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淯水吟》</h3><h3>作词:王健 作曲:谷建芬</h3><h3><br></h3><h3>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h3><h3>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h3><h3>君爱一时欢,烽烟作良辰,</h3><h3>含泪为君寿,酒痕掩征尘。</h3><h3>灯昏昏,帐深深,</h3><h3>浅浅斟,低低吟。</h3><h3>一霎欢欣,一霎温馨。</h3><h3>谁解琴中意,谁怜歌中人。</h3><h3>妾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h3><h3>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亲。</h3><h3>薄酒岂真醉,君心非我心,</h3><h3>今宵共愉悦,明朝隔远津。</h3><h3>天下正扰攘,四野多逃奔,</h3><h3>须臾刀兵起,君恩何处寻。</h3><h3>生死在一瞬,荣耀等浮云,</h3><h3>当君凯旋归,能忆樽前人。</h3><h3>灯昏昏,帐深深,</h3><h3>君忘情,妾伤神。</h3><h3>一霎欢欣,一霎温馨,</h3><h3>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h3> <h3> 《淯水吟》是一段三国历史上关于 美人 武士与宝马同时殉主的绝唱。由王健老师填词,谷建芬老师作曲而成,两位老师皆为女性,都是民国时期培养出来的大师。</h3><h3> 该曲作为94版《三国演义》第十一集《宛城之战》的片中插曲在片中,共出现了两次, 此曲颇具古诗十九首之神韵,浅淡而深沉,率直而凄婉,结合了当时宛城之战的背景,在剧中,该曲的吟唱者乃是张济之遗孀、张绣寡婶邹氏。</h3> <h3> 邹氏在《三国演义》小说原文中,是个仅仅被一带而过的次要人物。而歌曲《淯水吟》的作者,却对她在动荡时代里可想而知的凄惨命运做了合理的虚构:“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苦辛。”无论是历史上的汉末三国,还是后人眼中的三国乱世,都是属于男人的勾心斗角、残酷搏杀的时代。一个柔弱的女子,尽管“飘零”、“薄命”、“历苦辛”,又有谁会注意呢?</h3> <h3> 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汉建安二年,曹操率军讨伐宛城张绣,驻军淯水,张绣恐曹操势大不能敌,遂率部众投降曹操,曹操得宛城骄心大起,甚为得意,竟然收纳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为姬妾,张绣深感恼恨,决定率部反水,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突然率旧部造反,袭击曹操之中军行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大败出逃。此战之中,曹操爱将典韦在中军护驾时被乱军杀害,在逃亡过程中,曹操的座骑绝影也因为张绣军的伏击而身亡在宛城,长子曹昂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曹操,主动将自己的座骑让给父亲曹操逃脱,步行保护其父脱身于宛城,最终,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也一并战死。</h3> <h3> 我们看电视剧时总会在剧情的引导之下,更多地关注张绣的报复行动,却往往忽略事件中唯一的女人邹氏的内心感受。或许她慑于曹操的“淫威”,无奈不得不从罢——然而,《淯水吟》中的邹氏,内心深处却是渴望得到爱、渴求被呵护的,尤其是对方乃是志在四海、不可一世的枭雄曹操。“离乱得遇君,感君萍水恩”,这是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合理虚构。不仅仅是“女性”,甚至具体到“邹氏”这个具体的人物,她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某种关注和尊重。</h3><h3> 然而,曹操的垂青,不过是“求欢”而已,远远谈不到“爱情”。歌中的邹氏深知这一点:“妾为失意女,君是得意臣。君志在四海,妾敢望永亲?薄酒岂真醉,君心非我心。”乱世中的女性渴望被宠爱、被保护的心愿,在现实中是那样不堪一击。更何况“天下正扰攘,四野多逃奔。须臾刀兵起,君恩何处寻。”邹氏的悲剧命运,就这样融进了历史上汉末三国的特定背景。于是,歌声背后,那些成千上万命运不能自主的女性,也都能在凄婉的旋律中寻到自己的悲剧。这才是《淯水吟》的深刻之处。</h3> <h3> 这首歌在剧中唱了两次。通篇紧扣“薄命”二字。这个女子确实够薄命,花柳质而逢乱世,先后托身虎狼,直至葬身火海,即便不问出处,也让人为之扼腕。但其实此曲还有哭典韦之处,历史上以美人喻忠臣自屈原的《离骚》便有先例,由此更能看出王健老师填词创作水平之高。歌词处处显知遇之恩。</h3> <h3> 伴随着歌声的,是四处火起,刀兵竞发,失却双戟的典韦舍生忘死,醉眼朦胧的曹操暴跳如雷,旁若无人的邹氏依旧浅吟低唱。“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最美丽的伤悼,从未见过哪部戏能将一个混乱不堪的场景拍得如此唯美。邹氏抚琴以死,曹操欢尽而逃,典韦尽忠殒命。好一段震撼人心、令人落泪又叹惋的故事</h3><h3><br></h3> <h3> 谁解琴中意,谁怜歌中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