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太原时尚回响城市文化交流中心,捐赠人,志愿者。摄影爱好者,每一张照片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故事。翻开自己影集看到自己的老照片,把照片的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那照片里的故事。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导。《记事儿收集写作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03.13</p> <h3>时尚回响尚庆华老照片的故事</h3> <p class="ql-block">老照片</p><p class="ql-block">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p><p class="ql-block">地址:太原星火俱乐部</p><p class="ql-block">时间:80年代</p><p class="ql-block">摄影:尚庆华</p><p class="ql-block">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称号。</p><p class="ql-block">1982年5月3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来到山西机床厂慰问演出,受到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星火俱乐部灯火辉煌。厂领导和厂宣传队职工代表参加座无虚席,我厂著名歌手也同台演出。一场完美的演出出,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p><p class="ql-block">厂里派我当摄影记录,当我来到化妆室,刘兰芳的工作人员告知,演出中间不让拍照,怕影响演出效果。刘兰芳大师看到我背着相机,得知我的来意把我叫了过去,那时她正在化妆让我给她拍照,我非常高兴拿起相机很快调好了快门,光圈,调好焦距。抓拍下这个难忘的瞬间。</p><p class="ql-block">演出开始,我在第一排留了好座位便于拍照,我想正常剧场拍摄演出必须要用闪光灯,我不用闪光灯就不影响大师表演了,于是我就大胆的拍了几张。慰问演出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结束后厂领导会见刘兰芳大师,并同大家合影留念。我厂歌手著名李月娇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哪天晚上就我一个照相,当时拍照后怕拍不好交不了差,虽然心里有数但又没底。我的暗房就在星火俱乐部二层,演出结束我马上去暗房,把胶卷冲洗出来,看到没问题后。心总算掉到肚子里了,时间以经晚上12点了,骑着自行车会了家。第二天一上班,直接去了星火俱乐部暗房把照片放大,自己感觉很满意,把照片交给领导,看后说照的很好还表扬我。圆满地完成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40年了每当看到这张照片,自己总感觉有一点点成就感。</p><p class="ql-block">尚庆华</p><p class="ql-block">2020.07.18</p> <h3></h3><h3>摄于2015年。尚愽瑄小朋友戴着粉红色的小墨镜,在迎泽公园西北角假山瀑布前留影。这座假山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很多游客喜欢的景点,来这里都要拍照留念。随着时代的发展,2016年太原市修建地铁时被拆除,成为了人们永久的回忆和怀念。</h3><h3>2018.12.9</h3><h3>时尚回响</h3> <h3>山西新闻联播</h3>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我是山西机床厂(国营二四七厂)的一名二级工,业余时间喜欢摄影。1976年,我遇到了同厂的一位漂亮姑娘。夏天的一个周末,我约她到人民公园(现文瀛公园)游玩,用自己带的海鸥牌120相机,请路人给我们拍了张合影。当时国内还没有彩色照片,在鼎章照相馆工作的姨姨刚刚到北京去学习了人工上彩技术,于是我请她给这张合影上了油彩,颜色非常柔和自然。姑娘穿着当时流行的的确良衬衫、米棕色条格纹图案的百褶裙,脚上是同色系的交叉带凉鞋;我身着小翻领的确良短袖。面对镜头,我俩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这张照片着实为我加了很高的形象分,第二年年初,我便把这位美丽的姑娘娶进了门。尚庆华</p><p class="ql-block">2019.3.12太原报</p> <h3>这种尺子对我来说太熟悉了,1985年过了舂节尖草坪立交桥开始施工,我老伴她们好几个商店合并到一起了。本来她是卖五金制品的售货员,合并后她就变成了卖布的售货员了,那时候商店不多,所以每个商店都有自己的固定的销费者或者是顾客,来买布的大部分是熟面孔,我没时的时候也经常去老伴的商店,有好几次我都遇有的顾客看见我爱人不在就不买布了,我问我爱人为什么,爱人说,“另一个卖布的售货员量布的时候手太紧,经常是人家买回去的布做衣服不够尺寸,我手松,她们都想让我给量布,”我说“那你们商店不就赔了吗?”爱人说“整卷布就计划的长头呢,不能亏了顾客呀。”干啥也不容易呀。</h3><h3>作者:张会珍2018.12.28</h3><h3>昨晚上尚大哥的晒宝,勾起了我许多的回忆,请听关于尺子的续集。现在人们购物的付款方式多种多样,支付宝,刷卡,扫码,最落后也就是自己拿上售货员给你开的票去收银台结账。六七十年代或者是再靠后点儿的付款方式恐怕年轻人也没有见过。那时候我爱人的商店在尖草坪立交桥附近的地方,是个长条型的门市部,收款台在最东面,从收款台成放射状拉起了好几根八号铁线,铁线的尽头就是各个小组,比如鞋帽组,棉布组……等。铁线上串着个用着绝缘的瓷瓶,瓷瓶上绑着个夹子,爱人卖布,收了顾客的布票和钱开上售货单,卷在一起夹在夹子上,用尺子使劲往售款台打去,随着呲溜一声夹子就去了收款台,接着盖了章的货单和找的零钱呲溜一声就有打过来了,(爱人因为个字矮劲儿不大,往往夹子就停在半路上了,遇到这情况,爱人赶紧把尺子递给顾客,叫顾客帮助打过去。)那时候环保没有塑料袋,用草纸包上布,用纸绳捆起来,连同找零和发飘一起递给顾客,一笔生意才算成功。作者:张会珍</h3> <p class="ql-block">时尚回响</p> <h3>家做的布鞋是我小学时常穿的,那时的棉花棉布都是按人按量供应的,寻常日子穿衣用料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点的孩子穿小的衣服鞋子会传给再小的弟弟妹妹穿,直到破得没法补时也不会丢掉,当年我姥姥会把残破的旧衣单一块块备齐,打上些面糊,在木板上抿揹子,一层破布抺一层薄薄的面糊,照此糊三四层后放太阳下晒干揭下来成一整张揹子。要做鞋时会比着纸鞋样剪裁好再缝制。做布鞋纳鞋底是最费劲的。先搓麻绳,时而见用线吊子扭,常见到的是天暖和时用小腿搓,比线吊子扭得快。姥姥只要闲坐着或去居委会开会,手里都会拿着合好的鞋底和针锥子、麻绳子,一针一线,不时还把针尖在头发上擦一擦,用心地纳制着厚厚的鞋底。缝好的鞋底上下部分针角最密实,中间部分都是纳得花样儿,有莲花状的、菱形块状的等等。鞋面一般是用的灯芯绒或稍厚些的斜纹布,把布面鞋样裁好后背面抹上一层薄薄的</h3><h3>稀面糊粘在同样大小的硬揹子上,再用斜布条上下沿边就成鞋帮了,鞋帮做好后再往鞋底上上,费好大一番功夫才能做好一双鞋,很不容易的。曾记得姥姥给我做得鞋没有一双是合脚的,只大不小,每只鞋里都得塞上布或棉花才能走起来不掉,因为孩童时脚长得快,为得是让我多穿两年,因为做鞋太费劲了,好几双鞋都需要姥姥辛苦来做。正因如此,自己虽然个头矮,但却长了一双大脚,以至上小学排列横队时,我总覚得自己的鞋头超出了队列之外,有些难为情。</h3><h3>作者:王秀萍2018.12.28</h3> <p class="ql-block">尚师结婚纪念日,晒出美图和相册。老伴相随贵州游,幸福美满乐开怀。子孝孙满享亲福,银婚载入四十余。您给家人做榜样,当代楷模名传扬。您也晒,她也晒。晒出英东大孝子,晒出老芦钻石婚,晒出厉年结婚证,晒出祝福满多多。海波平台搭的好,时尚回响记忆多,藏龙卧虎群里现。志愿者们太辛苦,获得首季开门红。今年争取再辉煌,跟随海波加油干,肯定喜事不间断。</p><p class="ql-block">作者:文慧</p> <p class="ql-block">美丽兴照相馆 </p><p class="ql-block">时间:1957年</p><p class="ql-block">地点:美丽兴照相馆</p><p class="ql-block">提供:尚庆华</p><p class="ql-block">照片故事:蔡金枝(中)的姨姨、姨夫带她去按司街(大中市)对面的太原最早的照相馆——美丽兴照相馆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时间:1987年</p><p class="ql-block">提供:尚庆华</p><p class="ql-block">照片故事:那年春节,尚庆华(后排左三)一家人齐聚一堂,爸爸妈妈和穿着中式缎子棉衣的宝贝女儿坐在中间,其他人围绕在四周,拍下了这张三世同堂全家福。</p> <h3>拍摄时间:1987年春节</h3><h3>图片提供:尚庆华</h3><h3>背景故事:那年春节,尚庆华(后排左三)一家欢聚一堂,尚庆华的父母和穿着中式缎面棉衣的妹妹坐在中间,其他人围绕在四周,拍下了这张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如今尚家已是四世同堂、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了。(2019.2.11太原报登)</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包饺子</span><br></h3><h3>时间:1986年</h3><h3>提供:尚庆华</h3><h3>照片故事:大年三十这天,尚庆华兄弟三家照例回母亲家吃年夜饭。大家齐动手准备年夜饭必备的饺子。尚家的大儿媳潘改香(左)和儿子负责包饺子,二儿媳蔡金枝(中)擀饺子皮,小儿媳郑爱宁孩子还小,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和妯娌们唠着家常。尚庆华及时抓拍到了这美好的画面。</h3> <h3>尚庆华:过大年放大炮</h3><h3>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印象中的三十晚上可热闹了,穿新衣服,点旺火,五更接财神,过大年放大炮,放好多好多的炮。那时候最厉害的叫大麻炮,炮头拿麻绳捆着,二麻炮上下一样粗,小孩子根本不敢放,只能让大人放。小孩只能放小鞭炮,100响200响的,拆开了一个一个放。</h3> <h3>题目:反向过年</h3><h3>时间:2019.01.04除夕</h3><h3>地点:儿子家中</h3><h3>作者:尚庆华</h3><h3>以前过年,儿女们都要去父母家团圆。妈妈在厨房忙着包饺子做菜,儿孙们在一边玩。今年孙子把奶奶和父母接到自己家过年。92岁的奶奶玩着手机,孙子、儿媳忙着包饺子做菜。生活在悄悄变化。奶奶说:赶上好时候了,好好享受享受。</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题目:春节礼物</span></h3><h3>时间:2019大年初一</h3><h3>地点:南宫王爱珍家中</h3><h3>尚庆华拍摄</h3><h3>作者:黄海波</h3><h3>过去给老人过年带礼物都是吃的喝的穿的,如今送科技、送手机,送平板,老年人也在追潮(王爱珍92岁,王桂珍87岁)1</h3><h3><h3>春节礼物 </h3><h3>时间:2019.02.05</h3><h3>作者:黄海波</h3><h3>过去给老人过年带礼物都是吃的喝的穿的,如今送手机,送平板,老年人也在追潮(王爱珍92岁,王桂</h3><h3>春节礼物 </h3><h3>时间:2019.02.05</h3><h3>作者:黄海波</h3><h3></h3><h3>过去给老人过年带礼物都是吃的喝的穿的,如今送手机,送平板,老年人也在追潮(王爱珍92岁,王桂珍87岁)。</h3></h3> <h3>自拍 </h3><h3>时间:2019.02.13</h3><h3>作者:尚庆华</h3><h3>在太原市民尚庆华家中,家人一起用智能手机自拍。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拍照的习惯,随时都能拍拍拍。</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题目:四世同堂</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址:儿子家中</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时间: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019初夕</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作者:尚庆华</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年三十,妈妈给我过生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四世同堂的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家子其乐融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欢渡新春佳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题目:菜农</span></h3><h3>时间:2018.8.16</h3><h3>地址:贵州都均市</h3><h3>我在都均旅游,一大早我上街逛,看到一位菜农挑着自己种的菜来到路边,刚到就有人来买,这样的情景在我们这里是见不到的,于是我就拍下了这张照片</h3><h3>在贵州都均的早市上,一位菜农挑着自己种的菜在路边卖</h3> <h3>题目:鸭农</h3><h3>时间:2019.07.28</h3><h3>地址:太原市朝阳街</h3><h3>作者:尚庆华</h3><h3>河南鸭农冒雨挑着小鸭子在朝阳街沿街叫卖</h3> <h3>题目:赶路</h3><h3>时间:2019.03.12</h3><h3>作者:尚庆华</h3> <p class="ql-block">题目:《九十年很近》</p><p class="ql-block">地址:家中</p><p class="ql-block">2019年正月初一</p><p class="ql-block">摄影:尚庆华</p><p class="ql-block">人物:太奶王爱珍,从孙小核桃</p><p class="ql-block">2019年 过春节我拍下这张照片,越看越想看,90年就在眼前,又长又短。</p> <p class="ql-block">时间:1956年</p><p class="ql-block">地点:太原工人摄影社</p><p class="ql-block">提供:尚庆华</p><p class="ql-block">照片故事:9岁的尚庆华(右一)与他的兄弟姐妹穿上盛装,在太原工人文化宫西门的太原工人摄影社合影。最小的弟弟(左三)还不满1岁,后面藏了上个人专门扶着他。孩子们的目光还没集中在相机上,摄影师就按下了快门。</p> <p class="ql-block">2019年</p> <p class="ql-block">2019年</p> <p class="ql-block">1960年</p> <p class="ql-block">1960年</p> <p class="ql-block">2019年</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美术馆时尚回响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2019</p> <p class="ql-block"> “永久”牌自行车是五六十年代三大品牌之一,它的前身是“昌和制作所”,创建于1940年,在上海东北角唐山路开业,当时年产三千辆左右,工人两百余人,占地面积2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00平方米。到1949年全国解放,6月1日军代表接管该厂,使停止了一年的昌和制作所恢复了生产,也得到了新生。刚刚接手以后,它生产的是“扳手”牌自行车,后来为了适应新的需要,请专业人员进行重新设计,当时受到苏联的影响,第一个商标设计出来的是“熊球”牌自行车。“熊球”牌自行车的标牌,是一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这表示了我们与苏联的友好。后来中苏关系紧张,就把“熊球”牌自行车改为“永久”牌自行车。</p><p class="ql-block">“熊球”牌自行车:一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p><p class="ql-block"> 曾有一个阶段,也叫“华东永久”自行车,“华东永久”自行车是1951年和“熊球牌”自行车同时并存的两个牌子,但最后定为了“永久”牌自行车,从此走上了打造永久牌的战略品牌之路。</p><p class="ql-block">“华东永久”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永久牌自行车商标质厚,贴于车架前管,造型立体感强;漆色纯真均匀,光泽好;车把电镀光洁度好,装配紧密对称,把接头正中有永久钢印标记;车架上管有中国上海,YONGJIU贴花或英文贴花。</p><p class="ql-block">为了统一中国自行车的规格和名称,“永久”人制造了第一批标定型自行车。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运动员所用的赛车均为永久造;第一辆邮政工人的自行车也为永久造;到1952年,永久自行车的产量达到三万余辆,占全国自行车的三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后期,永久自行车的辉煌达到了顶峰,年生产量达到了600万辆。</p><p class="ql-block">“永久”牌自行车商标</p><p class="ql-block"> 自行车在凭票供应的年代是非常吃香的,那么当时国人对永久车的期盼到了什么程度呢?这里有一个故事,1981年全国实行粮产承包,湖北省的“应城县”出了很多产粮大户,其中有一个产粮大户叫杨小运,他提出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只要求卖给他一辆永久牌自行车。</p><p class="ql-block">“永久”牌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应城县政府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同时发文,凡是当年卖给国家一万斤粮食的农户,都供应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引起了永久自行车生产厂家的关注,后来永久自行车厂家为了打造永久的知名品牌,提出在全国建立“永久村”,截至1985年底,全国共建成22个“永久村”,使11500个农户成为了“永久村民”,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足以说明永久牌自行车在那个年代有很大的影响力,欢迎大家前来我馆进行参观。</p> <h3>人生是个不断回忆的过程,最终也只留下这些回忆。我们能做的是把所经历的、所看到的如实记录下来。</h3> <p class="ql-block">照片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1552546303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