子管给我发错了,还好错的电子管能互换兼容。漏发了固定电源变压器的螺母和盖板,也没有电源保险管,螺母嘛自己找几个就算了。这电源保险管可就难了。想想自家应该有存货吧?又开始翻箱倒柜的找,最后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一个很久没碰的盒子,打开一看是保险管,2.5A的,够用。</h3> <h3>4 一共就一百来个焊点,而手却被烫了三处。</h3><h3>5 一共六个玻璃电子管,装机时来回插拔了数次。还有一只管子不小心滑脱了掉地上了。还好一点没摔坏,挺结实。</h3> <h3><i><font color="#ed2308">其实追求好音响的最终目的是为更好的还原音乐,更好的欣赏音乐。而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它有一种魅力,可以吐露心声,也可以治疗心病,还可以获取力量。如果生活没有音乐,那生命便失去了某种乐趣和意义。对于玩音响的人来讲,只有用好音响还原的音乐才是最真实的音乐。</font></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