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

关文军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芙蓉镇</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芙蓉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距凤凰古城约200公里,距张家界约100公里,因此,游客们到这里多半三个地方都会走一走。</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凤凰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原住民多为苗族;芙蓉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原住民多为土家族。二者虽然在历史、人文上各具特色,但在建筑、风土人情、饮食等方面倒颇有相同之处。</h3><h3>&nbsp;&nbsp;&nbsp;&nbsp; 芙蓉镇原名王邨(村),因是历代土司王王宫和行宫所在地,亦称王者之村,后因电影《芙蓉镇》而易名。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为久远的少数民族王朝,土司王朝存在了818年,共有28代35位土司王继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镇子的最高处海拔927米,最低处海拔139米,武陵五溪之中的酉水河穿镇而过,落差形成高60米、宽40米湘西最大的一道瀑布,芙蓉镇因此又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h3><h3>&nbsp;&nbsp;&nbsp; 酉水注入沅江,最终流归洞庭湖,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自古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据史书记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芙蓉镇与凤凰古城相比较的话,我更偏爱芙蓉镇,想来应该是自身具有土家族血统的缘故吧。我的老父亲是鄂西南的土家族人,当年随他的私塾先生走出大山参加了革命。自幼,我们家里的年节、饮食习惯都随父亲,父亲很英俊也很亲和,忙里偷闲会给我们做土家的熏肉和土豆、玉米粑粑,给我们讲土家的图腾、习俗和土家做人做事的故事,讲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他作为一名军人的家国情怀,教化我们做有志有德有孝有识有为之人。我的母亲是一名教师,我们从父母亲那里懂得了自律、宽容、认真和勤奋,血液里流淌着土家人的淳朴、善良、豁达和勇敢。</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早一天,名曰“赶年”。明嘉靖年间,土家3000将士奉命出征到东南沿海抗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为赶赴前线,土家人提前一天过年 ,后同抗倭大军一起大破倭寇,斩敌2000 ,史书记载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赶年”便从那时沿袭至今,为了纪念征战的胜利 ,也为表达对抗倭将士的尊重和怀念,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h3><h3>&nbsp;&nbsp;&nbsp;&nbsp; 之前,我曾陪同老父亲回家乡探亲。此行,芙蓉镇的山水、吊脚楼、土家服饰和摆手舞、哭嫁、赶年等民风民俗都使我倍感亲切,心头涌起对父亲的无尽思念和对祖籍的回忆、留恋……至今,我还保留着从家乡带回来的民族服饰和精致的背篓。算起来,这回应该是我第三次来芙蓉镇和凤凰古城了,也许是一种土家情结使然——这里是土家族的源头,是土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最原始、保留最完整的一方土地……我,还会来。</h3><h3>  </h3> <h3>  湘西一带将立在河中、相距一步之遥、用做过河的石块石墩称之为“跳岩”。</h3> <h3>  从元代起,封建王朝开始在土家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到明代日臻完善。土司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受中央王朝任命的土司、土官实行封建世袭制,土司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拥有一定数量的武装;又是各自区域内最大的封建领主,土民与土司是一种人身隶属关系。元至清初,中央政府在土家族地区设立了数十个土司,以永顺土司、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容美土司、散毛土司、施南土司、忠建土司、酉阳土司、石柱土司和思州、思南土司影响较大。</h3><h3>自清雍正五年开始,清政府在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官统治,委派流官治理,到乾隆末年,基本完成。改土归流后,中央政府对土家族地区实行与中原地区相同的政治体制,在湘西设立永顺府,辖永顺、宣恩、咸丰、来凤、利川、建始六县和鹤峰州、长乐县,渝东南设立酉阳直隶州(辖酉阳、秀山)和石柱直隶厅;黔东北设有思南府(辖印江、安化和沿河弹压委员)和铜仁府。在府县以下,用保甲制代替原土家族的基层组织“旗”。</h3> <h3>吊脚楼~土家语称“咧嘎”</h3> <h3> 铜柱是中国古代划分疆界的标志。</h3><h3> 溪州铜柱高4米,重2500公斤 ,是后晋天福四年 (公元939年)溪州之战一年后,南楚王马希范与土司彭仕愁罢兵盟誓的条约。铜柱上刻有“复溪州钢柱记”,共2300余字,41行,皆楷书,字体秀丽。盟约确定,楚对溪州属地免征赋税,不抽兵差;楚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溪州各部落酋长如有罪过,只能由彭士愁惩处,楚不能出兵干涉;确认彭士愁为溪州刺史,开始了溪州八百年土司王朝的统治。</h3><h3> 溪州铜柱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土家族历史的珍贵史料和见证。</h3> <h3>  毛古斯”是土家语,意为远古的猎手。 </h3><h3> 毛古斯舞是以土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等为内容,融歌剧、舞剧、话剧于一体,表演形式极其古老的一种原始祭神戏剧舞蹈,主要分布流传在地处武陵山区的湘鄂渝黔边土家族聚居地,重点分布在湘西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县。</h3><h3> 毛古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经典,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毛古斯”1959年被中央民族民间舞蹈考察团认定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是“研究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土家毛古斯——欢庆》,代表湖南省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使全球数十亿观众领略到了远古蛮荒时代土家族的原始艺术之美。</h3><h3><br></h3> <h3>  “社巴节”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主题是祭祀祖先、预祝丰年以及男女青年对歌择侣。根据土家族分布地域,举办时间分别为正月、三月或五月。</h3><h3> “社巴”是土家语,意为“摆手”。社巴活动分大摆手和小摆手。小摆手一般为一村一寨举行。大摆手可相约数十村寨共同举办。每个自然村一般都设有专门供跳摆手舞用的摆手堂或摆手坝。男女老少着盛装,拜八部神,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便在锣鼓伴奏下跳毛古斯、摆手舞、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数十种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舞蹈。</h3><h3> “社巴节”既是土家族的隆重节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荟萃。</h3>