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font></b></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演员高亚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1—</font></b></h1><h3>上面的这段话,是最近网上的热传。</h3><h3><br></h3><h3>谈及父母,没有人不言辞凿凿地说好。但谈及孝,少有人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做得很好。</h3><h3><br></h3><h3>如此定性,或是伤了一些人的心。但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一段表述来看,此言不差,更不为过。</h3><h3><b><br></b></h3><h3><b> “要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b></h3><h3><br></h3><h3>读到这里,我想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或有一阵嘲讽般的刺痛。文件中所指的“四个问题”都指向一个字,那就是<font color="#010101"><b>孝</b>。</font></h3><h3><br></h3><h3>在一个历来崇尚“孝为百善之首”的国度,缘何到了连这个“首善”都要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引导纠治?</h3><h3><br></h3><h3>诚然,<font color="#010101"><b>孝</b>是</font>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不能仅凭一篇文、一首诗、一曲歌、一幅画就能够表达了的。当前存在的极端走向也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复杂的社会课题。</h3><h3><br></h3><h3>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h3><h3><br></h3><h3>既然是家务事,就要靠每个人自我觉醒,自我认知,自我纠治。</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font></b></h1><h3><b>彩礼</b>,《礼记》记录最早是在西周“六礼”中的纳采、纳吉、纳征,“纳”字说明了婚礼每个环节男方花钱的程序。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彩礼也都视男方的条件量力而行。</h3><h3><br></h3><h3>应当说彩礼是一种传统习俗,基于的前提是“量力而行”,但前缀了“天价”份量就丑化了爱情婚姻的美好。基于各种现实因素,标价一路攀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h3><h3><br></h3><h3>这对于刚刚或尚未立业的男方,“天价彩礼”无疑是转嫁成父母的一份沉重负担。</h3><h3><br></h3><h3><b>式微</b>,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原意是指天色渐渐昏暗,天将黑。泛指逐步衰落,直至销声匿迹。</h3><h3><br></h3><h3>就词面上来理解,“式微”描述的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发展,本无可厚非。但冠在“孝道”上,直面日渐衰老的父母,这对于孝为大孝最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格外地扎心了。</h3><h3><br></h3><h3> “养儿防老”“女儿是小棉袄”。这不是一份等价交换的契约,是爱的反哺,是人性最本能的遵循。</h3><h3><br></h3><h3>彩礼节节攀高,孝道却日渐式微,父母的付出与回馈成了倒行逆施的剪刀差,子女的行为成了娱乐游戏中的贪吃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3—</font></b></h1><h3>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三个重要时刻:出生,结婚,去世。</h3><h3><br></h3><h3>关联其间的是父母与子女,这是血脉相通、骨肉连筋的两代人;趋势期间的父母从年轻走向终老,子女则从出生长大成人。</h3><h3><br></h3><h3>从出生,到繁衍后代,直至终老,是人作为生物本质属性出现或存在的一个自然周期。</h3><h3><br></h3><h3>三个重要时刻,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和终老,印记最深的唯有结婚。即便这唯一的重要时刻,绝大多数也是由父母帮忙操办的。</h3><h3><br></h3><h3>一个从新生走向成熟,一个从成年步入衰途。延续期间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直至每一秒该是怎样的存在?浸润生物体征之中的思想和情感又该是怎样的演绎?</h3><h3><br></h3><h3>你占据我所有的世界,而我却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h3><h3><br></h3><h3>这一段生命中的交集,只是有选择性地存在于你的记忆当中,你或许业已习惯地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地义。</h3><h3><br></h3><h3>是的,你要张开年轻强健的翅膀,全身心地逐梦未来和婚姻的美好。但不要忘了,身后的不远处,还有你那正在快速老去的父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4—</font></b></h1><h3>网传2019年走红的一段话:<b>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b></h3><h3><br></h3><h3>乍一看,这句话似乎很有点道理,细细琢磨,地地道道的毒鸡汤一碗。</h3><h3><br></h3><h3>拖累,是一个常态下偶发和突发重大变故造成的极端化状况,用事物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取代一般性,实乃模糊概念,混淆视听。</h3><h3><br></h3><h3>如此的互不拖累,绝绝地割裂了父母和子女间的血脉情缘。似乎这样就可以对等置换成互不牵绊、两不相欠,为特殊情况下的不孝寻求借口和托辞。</h3><h3><br></h3><h3>从我们出生到结婚成家,都是父母一直在单方面的辛劳付出,他(她)们何曾有过怨言。相反有些子女非但不领养育之恩,竟然越发畸变成天价式索要、式微式反哺,极少数把年迈体弱的父母当作负担和包袱。</h3><h3><br></h3><h3>生活不易,生存不易,年轻的我们常常发出如此的感叹,或有承载父母的期盼,但更多的是为自己创造更优越更舒适的生活,这本身并无过错。而我们的父母何曾没有过这样的压力,而他(她)们承压的目的是为了抚育我们,只不过不像我们这般的矫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5—</font></b></h1><h3>孔子曰:“<b>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二则以惧。</b>”</h3><h3><br></h3><h3>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知道父母的年纪,一来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来为他们的日益衰老而担心。</h3><h3><br></h3><h3>“家有一老,犹如一宝”。这个“宝”, 是家族精神的传承,是家业兴旺的功臣,操劳了一生,应得到亲情的尊崇和良好的物质保障。</h3><h3><br></h3><h3>亚里士多德说:“<b>道德意味着过于不及之间的状态。</b>”</h3><h3><br></h3><h3>与父母住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要懂得“事谏不从,不违,不恕。”远离父母在外打拼,日常生活照料不到,要懂得“游必有方”“常回家看看”。</h3><h3><br></h3><h3>不孝者极为少数。孝者,占绝大多数,但孝字好写,做得好与不好,父母最有发言权。</h3><h3><br></h3><h3>生命至尊,亲情无价。在世俗的涌流中,我们往往专注眼前的蝇头小利,淡化或忽略了对赐予我们宝贵生命的父母的反哺。</h3><h3><br></h3><h3>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颐武指出:<b>孝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的尊重态度与回报行为,既有物质层面的关怀,也有精神上的慰藉。</b></h3><h3><br></h3><h3>任何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晚的是你没有正视,没有开始。</h3><h3><br></h3><h3>借助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愿“<b>孝</b>”的春风温暖人间。</h3> <h3></h3><h3><br></h3><b><font color="#ed2308">欢迎入驻《婉清苑》</font></b><h3><br></h3><h3><br></h3><h3>图片来自网络</h3><h3><br></h3><h3>2019年3月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