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小骆驼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写写自己的父亲,但总觉自己笔拙,道不出心中父亲的模样,今天偶尔翻看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触动着我,终落笔写下此篇。</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个英俊青年,高而挺直的鼻梁,大而有神的眼睛,长脸型,有一个在那个年代鹤立鸡群的1.8米的个头。看到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我直呼黄晓明也没父亲年轻时帅气,也许在女儿心目中父亲永远是男士中最帅气的。父亲的性格开朗乐观,幽默风趣。父亲很少用什么大道理教育我们五个姊妹,而和我们说的最多、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话就是“知足常乐”,他也践行着这个座右铭,不管是在全家走“五七”道路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到偏僻的山区,还是插队时母亲护送他人去市内就医途中遭遇车祸重创时。那个时候我们姊妹五人都还小,大姐也才16岁,最小的我只有8岁,全家的担子几乎都在父亲一人身上,但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窘迫。他不求儿女们大富大贵,当孩子们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且没有下岗的他就觉得心满意足,满心欢喜。他的乐观风趣更会使生活中的趣事锦上添花。那时退休后的父亲时常和去看望父母的儿女们打扑克牌,六、七十岁的他精神头一点不逊色年轻人,牌打赢了他会乐不可支,高兴的像个孩子;牌打输了或手里的牌不怎么样时他口中就会念叨着:日本船“丸”啊!风趣中我们知道了日本的船都有个“丸”字,现在父亲用谐音来打趣自己的牌局,每每看到他诙谐搞笑的样子我们都会被他逗的哈哈大笑;当牌桌上打出平局,他更是喜上眉梢,拍着手欢喜着说:“和平的鸽子满天飞”,写到这里眼前就会浮现出父亲打牌时的模样,忍俊不禁而又霎时泪水模糊了双眼,已离开我们多年的他现在好吗?真想他啊!</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旧时沈阳(奉天)国高毕业的,他酷爱读书,他闲暇时总会拿一本厚厚的书在看,他也时常给我们讲书中的内容,或是因为那时年龄小听不太懂,现在想想大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父亲那时看的多数是竖版文字的书,纸张泛黄,书看过后他会从腰间拿出一把钥匙打开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箱的锁把书放进去再锁上,现在想想那就是父亲的保险柜,他把书看的比家里的存折还重要,或是那时也没有存折可锁。父亲的字写得漂亮,刚劲潇洒,文章也写的好,不说单位的大文稿,家信也写的文绉里带着温情,让人看着是那样的舒服,家里的亲戚感念亲情,喜欢他的文字,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他写给他们的书信。</p><p class="ql-block"> 做为五个姊妹中最小的自己,父亲对我疼爱有加。我出生后父亲给我起名为“多”,为此,我小时候父母的同事看到我就会逗我说我是家里的小多余,听多了这样的话我就当真生气了,气呼呼地就去问父亲,为什么给我取名“多”,是不是嫌我多余,父亲听到这就会摸着我的头哈哈笑着说:“我想让女儿长大了多才多艺”,听到这个解释我半信半疑,但气已经消了大半。长大后的我虽然未如父亲所愿多才多艺,但却时常为此而得的名以自豪,名字表面看似很俗的字却透着一股别样的味道,让看者过目不忘,让闻者耳目一新,也让普通的我脱去了一些俗气,每每他人赞叹我的名字时,我都很感念父亲给予我这么一个不一样的名字,感念他对女儿的殷殷期望。小时候我比同龄的孩子要高要瘦些,父亲便昵称我小骆驼,每当我放学回家,父亲看到我都会喜不滋地说:“我家小骆驼回来了”!满眼的慈爱和喜欢。现在朋友们都不知道我的微信名“小骆驼”饱含着多少我对那美好时光的留恋,饱含着多少女儿对父亲的思念,又饱含着多少父亲对女儿的爱,这份感情该是多么弥足珍贵啊!现在我多么想让父亲再喊我一声小骆驼!哪怕是在梦里!</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疼爱有时包藏在迁就里。记得我在七、八岁时,父亲带我去联营公司(现在的商业大厦),我看到一双带鼻梁的拉带红皮鞋,很是喜欢,就嚷着要买,但一试穿有点挤脚,看到不是很合脚父亲就说不能买,可我却看着那双红皮鞋挪不动步,父亲看我实在喜欢就掏钱买下了,可是这个令我喜欢的红皮鞋,拿回家就只能是束之高阁,我也只能是望鞋兴叹了。现在想想那时一双皮鞋的钱在并不富裕的年景里能为家里买多少面粉、打多少酱油啊!</p><p class="ql-block"> 2007年的5月8日,我被单位抽调要到辽阳参加某项工作的联检,临走的前一天我去看望病榻上的父亲,那时父亲已经患老年痴呆多年,已记不大清人和事,当他看到我,瘦消的脸上露出喜悦眼里闪着亮光,我俯身问他:“爹!您看我是谁呀?”他睁大眼睛直直地看着我,用微弱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吃力地说出来“小多”两个字,我为父亲能认出自己而感到宽慰和欣喜,谁知这竟成了父亲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第二天我刚到辽阳准备工作,就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告诉我父亲走了,我的泪水瞬间涌满眼眶簌簌地滚落下来。</p><p class="ql-block"> 时间的长河冲淡着记忆,但父亲最后看向我的目光和微弱的声音,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就像父亲对儿女们刻骨的爱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附:二姐“上山下乡”时父亲写给她的家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