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日志——沟通之血液科篇

无刺之猬

<h3>  初春的三月,阴天,风有些凉意,早晨7点58分,站立在血液内科的医生办公室内的我心情有些紧张,今天,是我第一次以检验人员的身份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我相信,检验人员面对面聆听临床医生的一堂课是一种启迪与提高,当然这更是我们检验科发展迈出的新步伐。</h3><h3></h3><h3> 沟通,迈出第一步。<br></h3><h3><br></h3><h3> 作为在临床一线的医生及护士来说,晨会、查房应该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工作了,基本上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相对于我这个学检验的技术人员,却有着强烈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在这个早晨,我认真听着晚班医生和护士对新来及危重患者的病情概述,仔细和护士长沟通着关于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询问着科室人员对检验科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感谢怀着身孕的钟主任给我详细讲解每位病人的诊断及基本治疗,感谢她亲自带我走入病房,看病人,问病人,听诊病人,触诊病人,感谢血液科每一位医生与护士对我礼貌的解答与沟通……短短两小时的了解与沟通,让我看到每位临床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付出,了解到在科室里看见的每一张小小的检验单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也认识到临床检验人员应该主动学习临床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审核检验报告时心中有数,甚至可以通过检验报告逆向推导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提供诊疗线索。</h3><h3> 沟通,距离在拉近。</h3><h3><br></h3><h3>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学科已从简单的医学技术发展成为一门融合多方面医疗资源的医学学科,它由医学检验逐渐变成检验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很多检验科的结果和临床治疗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临床人员与检验人员若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职责范围,缺乏相互沟通的意识和途径,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因此检验科摒弃“闭门造车”的旧思维,积极“走出来”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联系,让主管检验师以上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轮流参与临床查房,以帮助解释实际问题,同时,也希望临床医生能来到检验科了解标本留取、前处理、测定过程、测定方法、正常参考范围的由来等。</h3><h3><br></h3><h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临床与检验,只要双方本着科学坦诚的态度,一切从病人利益角度出发,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提高,一定能构筑和谐的医疗环境。这就像小时候听的“达芬奇画蛋”故事中的道理一样: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态也不一样,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就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微小的差别,就能锻炼你的观察力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能力。</h3><h3> 沟通,行之则有效。</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于2019年3月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