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麻将和扑克牌是传统的益智项目,那它们在幼儿园的区角里又能发挥什么样的用处呢?中班的时候,我将他们投放在了建构区,孩子们用麻将搭建的长城、城墙、堡垒有模有样。纸牌立起来的时候稳定性较差,利用它来建构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锻炼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进入大班后,麻将中的“点子”、“条条”还能作为一种数学操作材料,用来带孩子学习分成、点数对应等。因此我继续将麻将投放在了益智区,希望借此来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h3><h3>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孩子们能按照正序、倒序排列麻将,但时间没多久就开始模仿大人们“打麻将”,整个游戏过程显得混乱 ,没有章法可寻,幼儿游戏的联结性也因此降低。</h3><h3><b>我的反思:</b></h3><h3>1、教师创设的“有准备的环境”不够丰富。</h3><h3>物质环境上:麻将和数学学习关系密切,产生的玩法多种多样,但幼儿不能较好的记住每一种规则,需要教师提供详细、书面的“玩法说明”,让各种游戏规则变得一目了然。</h3><h3>心理环境上:幼儿对玩法掌握单一,兴趣不浓,不足以支撑在“单位时间”内幼儿持续的操作和学习,游戏探索性受限。</h3><h3>2、改进措施:绘制“麻将玩法说明书”,</h3><h3>包括:比大小、消消乐、排序、分成</h3> <h3><b>第一次观察记录:</b></h3><h3>观察对象:袁杰 王锦玥 观察地点:大2班益智区</h3><h3>观察时间:2019年12月11日上午8:52 </h3><h3>幼儿行为:</h3><h3> 今天袁杰选择了益智区,他端来麻将盒,和王锦玥面对面坐下后开始将麻将都拿出来。王锦玥说:“我们玩这个消消乐吧,第二个,”袁杰说:“好啊。”于是他们开始摆麻将,摆了4×5块后,王锦玥嘀咕着说:“哎呀,我们要摆多少啊?可以开始玩了吧?”袁杰说:“那我们开始玩吧,我先拿,你再拿。”袁杰拿掉了两个相邻、相同的麻将,王锦玥看了很久,终于找到两个一样的麻将将它们消除了。袁杰又消除两个相邻、相同麻将,这时王锦玥发现已经没有两个相邻、相同的麻将,她用手在上面比划着不知道该怎么办,袁杰提醒她可以移动,王锦玥还是找不到,两个人研究了一会儿,动了几块麻将,却依然没能走出下一步。两个人商量着把这一局推乱了,开始玩另一个比大小的游戏。</h3><h3><br></h3><h3><br></h3> <h3><b>对应《指南》分析:</b></h3><h3>一、健康领域</h3><h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h3><h3>两个人的手指精细动作发展较好,能够有序、快速的将小块的麻将摆列好。</h3><h3>二、语言领域</h3><h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h3><h3>两个人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是有商有量,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方也能做出积极主动的回应。</h3><h3>三、社会领域</h3><h3>●具有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现</h3><h3>他们是自由选区,自由选择材料,自由选玩法,两个人合作玩的很好,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不过在最后,两个人没能坚持找下去,比较轻易的放弃了。</h3><h3>四、科学领域</h3><h3>●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h3><h3>“消消乐”是通过上下左右移动将两块相同麻将消除的游戏,通过发现不同的排列顺序、游戏规律,不断训练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发现王锦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h3><h3><br></h3> <h3><b>反思、支持策略:</b></h3><h3>1.我的说明书中,麻将是6×6的摆放形式,他们摆放的4×5形式麻将数量不多,导致在游戏中幼儿可消除的概率变小,因此我指导他们按照说明书中的排、列进行摆放,丰富游戏的可玩性,并因此制作了一张“模板纸”,便于他们摆放麻将。</h3><h3>2.说明书上有上下左右的箭头,来提示他们可以通过移动来找到相同的麻将进行消除。他们掌握最熟练地是“两个相邻、相同的麻将”,对于“利用移动来组合消除”这个技能还不熟练。于是我引导他们看箭头,多走几步,甚至可以“跑远一点,绕路去找自己的朋友”,在我的提示下,他们这个技能掌握的日趋熟练。</h3><h3>3.对于大班幼儿,由于排列组合的随机性、游戏本身的挑战性,要全部消除36块麻将是很困难的,因此我的目的更多的倾向于通过游戏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h3><h3><br></h3> <h3><b>第二次观察记录:</b></h3><h3>观察对象:袁杰 王锦玥 观察地点:大2班益智区</h3><h3>观察时间:2019年12月16日上午8:38 </h3><h3>幼儿行为:</h3><h3> 他们这次选了“比大小”。袁杰:“12345678910,你拿了10张牌,那我也拿10个吧。”王锦玥:“可是我想换两张牌。”袁杰:“那你换最后两张啊,我先打一个2条。”王锦玥仔细数了一下自己的牌:“我的3条比你大。”袁杰:“好吧,这次我出5筒。”“不对,我比你大,应该是我出的,”王锦玥有些焦急的喊道,“我有6筒,好了到你了袁杰。”袁杰看了看面前的牌打出了一个9筒。最终,袁杰先打完了手上所有的牌,而王锦玥面前还有4张牌。</h3><h3> 第二轮,他们选择“消消乐”。在“模板纸”上摆好麻将后,袁杰说:“我赢了我先来。”袁杰通过两步移动消除了9条,接着王锦玥通过移动三块麻将,消除了8条,并且每一步都是走在格子中,弄乱了其他的牌也知道及时摆好,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以一种“长线迂回”的思路来消除,有几次我都没能理解他们的移动路线,直到最后找到相同才恍然大悟。</h3> <h3><b>对应《指南》分析:</b></h3><h3>一、社会领域</h3><h3>1.理解规则的意义,并能在游戏中遵守规则。</h3><h3>在指导他们读懂说明书后,袁杰看王锦玥拿了10张牌,他也拿10张牌,知道一个先出牌,一个后出牌,赢的人先出牌,并能友好的协商游戏中的小问题,并改善了之前在移动过程中不按格子推进、随意破坏其他麻将的现象。</h3><h3>2.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h3><h3>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论成功失败,两个人都在积极地尝试,在变化中发现机会,比较定性,与材料的互动性在提高。</h3><h3>二、科学领域</h3><h3>1.喜欢探究</h3><h3>上一次麻将“消消乐”两个人的游戏快感不是太强,但是这次两人并没有因为困难就放弃它,依然兴致很高的玩耍。袁杰在无意间发现两个可以消除的麻将后表现的很是激动,有着与他年龄相符的探索持续。</h3><h3>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h3><h3>在理解“消消乐”的玩法,“模板纸”也熟练的使用后,他们已经开始学着上、下、左、右的移动麻将来进行消除,说明这种游戏的“思维能力”已经逐步生成,并在积极运用各种策略,这也就达成了预期的目标。</h3><h3><br></h3> <h3>反思、支持策略:</h3><h3>1、对于说明书上的游戏规则,他们理解的较为清晰,因而在游戏时能逐条来进行。目前而言,“比大小”、“排序”、“分成”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孩子们都操作过相应的数学材料,因此在这里能够“举一反三”。“消消乐”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难度,幼儿游戏完成度视自身情况而定,目的在于掌握“移动消除”的能力和思维,我充分尊重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任何游戏体验。</h3><h3></h3><h3>2、当然,其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幼儿选择的玩法很多,但是没能记录下他们的游戏轨迹。比如,袁杰和王锦玥在“比大小”时,就可以记录下谁赢得了比赛?最后大家分别剩几张牌?“消消乐”可以记录自己取出了多少“对”麻将,知道“对”等于“两张”。</h3><h3></h3><h3>3、对此,我并没有提出细致的记录计划,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记录方式,每个孩子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尽管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太“不知所云”,但只有尊重幼儿的认知方式,才能分析自己教学手段中的不足,反思材料、时间、空间的利用性是否足够。</h3><h3><br></h3> <h3><b>第三次观察记录:</b></h3><h3>观察对象:袁杰 王锦玥 观察地点:大2班益智区</h3><h3>观察时间:2019年12月28日上午8:37</h3><h3>幼儿行为:</h3><h3> 今天袁杰进来较早,先一个人拿着麻将在玩比大小,过了一会儿,他去拿了一张记录纸和一只记号笔,在上面写好自己的名字放在一边,继续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王锦玥来了,她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两个人决定先玩“分成”,袁杰决定玩6的分成,王锦玥玩5的分成。袁杰熟练的从区角柜上拿出小彩棒作为分成标志,边摆边说,王锦玥不时的看看袁杰,袁杰摆好后,在纸上把6的分成完整写了下来。不一会儿,王锦玥也分好了,在纸上记录下了自己的成果。</h3><h3> 第二个游戏他们选择“比大小”,这次他们每个人选择了10张牌,王锦玥这次选了很多条条,圆点子没有几个,以至于袁杰打出圆点子时,王锦玥没有足够的牌能够接上。最后,袁杰只剩1张牌,而王锦玥还有5张,袁杰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打了个√,表示自己赢了。</h3><h3><br></h3> <h3><b>对应《指南》分析:</b></h3><h3>一、科学领域</h3><h3>●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h3><h3>改进之后,我鼓励孩子们“手脑结合”,玩的开心之余,要通过记录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从观察中不难发现,幼儿已经养成了这种记录的意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h3><h3>二、语言领域</h3><h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h3><h3>对于分成,我并没有过多的进行指导,因此看到袁杰用“分成”的形式将自己今天玩得内容记录下来时我也感到很讶异和激动,这是属于他自己的记录方式,对培养他的写画也有很大帮助,而且这也表明他的记录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h3><h3>三、社会领域</h3><h3>●幼儿学会自主决定,独立做事,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极大提高。</h3><h3>游戏进行到此时,幼儿已经完全不需要老师的帮助,长期的一个规则、习惯的养成,他们游戏时越来越有自信,自我管理和自主性在稳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精进。</h3><h3><br></h3> <h3><b>反思、支持策略:</b></h3><h3>1、《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吸引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h3><h3>2、最初接触这套游戏时,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教师给予了游戏框架,逐渐,幼儿用自己的游戏轨迹慢慢填充了这个画面,同时,老师也在不断调整这个“可移动”的游戏框架,使之趋向最有利于、最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h3><h3>3、孩子的区域游戏经常变换,在发现问题后我们需要有一套机动的“跟踪式观察”,其实三份观察记录远不能记录下孩子所有的发展,那么基于“儿童本位论” ,我会以更低的姿态来关注孩子,以更精细的标准来为孩子们创设“有准备的环境”。</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